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表彰大会的掌声与针对境外威胁的警示仍在耳边回响,张彬受命前往南方参加一个关于“华夏网”区域节点建设的协调会议。他没有选择更快捷的飞机,而是登上了南下的火车,意图借此机会,亲眼看看这片土地上最真实的面貌。列车驶出繁华的都市,窗外的景色逐渐被连绵的丘陵和广阔的田野取代。

在一个小站临时停车时,张彬走下火车透气。时近黄昏,他望向不远处的村庄,泥坯房低矮错落,几缕炊烟袅袅升起。天色渐暗,村里却没有多少灯火,只有零星几点昏黄的光晕,那是煤油灯在摇曳。一个背着柴禾的老农从站台边走过,黝黑的脸上刻满了风霜,好奇地看了一眼张彬这个穿着整齐干部服的陌生人。几个衣衫打着补丁、光着脚丫的孩童在土路上追逐嬉戏,他们的笑声纯真,却让张彬心中莫名一沉。

会议结束后,他特意请当地公社书记带他走访了几个更偏远的村落。所见所闻,深深触动了他。夜晚,煤油灯是唯一的光源,烟雾呛人,光线昏暗,孩子们在这样环境下看书学习极为困难。唯一的赤脚医生守着几乎空了的药箱,面对常见的腹泻、寄生虫感染,往往束手无策,只能依靠有限的草药。老农蹲在田埂上,对张彬带来的“红星”收音机里播放的气象预报将信将疑,他们更相信祖辈传下来的观天经验。

供销社的售货员抱怨煤油和电池供应紧张,广播站的维护员则为如何将线路架设到分散的山村而发愁。这一切,与研究所里讨论的矢量引擎、聚变反应、轨道防御,仿佛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巨大的反差让张彬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他站在村头的土坡上,望着那片被黑暗笼罩、仅有零星微弱火光的土地,心中那份“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拥有无限星空与坚实大地的世界”的誓言,变得更加具体而沉重。坚实的大地,不应只有火箭轰鸣的发射场,更应包括这些依然在贫困与落后中挣扎的角落。技术的光芒,不能只照亮通往星空的道路,也应该温暖这最基层的人间烟火。

回到招待所,他连夜起草了一份报告,提出了一个名为“星光下乡”的计划。他在报告中写道:“我们的尖端技术,其最终归宿应是服务人民,提升最广大民众的生活福祉。‘星光下乡’旨在利用我们已经掌握或易于推广的卫星技术、能源技术和电子技术,结合农村现有条件,以最低成本、最易操作的方式,切实改善偏远地区的基础照明、信息获取和初级医疗条件。”

他将报告通过加密渠道发回研究所和上级部门,并很快获得了原则性批准。

【叮!签到成功!恭喜宿主获得:基础寄生虫病防治与药物合成原理(简化版)】

一股关于几种常见寄生虫(如蛔虫、钩虫)的生活史、致病机理,以及几种有效驱虫药物的化学结构、简化合成路径和注意事项的知识涌入脑海。这签到奖励,仿佛是对他此刻关注点的直接回应。

张彬立刻行动起来。他召集了民用技术转化小组的核心成员,以及几名对农村情况有所了解的“雏鹰”学员。

“第一个项目,”张彬在黑板上画下草图,“是基于简易太阳能应用原理和我们已经成熟的晶体管技术,设计两款产品:便携式太阳能灯,以及单波段半导体收音机。”

他详细阐述道:“太阳能灯要结构简单,坚固耐用,核心是一小块光伏板,一个高效的储能电池(借鉴高能密度电池的基础原理),以及几个高亮度的发光二极管。目标是让每家每户在夜晚能有一盏不依赖煤油、明亮安全的灯。单波段收音机则只接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本地气象预报的特定频率,结构极致简化,成本压倒性降低,使用太阳能灯相同的电池供电,让农民能听到国家政策、农业知识和天气预警。”

公社书记和闻讯赶来的老农听了,眼中充满了期盼,但也有一丝疑虑:“张工,这东西……贵不贵?咱们能用得起吗?”

“放心,”张彬肯定地回答,“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它便宜、耐用,就像家里的锄头一样。”

就在张彬带领团队投入太阳能灯和简易收音机的设计,并着手在选定的村庄建立示范点时,他与那位赤脚医生进行了多次长谈。医生指着药箱里寥寥无几的药瓶,特别是针对孩子肚里寄生虫的药,无奈地叹息:“要是能有便宜有效的打虫药,孩子们能少受很多罪,身体也能长得壮实些。现在要么没有,要么太贵,老乡们用不起。”

张彬想起刚刚签到的知识,心中一动。他仔细询问了当地最常见的寄生虫种类和症状,与脑海中的信息相互印证。他意识到,在农村,一种能够广泛防治常见肠道寄生虫病的廉价、高效药物,其迫切性和重要性,或许并不亚于一盏灯、一台收音机。

“星光下乡”计划顺利铺开,光明与信息正逐步驱散偏远乡村的黑暗与闭塞。然而,赤脚医生那无奈的叹息和老农们提及孩子腹中“虫子”时的愁容,清晰地指向了一个尚未被满足的、更基本的健康需求——一种能让孩子们摆脱寄生虫折磨的廉价药物。

这需求的迫切性,如同一根无形的线,将高高在上的尖端科研与最基层的生命健康,紧密地联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