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我继续说道:“臣思索再三,觉得李烈的隐匿不外乎两种可能。

第一种,便是他知晓自己绝非臣的对手,害怕露面之后被当场斩杀,所以才躲起来保命。”

话音刚落,陈破虏便摇了摇头,反驳道:“逍遥王,这恐怕不太可能。

黑冥组织的拓拔余珪都已现身,此人实力同样达到九境,若李烈真是惧怕不敌,拓拔余珪又何必出面送死?

他们既然勾结在一起,必然是有共同的图谋,李烈没理由独自避战。”

“陈将军所言极是。”

我赞同道,“这正是臣觉得第一种可能可以排除的原因。

拓拔余珪作为黑冥组织的重要头目,行事向来狠辣,若不是有十足的把握,绝不会轻易现身。

他既然敢与臣交手,说明他们背后必然有完整的计划,而李烈作为核心人物,绝不可能因为惧怕而退缩。”

太子萧云离上前一步,拱手问道:“既然如此,那逍遥王觉得第二种可能是什么?

李烈此番避而不见,究竟有何图谋?还请逍遥王明示!”

他的语气中带着急切,殿中众人也皆是如此,毕竟李烈一日不除,便是大夏一日的隐患。

我环视众人一周,一字一句地沉声道:“诸位,臣猜,李烈的目标,恐怕就是这座帝都!”

“什么?!”

此言一出,犹如平地惊雷,殿中众人皆是瞳孔地震,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逍遥王,这……这怎么可能?”

礼部尚书张大人惊声道,“帝都乃是大夏腹地,城防坚固,戒备森严,更有诸多强者坐镇,李烈就算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来犯吧?”

户部尚书李大人也附和道:“是啊,帝都之中有禁军数万,更有多位皇室供奉,皆是七境以上强者,李烈仅凭一己之力,加上一个不知所踪的拓拔余珪,怎么可能妄图染指帝都?”

众人议论纷纷,显然对我的猜测难以接受。

世渊帝也皱起眉头,沉声道:“逍遥王,此事非同小可,你可有什么依据?”

“陛下,臣自然有依据。”

我语气坚定地说道,“诸位不妨仔细想想,陛下此前受创之事,虽然朝中已有定论,也向外公布了陛下身体无碍的消息。

但实际上,除了我们少数几人之外,外界并无确凿证据可以佐证陛下的状况。”

说到此处,我顿了顿,观察着众人的神色变化,继续说道:“李烈在朝中经营多年,必然安插了不少眼线,对于陛下受创之事,他想必也有所耳闻。

但他并不知道陛下的具体伤势如何,也不确定朝中是否真的有足够的力量来应对变故。

所以,他故意在西境发动叛乱,吸引我领兵前往平叛,而他自己则暗中潜伏,等待时机。”

“逍遥王的意思是,李烈发动西境叛乱,只是一个幌子?”

镇北王王战眼神锐利,瞬间明白了我的意思。

“正是如此。”

我点头道,“西境叛乱不过是他的调虎离山之计,目的就是将我调离帝都,让帝都陷入相对空虚的状态。

他以为陛下受创未愈,朝中再无能够制衡他的强者,而我又远在西境,无法及时赶回,所以便想乘虚而入,图谋帝都!”

“他想做什么?难道是想……谋朝篡位?”

吏部尚书杨大人脸色煞白,声音都有些颤抖。

“极有可能。”

我沉声道,“李烈野心勃勃,此次背叛本就是为了权力。

他深知,只要控制了帝都,控制了陛下与太子,便能挟天子以令诸侯,甚至直接取而代之,成为大夏的新主。

这也是他为何不惜暴露身份发动叛乱,却又始终避而不见的原因,他一直在暗中积蓄力量,等待最佳的出手时机。”

殿中陷入一片死寂,众人脸上的震惊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凝重。

我的分析条理清晰,句句在理,让他们不得不相信,李烈的目标确实可能是帝都。

太子萧云离脸色严肃,沉声道:“逍遥王所言有理,此事绝非危言耸听。

若李烈真的暗中潜入帝都,发动突袭,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必须立刻采取行动,加强帝都的安防!”

“太子殿下说得对!”

兵部尚书左大人立刻附和道,“臣请求陛下下旨,即刻加强禁军部署,关闭城门,严格盘查出入人员,务必不让李烈与拓拔余珪有机可乘!”

“臣附议!”

刑部尚书赵大人也说道,“臣愿立刻下令,让刑部衙役与禁军配合,在城中展开全面搜查,务必将李烈与拓拔余珪这两个逆贼找出来!”

吏部尚书扬大人则道:“臣请求陛下下旨,令城中各大世家、宗门全力配合。

若发现可疑人员,立刻上报,共同守护帝都安全!”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议,殿中的气氛再次变得紧张起来,却不再是之前的愤怒,而是带着应对危机的紧迫感。

世渊帝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无比坚定,沉声道:“诸位所言极是,逍遥王洞察先机,功不可没!传朕旨意!”

“臣等接旨!”

众人齐齐躬身,神色肃穆。

“兵部立刻调遣两万禁军,加强皇城及帝都各城门、要道的守卫,严格盘查所有出入人员,没有朕的旨意,任何人不得擅自出入城门!”

“遵旨!”

兵部尚书左大人高声应道。

“刑部联合京兆府,在帝都范围内展开全面搜查,重点排查客栈、酒楼、寺庙等人员密集之地,凡形迹可疑者,一律先扣押审讯,若有反抗,格杀勿论!”

“遵旨!”

刑部尚书赵大人与一旁的京兆府尹齐声应道。

“吏部传旨城中各大世家、宗门,令其约束族中子弟,全力配合搜查行动,若有窝藏逆贼者,诛九族!”

“遵旨!”

吏部尚书扬大人应道。

“镇北王,辰将军!”

世渊帝看向两人,语气凝重,“朕命你们二人统领宫中禁军与京营将士,负责皇城防务,务必确保皇宫安全,不容有失!”

“臣遵旨!”

镇北王王战和禁军大统领辰言,齐齐躬身领命,声音铿锵有力。

“陈破虏!”

“臣在!”

陈破虏上前一步。

“朕命你带领羽林卫,负责统筹协调各方事宜,及时传递消息,若有任何变故,立刻上报!”

“遵旨!”

世渊帝一一部署完毕,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此次应对李烈之乱,关乎大夏安危,帝都存亡,诸位务必尽心竭力,不得有丝毫懈怠!若有玩忽职守者,朕定斩不饶!”

“臣等遵旨!誓死守护帝都,诛杀逆贼!”

众人齐声高呼,声音震彻大殿,带着破釜沉舟的决心。

我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稍稍安定。

有了这样的部署,帝都的安防已然固若金汤,李烈即便真的潜伏在城中,也很难找到下手的机会。

但我心中依旧有一丝隐忧,李烈此人狡诈多端,拓拔余珪的实力也不容小觑,他们既然敢图谋帝都,或许还有其他的后手。

“陛下,”

我上前一步,说道,“臣还有一言。李烈与拓拔余珪皆是九境之上的强者,寻常将士难以抵挡。

臣愿留守帝都,协助镇北王与陈将军防范变故,一旦发现逆贼踪迹,便可立刻出手将其斩杀。”

世渊帝点了点头,赞许道:“有逍遥王坐镇,朕便放心了。如此一来,帝都的安全便更有保障了。”

镇北王王战也说道:“有逍遥王相助,即便李烈与拓拔余珪同时出手,我们也能应对自如。”

众人纷纷表示赞同,有我这位刚刚平定南境、西境的九境强者坐镇,他们心中的底气也更足了。

辰言走到我身边,低声道:“逍遥王,此次多亏了你洞察先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只是不知,你觉得李烈会何时动手?”

我沉吟道:“不好说。李烈此人极为谨慎,他必然会等待最佳时机,或许是在深夜,或许是在某个重要庆典之时。

我们能做的,便是时刻保持警惕,不给他们任何可乘之机。”

辰言点了点头,道:“所言极是。我已让人加强了城中的暗哨部署,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便会立刻传来消息。”

殿中众人各司其职,开始有条不紊地安排各项事务。

兵部尚书左大人立刻起身前往禁军大营,调兵遣将;

刑部尚书赵大人与京兆府尹也匆匆离去,组织人手展开搜查;

吏部尚书扬大人则着手拟写圣旨,号令宗门圣地以及世家门阀,一同配合,护卫帝都。

………………

宫门外的晨光被层叠宫阙切割成斑驳光影,鎏金铜狮在晓风里静卧,檐角风铃随着归人的脚步轻响。

王轩随镇北王王战走出朱雀门时,街面上已恢复了几分往日的喧嚣。

只是行人眉宇间仍残留我此次大胜回归的喜悦之情!

见镇北王父子并肩而来,纷纷退到街旁躬身行礼,目光里满是敬畏和喜悦。

“轩儿,此次四境危局虽平,但李烈余党未除,后续之事仍需谨慎。”

王战身着玄色织金蟒袍,腰间佩剑的剑穗随步伐轻摇,沉厚的声音里带着久经沙场的沉稳。

他身形挺拔如劲松,面容刚毅,眼角的细纹刻着风霜,却丝毫不减镇北王的威严。

王轩颔首,青色锦袍在晨光中泛着柔和的光泽,他目光清亮,语气从容:“父王放心,李烈经营多年,残余势力定然潜伏甚深,但圣上已有部署,我们只需按兵不动,静待其自露马脚。”

刚才已将自己的推断和掌握的信息,皆已告知圣上,世渊帝与大臣商议后,也制定相应的策略。

此刻虽面色平静,心中却已对局势有了清晰的判断。

父子二人并肩而行,身后跟着镇北王府的亲卫,玄甲在阳光下反射出冷冽的光芒,一路护送着他们向王府而去。

街道两旁的商铺渐渐恢复了营业,叫卖声此起彼伏,只是那热闹之下,隐约透着一丝喜悦,显然是对四境祸乱平息的仍让人心情振奋。

不多时,镇北王府的朱漆大门便映入眼帘。

府门前两座石狮子比宫门处的更为雄壮,獠牙外露,威慑力十足。

守门的护卫见王爷归来,连忙上前推开沉重的大门,躬身行礼:“王爷,三公子,您回来了!”

王轩虽已是逍遥王,但是在镇北王府,依然是三公子!

踏入府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阔的庭院,青石铺就的地面干净整洁,几株古柏枝繁叶茂,遮天蔽日。

庭院深处,正厅的方向已聚集了不少人影,远远便听到隐约的交谈声,显然是府中众人早已等候多时。

“战儿!轩儿!”

刚穿过庭院,一道温婉而急切的声音便传了过来。

只见一位身着华贵凤纹锦袍的妇人快步迎了上来,她发髻高挽,插着一支赤金点翠步摇,面容保养得宜,虽已年过七旬,却依旧风姿绰约,正是大夏长公主萧婉清。

她身旁站着一位身着青色儒衫的老者,面容清癯,目光温润,正是王轩的外祖父苏清山。

除此之外,云破阙、清儿等人也都在列。

云破阙依旧是那身玄色劲装,背负长刀,面色冷峻,见王轩父子归来,只是微微颔首示意;

清儿则穿着一身浅粉色衣裙,梳着双丫髻,脸上满是担忧,见王轩平安归来,眼中的忧虑才稍稍散去。

“岳父大人、岳母大人。”

王战上前一步,对着萧婉清和苏清山拱手行礼,语气恭敬。

王轩也随之躬身:“外祖母,外祖父。”

萧婉清连忙走上前,目光在二人身上仔细打量,见他们衣衫整齐,并无伤痕,这才松了口气。

随即眉头又皱了起来,急切地问道:“战儿、轩儿,皇兄怎么安排的?四境平乱之事众人皆晓,满城都是兴高采烈。

可是清儿回来说贼首拓拔余珪,逃遁不知所踪,叛徒李烈更是从未露过面。

李烈那逆贼虽只是九境,但他的残余势力遍布朝野,难免没有忠心他的,若是不尽快清除,后患无穷啊!”

她的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担忧,毕竟所听之事太过震惊,堂堂西境节度使,竟是敌寇头领!

皇帝安危关乎大夏国运,而镇北王府作为皇室宗亲,与皇室休戚与共,自然免不了忧心忡忡。

苏清山也看向二人,目光中满是关切,虽未说话,却已将心中的担忧显露无遗。

云破阙、清儿等人也都纷纷看向王轩父子,等待着他们的回答。

府中众人的目光汇聚而来,带着期盼与担忧,空气中弥漫着一丝凝重。

王战闻言,目光转向身旁的王轩,眼中带着一丝赞许。

刚才宫中详谈,王轩的表现远超他的预期,临危不乱,沉着应对,甚至提出了不少关键的建议,此刻面对众人的询问,显然也该让他来回应。

王轩感受到众人的目光,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目光扫过外祖母、外祖父以及云破阙等人,朗声道:“外祖母以及诸位,不用担心,圣上自有安排。”

他的声音清晰而沉稳,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四境平定后,待我进宫告知背后之事,圣上已召见了几位重臣议事,制定了周密的计划。

李烈虽未露面,但他的残余势力大多是些趋炎附势之辈,如今群龙无首,必然人心惶惶。

圣上已经下令,封锁城门,严查出入人员,同时暗中排查李烈旧部的府邸,布下天罗地网。”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王轩继续说道,语气笃定,“李烈的残余势力必然急于寻找新的靠山,或是想要逃离京城,只要他们有所动作,就必然会露出马脚,到时候圣上的部署便会生效,将他们一网打尽,让他们自投罗网即可!”

他的话语条理清晰,分析得头头是道,将皇帝的安排和后续的局势都一一说明,没有丝毫隐瞒。

众人听着他的话,脸上的担忧渐渐消散。

萧婉清点点头,脸上露出释然的神色:“既然皇兄已有安排,那我便放心了。

轩儿说得有理,那些乱臣贼子如今已是惊弓之鸟,只要我们布下天网,他们定然插翅难飞。”

苏清山也捋了捋胡须,赞许地看着王轩:“轩儿年纪轻轻,却有如此见识,实属难得。

此事确实急不得,若是贸然行动,反而可能打草惊蛇,让残余势力趁机逃脱。

圣上的安排周密,我们只需耐心等待便是。”

镇北王妃苏柔,眼中闪过一丝认同,沉声道:“轩儿所言极是,我已命府中暗卫加强戒备,同时密切关注城中动静,一旦发现李烈余党的踪迹,便会第一时间上报。”

清儿也露出了笑容,轻声道:“太好了,这样一来,我们就不用再提心吊胆了。

父王和夫君,你们二人在宫中一定耗费了大量精神?要不要先回房休息片刻?”

王轩笑了笑,摇了摇头:“多谢清儿关心,我无碍。

如今局势尚未完全稳定,我还需与父王一同处理府中事务,加强戒备,以防不测。”

王战看着众人安心的模样,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好了,既然大家都明白了,便各自散去准备吧。

阿恒,你继续负责府中安保,密切关注城中动静;

清儿,你带人准备些膳食,让大家都能安心用餐。

岳母大人和岳父大人,你们也辛苦了,先回房歇息,有任何情况,我会第一时间告知你们。”

“好,好。”

萧婉清连连点头,拉着苏清山的手,“那我们就先回房了,你们也多加小心。”

众人纷纷应声,各自散去忙碌。

庭院中的凝重气氛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平静而有序的氛围。

王轩看着众人离去的背影,心中暗忖:李烈余党一日不除,京城便一日不得安宁。

但他相信,在圣上的英明部署和众人的齐心协力之下,这场风波很快便会平息,大夏也将重归平静。

他转头看向父王,只见王战正目光深邃地望着远方,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王轩走上前,轻声道:“父王,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

王战回过神,看向王轩,眼中带着一丝期许:“接下来,我们只需按部就班,加强府中戒备,同时留意朝中动向。

轩儿,你最近的表现很好,四境平乱,你当居首功,后续之事,我还需要你的协助。”

“父王放心,孩儿定不辱使命。”

王轩郑重地说道,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阳光透过古柏的枝叶,洒在父子二人身上,温暖而明亮。

镇北王府内,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等待着李烈残余势力自投罗网,等待着这场风波的最终平息。

而王轩知道,这只是他成长路上的一场考验,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待着他,但他已然做好了准备,与父王一同守护这大夏江山,守护这镇北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