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四合院,我跟国家提出南天门计划 > 第178章 远方来信,战友佳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8章 远方来信,战友佳音

团队培养初见成效,各项目在既定轨道上稳步推进,张彬肩头的压力稍缓。这日傍晚,他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回到略显清冷的宿舍。窗外,研究所下班的铃声悠扬响起,惊起几只栖息的麻雀。就在他准备像往常一样,利用这段时间梳理“南天门计划”中几个关键节点的技术思路时,宿舍管理员老赵在门外喊了一嗓子:“张工,有你的信!好几封呢!”

张彬开门,从老赵手中接过一摞信笺。最上面两封是所里的技术简报和项目通报,他随手放在桌上。目光落在下面那几封略显陈旧、信封边缘甚至有些磨损的信件上时,他的心跳微微加快。信封上的字迹或刚劲有力,或略显潦草,寄出地址各不相同,但都属于那些保密级别极高的单位代号。

他拿起最厚实的一封,拆开。熟悉的、带着钢铁般笔锋的字迹映入眼帘,是王根生——“鹰眼”。

“彬子,见字如面。”

开篇简单的四个字,瞬间将张彬拉回到龙牙基地那些挥汗如雨、生死与共的日夜。信中,王根生用他们之间才懂的、夹杂着训练代号和特定地点代指的隐晦语言,问候了张彬的近况,关切他是否还坚持着那套“强身健体的古怪把式”。

接着,王根生笔锋一转,提到了他所在的部队。“…近来风气一新,上面推行了几套新的训法,讲究小组协同,动静结合,更重战场感知与应变,倒是颇合咱们当年在基地琢磨的那些门道。弟兄们起初有些不惯,练熟了才发现,效率确实高出一大截,穿插、渗透、攻坚,节奏快了不少,伤亡推演数据也好看很多。”

张彬读到此处,嘴角微微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他记得自己离开龙牙前,曾以“个人总结与建议”的形式,匿名递交过一份关于特种作战小队战术编组与训练优化的长文,里面就融入了【运动生理学基础】、【生物力学基础】乃至【神经交互技术】中关于人体反应与协同的某些底层思考。看来,那些心血并未被埋没,而是在更高的层面被吸纳、改良,并推广了下去。

王根生继续写道:“…装备也换了点新花样。单兵携行具更合身了,背起来省力不少。听说后勤那边还在试一种能帮人使劲的铁架子,不知道是不是你以前念叨过的那种?要是真成了,咱们负重越野、长途奔袭可就轻松多了。还有,计算兵那边最近配发了一种巴掌大的小盒子,按几下就能算炮弹落点,神得很!都说这东西是从你们那边流出来的,你小子,肯定又出了大力气!”

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老战友所取得成就的与有荣焉,以及为国家军事力量实实在在提升而产生的由衷自豪。

信的最后,王根生的语气变得略微凝重:“…近期可能要有行动,任务性质比较特殊,归期未定。勿念。望你保重,在另一条战线上多建功勋。他日相逢,再把酒言欢(虽然你小子酒量还是那么差)。”

没有具体细节,没有任务地点,但那股山雨欲来的紧张感和义无反顾的决心,透过纸背,清晰可辨。

张彬放下王根生的信,沉默良久。他能想象王根生和那些曾经的战友,此刻或许正在某处偏僻的营地厉兵秣马,或许已经踏上了未知的征途。他们守护着国家的安宁,而自己,则在后方,为他们,也为这个国家,铸造更锋利的剑与更坚固的盾。

他又拆开另外两封战友的来信。一封来自如今在北方某装甲部队担任侦察参谋的“山虎”,信中提到了部队对新式侦察装备的渴求,尤其是远距离、高清晰度的观测设备。另一封来自在南方某研究所参与舰船动力系统研究的“海蛇”,他抱怨着现有动力系统效率低下,限制了舰船的航速与续航,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更强劲“心脏”的期盼。

这些信件,像一扇扇窗口,让张彬看到了国家在不同领域迫切的现实需求。他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也更加明确了前进的方向。战友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奋战,他绝不能落后。

他铺开信纸,开始回信。给王根生的回信,他同样使用了只有他们才懂的暗语和代称,询问了老队长和几位熟悉战友的情况,叮嘱他“执行任务时,多依靠团队,相信你的观察与直觉”,并隐晦地提及“新的通讯与协同方式或许正在路上”。给“山虎”和“海蛇”的回信,他则从技术角度,提供了一些基于现有理论可能实现的改进思路,鼓励他们继续深耕。

就在他落下最后一笔,将信纸仔细折叠封入信封时,脑海中的提示音如期而至。

【叮!签到成功!恭喜宿主获得:战术协同网络(概念设计)】

一套关于如何利用加密数据链,将分散的单兵、作战平台(车辆、飞行器)、指挥节点连接成一个实时共享战场信息(位置、敌情、状态)、支持高效指令下达与协同作战的扁平化网络架构设计概念涌入脑海。这超越了简单的语音电台,强调的是数据的无缝交互与智能分发,旨在极大提升小规模精锐部队的态势感知能力与整体作战效能。

张彬心中一震。这与他刚刚回信给王根生时提到的“新的通讯与协同方式”不谋而合,也完美回应了“山虎”对侦察装备、以及未来外骨骼乃至更先进单兵系统融入作战体系的深层次需求。这个网络,将是未来“南天门”体系下,地面精锐力量的核心支撑之一。

他将王根生和战友们的来信,与陈雪的照片、那枚军功章、重要人物赠送的怀表一起,妥善收藏在【无限空间】中一个专门的位置。这些,不仅仅是个人的情感寄托,更是他力量的源泉,是提醒他为何而战的宝贵财富。

窗外,夜色已深。张彬的目光却愈发锐利。他知道,王根生他们的特殊任务充满未知与风险,而自己能做的,就是加快脚步,将脑海中的蓝图,更快地转化为守护他们的现实力量。战术协同网络的概念,必须尽快梳理出来,寻找合适的时机,通过“雏鹰”的渠道,递交给该看到的人。

远方战友的佳音,是慰藉,更是催征的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