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科幻小说 > 家族之星际指挥官 > 第82章 砺刃深研与暗流反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2章 砺刃深研与暗流反击

尽管护盾强大,但在持续不断的能量抽取和物理结构侵蚀下,“启明星”号的护盾一度跌至危险水平,舰体也受到了轻微的结构损伤。一艘驱逐舰在发射“信息扰断鱼雷”时,因距离过近,被虫族临死前的信息反冲波及,舰上电子系统短暂瘫痪,险些被后续的虫潮吞没。

最终,经过数小时的激战,“铁砧”支队成功肃清了“废墟一号”星系的虫族单位,但也付出了数艘驱逐舰重创、大量战机被毁的代价。这是一场胜利,但是一场惨胜,证明了即使拥有新装备,正面硬撼虫族大军依然充满风险。

“利刃”支队在“死寂峡谷”的战斗则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共同体中将充分利用复杂地形,将舰队化整为零,利用小行星带作为掩护,不断对虫族集群进行侧击和背袭。

新装备的“频率干扰器”发挥了奇效。当高速驱逐舰掠过虫群边缘时释放的特定频率波动,能有效打断虫族的能量吸收和协同动作,造成其短暂的混乱。突击舰则趁机用新型动能炮(弹头携带微型共振发生器)进行集火攻击,效果显着。

这场战斗更像是一场高强度的游击战。“利刃”支队避免了与虫族主力正面碰撞,而是不断消耗、切割,逐步削弱敌人。虽然战斗时间更长,但自身损失远小于“铁砧”支队。这表明,在面对数量占优的虫族时,灵活的战术和针对性装备的巧妙运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幽灵”支队的行动最为隐秘和惊险。特种母舰成功潜入了“苍白螺旋”星系,避开了外围的巡逻虫族。艾尔族能量体单位以其非物质的特性,轻易渗透到了星系深处,定位了那个不断散发着异常信息波动的“信息节点”——一个由密集的虫族单位包裹着的、不断脉动的暗红色能量胞囊。

就在人类特种部队准备配合艾尔族发动突袭时,意外发生了。艾尔族“引导者”在近距离感知节点时,发现这个节点并非单纯的指挥单位,它还在不断地向宇宙深处发送着某种定位信号!它更像是一个“信标”!

“不好!它在召唤更强大的虫族单位!甚至是……‘主宰’的注意力!”艾尔族引导者发出了紧急警告。

计划不得不改变。强攻可能打草惊蛇,甚至引来灭顶之灾。支队指挥官当机立断,决定不摧毁节点,而是由艾尔族尝试对其进行“信息伪装”和“信号劫持”,试图向虫族网络注入错误信息,并监控其通讯。

行动在极度紧张中完成。艾尔族成功地在不惊动节点的情况下,植入了伪装程序。虽然未能直接摧毁目标,但这个意外发现价值连城——虫族并非无脑的吞噬机器,它们拥有层级明确的指挥和通讯网络,这为后续的电子战和信息战提供了可能。

三路大军陆续返回“庇护所”基地。战果汇总如下:成功收复三个外围星系,验证了新装备的有效性,获得了宝贵的实战数据,尤其是发现了虫族的“信标”节点。

但胜利的背后是沉痛的代价。各支队均有损失,尤其是“铁砧”支队的正面强攻,证明了与虫族打消耗战是极其不明智的。王浩主持了战后总结会议,结论清晰:

避免决战: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应避免与虫族主力进行大规模正面决战。

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机动性和新战术的优势,以袭扰、分割、信息战为主,积小胜为大胜。

科技优先:加快对“信标”节点的研究,发展信息对抗能力;同时,全力推进“秩序之剑”超级武器的研发,这是最终取胜的关键。

与艾尔族深度融合:进一步加强与艾尔族在战术层面的协同,尤其是信息感知和电子战领域。

“肃清外围”行动,与其说是军事上的大捷,不如说是一次用鲜血换来的、极其必要的“压力测试”。

“肃清外围”行动的战报和数据分析,被迅速下发至联军各级单位,成为了最鲜活、最残酷的教材。王浩下令,全军进入为期一个标准月的“战术反思与深化训练期”,目标不是休整,而是基于用鲜血换来的经验,进行一场彻底的自我革新。

一场大讨论在联军内部展开,从最高指挥部到基层舰艇:

“秩序级”的使用理念被修正:它们不再是冲锋陷阵的无敌堡垒,而是作为“机动防御支点”和“火力投送核心”,必须置于严密保护之下,避免陷入重围。其强大的护盾和火力,应用于关键时刻的突破和固守。

高速舰艇的战术地位提升:“利刃”支队的成功经验被推广。高速驱逐舰和突击舰将成为未来作战的主力,强调“打了就跑”的袭扰战术、利用环境的地形战术,以及多方向、多波次的连续突击。

信息战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幽灵”支队关于“信标”节点的发现,打开了新的思路。联军开始组建专门的信息战分队,由艾尔族专家和人类最顶尖的网络战专家、心理学家(研究信息心理对抗)共同领导,负责电子干扰、信号欺骗、甚至尝试进行有限的“意识层面”的对抗。

后勤与损管体系升级:针对虫族攻击造成的特殊损伤(信息侵蚀、结构解构),开发了新的紧急修复技术和人员防护协议。

新的联合战术手册被迅速编纂出来,其核心思想从“摧毁”转变为“控制、削弱、瓦解”,强调灵活性、适应性和体系对抗。

与此同时,在“庇护所”最深处的研究中心,对艾尔族科技的融合攻关进入了最关键的阶段,尤其是代号“秩序之剑”的超级武器项目。

进展极其艰难。要将高度理论化的“超维信息共鸣”原理,转化为一件可以实际操作的武器,面临三大难题:

能量供给:启动“秩序之剑”所需的能量级别骇人听闻,几乎需要抽干一整艘“秩序级”战列舰的全部能源,且持续时间极短。

载体材料:能够承受并传导这种级别有序信息流的材料难以寻觅,现有合金会在瞬间过载崩解。

目标锁定:如何精确锁定可能隐藏在维度褶皱中的“主宰”意识?这需要一种超越现有物理探测手段的“信息追踪技术”。

项目一度陷入僵局。直到苏婉博士团队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分阶段并联”方案:不再追求一击必杀的单体武器,而是将“秩序之剑”拆解为多个模块,分散部署在数艘特制的“能量聚焦舰”上,通过艾尔族的超维同步技术,在攻击瞬间实现能量和信息流的并联汇聚,降低单舰压力。

同时,艾尔族提供了一种他们用于稳定“庇护所”核心的“维度结晶”的样本,这种天然形成的晶体展现出了惊人的信息承载能力,成为了理想载体材料的蓝本。

虽然距离最终成功尚有距离,但突破性的思路让项目重现曙光。第一批三艘“能量聚焦舰”开始在马不停蹄地改造中。

联军在磨刀霍霍,虫族也并未坐以待毙。艾尔族的预警网络监测到,被肃清的三个星系外围,虫族的活动模式发生了微妙但显着的变化:

集群智能化:虫族单位不再是无脑地蜂拥而上,而是开始出现更复杂的协同包抄和诱敌深入的迹象。

新型单位出现:侦察单位捕捉到了少量新型虫族的影像——一种体型更小、速度极快、擅长潜伏和自爆的“潜伏者”;以及一种能够释放强效信息干扰迷雾、掩护大部队行动的“蔽障者”。

对“秩序”攻击的适应性:部分虫族单位在遭受共振攻击时,会主动分散成更小的集群,或者改变自身的能量频率,以减弱伤害。这表明它们正在学习并适应联军的战术!

虫族,这个被视为宇宙天灾的存在,展现出了可怕的学习和进化能力。这给联军敲响了警钟:时间并不站在他们这边,必须抢在虫族完全适应之前,取得决定性的战果。

面对虫族的进化,王浩决定不再等待。他要用一场精心策划的进攻行动,测试新战术,打击虫族的气焰,并获取更多关于其新型单位和指挥模式的情报。目标选定为一个位于交通要道上的、由“蔽障者”守护的虫族资源采集点。

行动代号“静默猎杀”。参战部队以“利刃”支队为蓝本,加强了信息战分队和特种渗透单位。

第一阶段:信息欺骗,信息战分队首先行动,模拟出一支小型运输舰队的信号,引诱虫族“潜伏者”前来袭击。当“潜伏者”落入陷阱时,预先埋伏的高速舰艇迅速合围,用新型的“快速共振炮”将其快速清除。

第二阶段:迷雾破除,针对“蔽障者”的信息迷雾,联军没有强行突破,而是发射了特殊的“信息中和探针”。这些探针能产生相反的信息模式,如同在迷雾中开辟出一条短暂的“洁净通道”。

第三阶段:精准突击,主力舰队通过通道高速突入,直扑资源采集点的核心。这一次,他们不再追求全歼,而是以摧毁关键节点和捕获样本为主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