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四合院,我跟国家提出南天门计划 > 第191章 最高机密,“南风”启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91章 最高机密,“南风”启动

九转不灭体第四重的巩固与环境能量的初步感知,为张彬打开了一扇向内探索的新窗,但外部世界的召唤很快以更强烈的方式降临。一封来自“雏鹰”计划最高联络渠道的加密指令,以远超平常的紧急程度送达,内容简洁而沉重:即刻启程,前往指定地点,参加绝密会议。不得记录,不得外传,行程绝对保密。

没有多余的时间准备,甚至来不及与钱所长详细交代,张彬在两名沉默的、显然是特殊部门人员的护送下,登上了一辆窗帘紧闭的车辆,辗转多种交通工具,最终抵达一处深藏于地下、戒备之森严远超第七研究所甚至“雏鹰”集训基地的场所。

通过层层严格的身份验证、瞳孔扫描和金属探测,他被引入一间墙壁似乎由特殊合金整体浇筑而成的会议室。室内光线柔和,空气循环系统发出几不可闻的低鸣。长条会议桌旁已经坐了几人,主位是一位肩章显示极高军衔、面容刚毅、不怒自威的老者,目光扫过张彬时,带着审视与期待。旁边是两位年纪颇大、气质儒雅却目光锐利的学者,应是相关领域的泰斗。还有一位负责记录的机要秘书,正襟危坐。

会议室内的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来。张彬被引导至一个空位坐下,注意到桌面上没有任何纸张,只有几个带有编号的、类似电子墨水屏的保密终端。

主位的老者,也是“南风项目”的总负责人,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开口,声音低沉而极具穿透力:“在座的各位,都是经过最严格审查,在国家最需要、最前沿领域做出过卓越贡献的同志。今天召集诸位,是宣布一项经由最高层决策的战略性预研工程正式启动,代号——‘南风’。”

他略微停顿,目光如炬,扫过在场每一个人:“‘南风’项目的核心任务,是立足国家长远安全与发展需求,论证未来三十年至五十年,我国空天力量的可能形态、核心装备的技术路径与发展蓝图。这并非具体的型号研制,而是战略层面的技术预见与路径探索,其成果,将直接影响未来国防与航天资源的投入方向。”

张彬心中剧震,血液流速不由自主地加快。“空天力量”、“未来形态”、“技术路径”——这些词汇,与他加密笔记本中“南天门计划”的核心描述,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与重叠!国家层面,终于将目光投向了那片他魂牵梦萦的领域!

总负责人继续道:“项目的复杂性、前瞻性和保密性,都是最高等级。所有参与人员,需签署终身保密协议。会议材料,阅后即焚,不得以任何形式带离。张彬同志,”他目光转向张彬,“你在‘算筹’、能源、材料、外骨骼、个人计算设备以及多次理论研讨中展现出的卓越前瞻性、系统思维和技术判断力,是选择你作为本项目首席技术顾问之一的重要原因。希望你能不负重托。”

随即,会议进入技术务虚环节。另外两位资深顾问先发言,分别从现有航空技术瓶颈和航天发展轨迹出发,提出了相对保守的渐进式发展思路,强调吃透现有技术,逐步提升飞机性能与火箭运力。

轮到张彬发言时,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知道,这是一个关键节点,既不能过于激进暴露“南天门”的存在,又必须将更前瞻的思维注入这个国家级的战略项目。

他没有直接描绘空天母舰或星际航行的宏大场景,而是选择了一个相对具象又极具挑战性的切入点——“可重复使用空天飞行器”,即后世所谓的空天飞机。他结合脑海中【理论空气动力学】、【火箭推进原理】、【高级能源电池技术】以及刚刚签到时获得的【空天飞行器概念设计(基础框架)】知识,谨慎而精准地勾勒出其技术挑战与潜在前景。

“各位首长,专家,”张彬的声音在寂静的会议室中清晰响起,“我认为,未来空天力量的一个关键节点,在于能否实现航空与航天技术的无缝衔接。一种能够像飞机一样从常规机场起降,自主进入地球轨道执行任务,再安全返回、可重复使用的飞行器,将彻底改变我们对‘制空权’和‘进入空间’的认知。”

他谈到跨越音障、热障的复杂气动布局,谈到需要兼具大气层内吸气式和真空火箭模式工作的组合循环发动机,谈到耐数千度高温的新型热防护材料,谈到高能量密度燃料与能源管理,谈到自主导航与智能控制……他提出的部分性能指标和技术难点,让那两位资深专家都忍不住微微吸气,显然超出了他们当前的认知框架。

但他并非空谈,每一个挑战都对应着当前国际上的研究动向(部分来源于他巧妙引用的公开文献)和国内可能的基础研究储备(隐晦指向他正在进行的“南天门-基石”项目方向)。他的阐述,既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又有扎实的技术逻辑支撑,为“南风项目”描绘出了一条极具吸引力却又布满荆棘的全新路径。

【叮!签到成功!恭喜宿主获得:空天飞行器概念设计(基础框架)】

一套关于空天飞行器总体布局、气动-推进一体化设计、热管理系统、材料选型与结构重量的基础设计原则、权衡方法与评估指标体系涌入脑海,极大地完善和支撑了他刚才的发言。

总负责人全程凝神倾听,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张彬讲完后,他沉默良久,缓缓道:“思路很大胆,挑战也很巨大。但……方向,或许是对的。‘南风项目’需要的就是这种跳出窠臼的思考。张彬同志,你的任务很重,不仅要参与总体论证,还要牵头负责其中几个最关键的技术方向的预研可行性评估。”

会议结束前,所有人签署了厚重的保密协议。终端上的资料在确认阅读完毕后自动加密清除。张彬走出会议室时,感觉肩头沉甸甸的,心中却有一团火在燃烧。

“南风”已起!他意识到,这不再是他个人的异想天开,而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他脑海中那个名为“南天门”的梦想,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依托的现实载体,一个能够汇聚国家力量将其逐步推向现实的平台。尽管前路漫漫,但这坚实的第一步,已然迈出。他仿佛看到,个人理想的星火,与国家战略的南风,正在历史的天幕下,悄然交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