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神经交互测试中那次短暂的、非指令性的过载,像一滴冰水落入张彬的心湖,涟漪虽已平复,寒意却沉淀下来。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越是锋利,越需要稳固的刀鞘和精准的掌控。这不仅是针对神经交互这类前沿探索,更是对他所掌握的所有超越时代知识的普遍要求。“幽影”组织的威胁,如同悬顶之剑,提醒他不能闭门造车,必须加速构筑属于己方的、深厚而广泛的技术根基。

单纯的严防死守,只会让技术活力窒息。他需要一场“可控的释放”,将那些并非最核心、但足以撬动一个时代的技术种子,播撒出去,让它们在更广阔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形成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让对手无法轻易扼杀。

他的目光投向了那叠关于集成电路和初级编程语言的资料。这是信息时代的基石,也是他规划中“华标”体系能否真正立足的关键。将这两项技术完全封存,无异于因噎废食。但如何释放,释放到什么程度,则需要精密的计算。

【每日签到已开启。是否签到?】

“签到。”张彬做出决定的同时,回应了脑海中的提示。

【签到成功!获得奖励:高纯度单晶硅锭(电子级)x 1000公斤。物品已存入无限空间。】

单晶硅,半导体工业的“粮食”。系统再次提供了关键的基础材料。这批高纯度硅锭,将作为点燃国内微电子产业的第一批优质“燃料”。

他召集了一次小型的高级别会议,与会者包括几位重点大学的校长和微电子研究所的负责人。会议室里,烟雾缭绕,气氛凝重而充满期待。

“技术不能只停留在纸面和少数几个实验室。”张彬开门见山,将一份简化的第一代集成电路生产工艺流程图和一本他亲自编写的《初级结构化编程语言导论》放在桌上。“我提议,以‘华标’工作组的名义,向具备条件的单位,有限度地开放这两项技术。”

“有限度?”一位头发花白的校长敏锐地抓住了关键词。

“是的,有限度。”张彬肯定地点头,“我们提供的是基础原理、核心设计方法和入门级的工具。相当于给了他们建造房屋的砖瓦、水泥和基本图纸,但最高效的水泥配方、最坚固的砖块烧制工艺,以及如何建造摩天大楼的详细技术,暂时仍由核心团队掌握。”

他环视众人,声音沉稳:“我们的目的,是激发民间,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智慧和创造力。我们搭建平台,制定规则,让他们在这个平台上尽情舞蹈。这不仅能快速培养我们自己的微电子人才,更能汇集无数我们可能未曾设想的技术路径和应用创新。”

微电子所所长拿起那本编程语言导论,翻看里面条理清晰的语法和逻辑结构示例,眼中闪过惊叹:“有了这个,我们的学生和研究员就能真正让机器听懂指令,而不仅仅是依靠打孔纸带和原始的机器语言。这是思维的解放。”

计划迅速得到批准。一个由张彬主导,多名核心技术人员参与的教材编撰与师资培训小组秘密成立。张彬投入大量精力,将复杂的集成电路原理和编程知识,用这个时代学者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拆解和阐述。他摒弃了花哨的辞藻,用最精炼的文字和直观的图表,构建起知识的骨架。

第一批受训的,是来自清华、北大等顶尖学府和主要研究所选拔出的、背景可靠、思维活跃的青年教师和技术骨干。培训地点设在一处戒备森严的旧礼堂。当张彬走上讲台,台下是一双双充满求知欲和些许敬畏的眼睛。

他没有废话,直接切入正题。从硅的半导体特性,到光刻、掺杂、封装的基本流程;从变量、循环、条件判断这些编程基本概念,到如何用代码解决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他的讲解深入浅出,逻辑严密,仿佛早已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

课堂上鸦雀无声,只有粉笔划过黑板的沙沙声和笔尖记录知识的摩擦声。这些年轻的大脑,如同干涸的土地,贪婪地吸收着这些来自未来的甘霖。他们意识到,眼前这位比他们还要年轻的总师,正在为他们打开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门。

培训间隙,张彬也会走到学员中间,解答他们的问题。一次课后,一名戴着厚厚眼镜的年轻学生鼓起勇气,挤到张彬面前,手里紧紧攥着笔记,脸上带着一种混合着困惑与巨大好奇的神情。

“张老师,”学生的声音因紧张而有些干涩,“按照您讲的,计算机可以按照我们设定的逻辑运行,解决复杂问题。那……那它未来有没有可能,像我们人一样……自己思考?”

这个问题像一颗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在张彬心中漾开圈圈涟漪。他看着学生那双充满纯粹探索欲的眼睛,没有立刻回答。

像人一样思考?人工智能。这无疑是信息技术发展的终极疆域之一,蕴藏着无尽的可能性,也潜藏着巨大的伦理深渊。他掌握的神经交互技术雏形,某种意义上,正是在尝试打通人与机器思维的更直接通道。

“计算机的‘思考’,是基于逻辑和算法,是程式化的。”张彬斟酌着用词,既不能扼杀想象力,也要划定清晰的边界,“而人类的思考,包含情感、直觉、潜意识,以及……道德判断。让机器具备前者,是我们的目标之一。但后者,”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周围不自觉聚拢过来聆听的学员,“需要我们赋予它最核心的准则,也就是,永远服务于人类的福祉,处于人类可控的范围内。”

他拍了拍那名学生的肩膀:“先掌握好如何让它听懂我们的话,这是第一步。至于它未来能否‘思考’,答案需要你们这一代人去寻找和定义。”

学生们若有所思地散去。张彬看着他们的背影,知道种子已经播下。这场可控的技术释放,正在悄然启动一个时代的引擎。而那名学生关于机器思考的提问,则像远方的灯塔,照亮了漫长技术征途中的一个关键航标,也提醒着他,在推动技术狂奔的同时,必须牢牢握住手中的缰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