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合成氨技术换石油的成功,如同一石入水,在国际技术贸易与外交领域激起了层层涟漪。对方国家后续合作的热情需要通过正式外交渠道谨慎回应,而那份来自欧洲公司的天价收购函,在背景调查报告显示其与西方某国情报机构存在间接关联后,被张彬直接标注“意图不纯,永久搁置”,并借此进一步强化了内部对核心技术输出的管控条例。

然而,真正的威胁从不源于这些摆在明面上的试探。李特派员在一个傍晚再次秘密造访,带来的消息让张彬书房的空气骤然凝固。

“张彬同志,‘夜枭’的身份和最终目标,基本确认了。”李特派员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常年与阴影打交道特有的冷峻,“我们调动了所有能动用的资源,交叉比对国内外线索,确认他的首要目标就是您本人。过去两个月里,他至少策划了三次针对您的接近行动,分别伪装成归国华侨商人、学术期刊记者以及部委新调来的文书,但都被我们外围的筛查网络提前识破或惊走。”

张彬面色平静,对此并不意外。从他推动的技术一个接一个突破常规界限起,他就知道自己必然会成为某些势力的眼中钉。“他最近一次尝试是什么时候?”

“一周前,试图混入一场在友谊宾馆举行的内部技术研讨会,那是您原定要出席的。我们的人在他伪造的证件上发现了几乎无法辨别的微痕迹,提前拦截了。”李特派员顿了顿,语气更加凝重,“他的耐心极好,手段专业,而且……似乎对您的日常习惯有一定了解。”

次日清晨,天色未明。张彬如同往常一样,准备乘坐研究所派来的吉普车上班。就在他踏出四合院门,走向停在胡同口的车辆时,九转不灭体第四重赋予的超凡感知,让他全身的汗毛微微竖起一股极其微弱的、带着恶意的窥视感,如同冰冷的蛛丝,从身后某个方位一闪而过。

他没有回头,没有停顿,甚至连走向车门的步伐节奏都没有丝毫改变。但在他拉开车门,俯身坐入车内的瞬间,眼角的余光已如同最精密的广角镜头,将身后街道的景象瞬间捕捉、分析。一个穿着深蓝色工装、推着清洁车的环卫工人,正背对着他,慢吞吞地清扫着街角的落叶。动作看似自然,但其扫帚划过地面的节奏,与心脏跳动的轻微共振,在张彬的感知中,与真正的环卫工人有着细微的差别。更重要的是,那抹窥视感的源头,正来自这个方向。

“去研究所,走常规路线。”张彬对司机吩咐道,声音平稳。

吉普车发动,驶入清晨稀疏的车流。张彬靠在座椅上,双目微闭,仿佛在养神,实则全部精神都延伸出去,如同无形的雷达,锁定着后方。那辆清洁车在第一个路口便拐入了另一条巷子,但几乎同时,一辆半旧的自行车从巷口钻出,不远不近地跟在了吉普车后面。骑手戴着鸭舌帽,帽檐压得很低。

换人了。很专业的团队配合。

张彬心中冷笑。他没有通知司机,也没有任何异常举动,只是暗中调整了呼吸,将自身气息收敛到极致,同时,手指在膝盖上,以一种特定的节奏,轻轻敲击了三下。这是他与王根生以及内部安保小组约定的紧急示警暗号之一,表示“发现跟踪,按预案进行”。

吉普车按照既定路线行驶,穿过两个路口,经过一个早点摊。摊主正麻利地炸着油条,对经过的车辆似乎漠不关心。电车叮叮当当地靠站,售票员探出身子招呼乘客。一切看起来都平平无奇。

但张彬知道,在他发出信号的那一刻,这张早已悄然张开的监视网络已经启动。那个炸油条的摊主,手势比平时快了半分;那个电车售票员,目光在吉普车和后方那辆自行车之间做了一个难以察觉的短暂停留;甚至路边一个修理自行车的老师傅,也轻轻调整了面前工具箱的角度。

王根生作为张彬最信任的保卫负责人之一,此刻正坐在不远处一辆伪装成民用车辆的指挥车里,耳机里接收着来自各个观察点的低声汇报。

“目标已进入乙区。”

“清洁工脱离,自行车接替,确认一人,男性,身高约一米七五,戴鸭舌帽,深色外套。”

“张工信号确认,执行‘引蛇’方案。”

吉普车没有直接开往研究所,而是按照张彬事先批准的某个预备方案,看似随意地绕行了一段,经过一片正在维修、行人相对稀少的街区。张彬刻意让司机放慢了车速。

后方的自行车果然跟了上来,骑手似乎也察觉到了环境的变化,动作变得更加谨慎,距离拉远了一些,但依旧没有放弃。

就在自行车即将通过一个十字路口时,一辆运送建材的卡车仿佛突然失控,猛地从侧方冲出,虽然没有撞上,却恰到好处地别停了自行车。骑手反应极快,立刻弃车,翻身滚入路边绿化带,动作敏捷得不像普通人。但他落地起身的瞬间,却发现前后路口已经被几名看似路人、实则眼神锐利的“行人”隐隐封住。那个修车摊的老师傅,不知何时也推着工具车出现在了附近。

王根生带人迅速上前控制住局面。骑手没有激烈反抗,只是沉默地抬起头,鸭舌帽下露出一张毫无特色、扔进人海就找不到的中年男人的脸。他的眼神平静得像一潭死水,只在与王根生目光接触的瞬间,闪过一丝几乎无法捕捉的讶异,似乎没料到对方的反应如此迅速和精准。

张彬的吉普车没有停留,继续驶向研究所。后续的审讯他不必亲自参与,他相信王根生和反间谍小组的专业能力。

一小时后,王根生来到张彬办公室汇报初步结果。

“人抓住了,确实是‘夜枭’的行动队员之一,嘴很硬,没吐出什么有价值的情报。”王根生眉头紧锁,“但他身上带着这个东西。”他递过一个用透明证物袋装着的、火柴盒大小的微型设备,上面带着一个极其微小的透镜。“高灵敏度的微缩胶片相机,德国货。”

王根生看着张彬,语气异常严肃:“张工,我们分析了他试图接近和跟踪你的几次行动模式,结合这次他携带的设备……他或者他背后的人,似乎对您随身携带的某个……物品,特别感兴趣。尤其是,一个经常被您拿出来记录东西的、牛皮封面的笔记本。”

张彬目光一凝,落在自己放在办公桌抽屉里的那个加密笔记本上。里面不仅记录着技术灵感,还有关于“南天门”、“星海”的构想,以及子女的名字和那象征性的符号。

王根生沉声道:“我们判断,‘夜枭’这次,恐怕就是冲着您那个加密笔记本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