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玄幻魔法 > 我在异世做个逍遥王 > 第185章 帝都现况(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车轮碾过青石板路的声响,在寂静的长街上拖曳出悠长的尾音。

我勒住缰绳,胯下的“踏雪”打了个响鼻,不安地刨着蹄子。

前方那道巍峨的朱漆大门,便是阔别三年的镇北王府,此刻正沐浴在深秋午后的暖阳里,门楣上悬挂的鎏金匾额“镇北王府”四字,在光线下折射出刺目的光泽。

清儿的手轻轻搭在我的手腕上,她掌心的温度透过云锦衣袖渗过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夫君,我们真的到了。”她的声音很轻,像是怕惊扰了这座沉睡的府邸。

我侧头望去,她鬓边的珍珠步摇随着马车的颠簸微微晃动,映衬着那双清澈如秋水的眼眸,里面盛着与我相同的复杂——既有归乡的雀跃,又有对未知的忐忑。

身后传来整齐划一的脚步声,百名镇北王府亲卫列成两排,玄色劲装外罩着银甲,甲叶碰撞的脆响在空荡的街巷里格外清晰。

他们是我从镇妖关带回来的生死弟兄,每个人脸上都刻着风霜的印记,腰间的佩剑还沾着未褪尽的妖气。

阿恒站在队伍最前端,他右眉骨上那道三寸长的疤痕,是两个月前在瘴魂泽与骨妖恶战时留下的,到现在还未去除干净,此刻正随着他坚毅的眼神微微动着。

“将军,前面就是王府正门了。”

阿恒上前一步,低声说道。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沙哑,这是连日赶路的疲惫所致。

一个多月来,我们从镇妖关出发,日夜兼程,终于在今日午时抵达帝都。

我尚未开口,府门内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两扇厚重的朱漆大门被从里面拉开,一个穿着石青色宫装的老嬷嬷快步走出来,她头发梳得一丝不苟,鬓角却已染上霜白,正是娘亲身边伺候了三十年的张嬷嬷。

看到我们,她先是愣了一下,随即眼圈一红,转身就往里面跑,嘴里高声喊着:“夫人!夫人!三公子回来了!三公子带着清儿少夫人回来了!”

没过片刻,一道熟悉的身影出现在门内。娘亲穿着一身宝蓝色织金褙子,裙摆上绣着暗纹的缠枝莲,原本乌黑的发髻中掺了几缕银丝,却依旧梳得整整齐齐。

她站在门阶上,双手紧紧攥着帕子,目光落在我身上时,那双总是带着威严的凤眼里瞬间蓄满了泪水。

“轩儿!”她快步走下台阶,裙裾扫过白玉栏杆,发出细碎的声响。

我翻身下马,刚要行礼,就被她一把拉住手臂。

她的手指有些凉,却带着不容抗拒的力量,指尖的薄茧蹭过我的手背——那是常年为父王炼制寒衣磨出来的。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娘亲的声音哽咽着,她抬手抚上我的脸颊,指尖划过我下颌线的轮廓,“瘦了,也高了。镇妖关的风沙,果然把我们轩儿磨成真正的男子汉了。”

我喉头有些发紧,想说些什么,却被涌上心头的热流堵住了。

大半年前离京时,娘亲也是站在这里送我,那时她便舍不得,但是作为镇北王府的一份子,这些我个人是躲不掉的。

这大半年来,镇妖关的烽火与厮杀从未停歇,我甚至没时间写一封完整的家书,只在每次大捷后托驿站捎回只言片语。

更多是与父王汇报军情。

“娘亲,让您担心了。”我勉强挤出一个笑容,侧身将清儿拉到身前,“这是清儿,您的儿媳,我给你平安带回来了。”

清儿连忙屈膝行礼,动作标准而优雅,她微微垂着眼帘,长睫在眼下投出一小片阴影:“儿媳清儿,见过母亲。”

娘亲连忙扶起她,仔细端详着,眼眶又红了:“好孩子,一路辛苦了。快让我看看。清儿,轩儿是不是跟他父王一样,一旦上了战场,便不顾及你了,真是委屈你了。”

她拉着清儿的手不肯松开,目光在她身上细细打量着,像是要把这大半年的空白都补回来。

“母亲,夫君对我很好,是我没有照顾好夫君,还让夫君分心担心于我。”清儿为我说话道。

就在这时,阿恒带着亲卫们上前行礼,百名汉子齐声喊道:“参见王妃!”

声浪震得门楣上的铜铃叮当作响。娘亲这才回过神,擦了擦眼角的泪水,对张嬷嬷吩咐道:“快,把亲卫们都带去西院安置,告诉厨房,多备些热汤热饭,让弟兄们好好歇歇。”

“是,夫人。”张嬷嬷应声而去,临走前还不忘多看了我几眼,眼神里满是慈爱。

娘亲又转向阿恒,目光落在他眉骨的疤痕上,轻轻叹了口气:“阿恒,你也长大了。当初你跟着轩儿离京时,还是个半大孩子,现在都成能独当一面的将军了。”

阿恒单膝跪地,低头道:“能为侯爷效力,是属下的福气。”

“快起来吧。”娘亲扶起他,“一路劳顿,先去歇息。有什么事,等养足了精神再说。”

穿过刻着“忠孝节义”四字的影壁,庭院里的景象让我微微一怔。

大半年前离京时,这里还是一片姹紫嫣红的牡丹园,如今却改种了一片翠竹,翠绿的竹叶在风中沙沙作响,透着一股清幽之气。

脚下的青石板路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缝隙里连一丝杂草都没有,显然是有人日日精心打理。

走在抄手游廊里,廊柱上的红漆新刷过,空气中还残留着淡淡的桐油味。

透过雕花窗棂,能看到庭院深处的假山上飞流直下的瀑布,水珠溅落在青石上,折射出七彩的光晕。

这一切都还是记忆中的模样,却又处处透着陌生——就像此刻站在我身边的娘亲,既熟悉又遥远。

转过月洞门,一阵饭菜的香气扑面而来。

正厅里已经摆好了宴席,紫檀木圆桌中央放着一个白玉暖锅,锅里的鸡汤正咕嘟咕嘟地冒着泡,肥嫩的草鸡浮在奶白色的汤里,旁边码着整齐的青菜、豆腐和菌菇。

四周的八仙桌上,摆满了各色菜肴:琥珀色的酱肘子、油光锃亮的烤鸭、金黄酥脆的炸丸子,还有清儿最爱吃的水晶虾饺。

没有妖兽那种肉食,但是都是极品菜系,其里面蕴含着很多的灵韵。都是极品食材和特制秘法制作。

“路上肯定没吃过正经饭菜吧?”

娘亲拉着我们坐下,亲自给清儿盛了一碗鸡汤,“快尝尝,这是你父王特意让人从城郊的云栖寺买来的草鸡,据说养在灵泉边,肉质最是鲜嫩。”

清儿接过汤碗,轻声道谢,舀了一勺汤送入口中,眼睛微微一亮:“真好喝,比镇妖关驿站里的鸡形妖兽汤鲜多了。”

娘亲笑了起来,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那是自然,帝都的厨子,可比边关的强多了。对了,你们在镇妖关,平日里都吃些什么?”

提起镇妖关的伙食,我不由得想起那些在烽火台上啃干粮或者处理那些妖兽尸体的日子。

那时军粮紧缺,常常是一块硬得能硌掉牙的麦饼,就着泉水和妖兽的肉经过简单烹饪咽下去。

偶尔打了胜仗,才能分到一点家乡腊肉,还要省着吃。

我正要开口,清儿却抢先说道:“夫君待我极好,每次有新鲜吃食,都先给我留着。前阵子他猎杀一头七阶妖王的鹿妖,特意让厨子给我炖了鹿肉汤呢。”

她说话时,眼神温柔地看向我,里面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安抚。

我知道,她是不想让娘亲担心。这大半年来,清儿跟着我在镇妖关吃了不少苦,她本是道宗道子,自幼锦衣玉食,却为了我,甘愿在边关忍受风霜。

娘亲显然没察觉到我们的心思,我给娘亲夹了一块肘子:“多吃点,娘亲。你看你都瘦了好多。对了,我父王呢?怎么没出来?”

我终于忍不住问道。按理说,我们回来这么大的事,父王不可能不在府中。

娘亲夹菜的手顿了一下,脸上的笑容淡了些:“你父王在宫里呢。世渊帝三个月前开始闭关,朝中诸事都由你父王摄政,忙得脚不沾地,昨晚又是一夜没回来。”

她的声音低了些,“原本他说今日午时能回来的,许是又被什么事绊住了。”

“世渊帝闭关?”我皱起眉头。世渊帝今年刚过八十,一身九境修为,身体一向康健,怎么会突然闭关?而且还把朝政都交给父王,这可不是小事。

娘亲叹了口气,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是啊,说是要冲击十境——圣境,可谁知道呢。自你离京后,这帝都就没安生过。”

她放下茶杯,压低声音,“前太子被废后,大皇子和二皇子等人,也被各大势力打压的厉害。

如今四皇子和九皇子闹得不可开交,朝堂上的官员派系都乱七八糟的。你父王夹在中间,难处多着呢。”

我心里咯噔一下。前太子是在我抵达镇妖关不久被废的,当时我正在镇妖关抵御兽潮,只收到一封密信,说是前太子与世渊帝对西境局势意见相左,当朝对峙了起来,被世渊帝当场拿下。

如今看来,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四皇子母妃是淑贵妃,背后有太师杨风支持;

九皇子母妃早虽然只是普通的妃子——良妃,但母族亦是不凡,世代镇守西北重要关隘。身边也聚集了不少能人奇士;

前太子虽被废,但是余威犹在,没有任何人,敢忽视他,毕竟他还居住在东宫,身边依然有羽林卫大将军陈破虏这位九境强者的存在。

“那其他世家和势力呢?”

我不动声色地问道。

帝都不止有皇室和朝堂,还有那些传承了数百年的世家,以及像“剑阁”“药王谷”这样号称圣地之下最强的顶尖势力,他们的态度往往能影响朝局走向。

娘亲的脸色凝重了些:“都蠢蠢欲动呢。

前太子倒台后,不少人都想押注新的皇子,好博取将来的从龙之功。

还有些人,盯着你父王手里的兵权,明里暗里都在使绊子。”她看向我,眼神里带着担忧,“轩儿,这次你回来,怕是不能像以前那样自在了。”

我沉默着,用银筷夹起一块虾饺。

虾饺的皮很薄,里面的虾肉鲜嫩多汁,确实比镇妖关的吃食精致得多。

可这精致背后,却藏着汹涌的暗流。

镇妖关的凶险是明面上的,妖魔鬼怪虽然凶残,却直来直去;

而帝都的凶险,却藏在笑脸和寒暄里,一把淬了毒的匕首,可能就藏在华丽的袖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