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科幻小说 > 家族之星际指挥官 > 第170章 冰封的巨构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是一个完整的城市。

城市的规模宏大到一眼望不到尽头,穹顶高耸,仿佛将整个卫星的地壳都掏空了。建筑风格与人类文明截然不同,没有任何直线和直角,全是流畅的、充满生物质感的曲线和螺旋结构,如同某种巨大的珊瑚或蜂巢的化石。建筑材质是一种类似晶体与金属的复合物,即使在漫长冰封后,表面依然光滑,并散发着那种恒定的、微弱的荧光,使得整个城市笼罩在一片幽蓝的光晕中,充满了非现实的、神秘的美感。

城市布局井然有序,有宽阔的、类似街道的通道,有分层叠落的平台,有高耸入“穹顶”的尖塔。但这一切,都沉浸在一种绝对的、令人心悸的死寂之中。没有运动,没有声音,只有探险队员们自己的呼吸声和脚步声在空旷的空间中产生诡异的回响。时间在这里仿佛被瞬间冻结,然后凝固了亿万年。

探险队分成小组,开始小心翼翼地探索。他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行走在光滑如镜的街道上,脚步声在死寂中传出很远。

他们进入了那些曲线型的建筑内部。有的像是住宅,内部空间开阔,但没有墙壁隔断,只有一些缓和的坡度变化和嵌入地面的、功能不明的凹槽,没有任何家具、装饰或个人物品的痕迹。

他们发现了类似研究所的建筑,里面有更加复杂的、与建筑融为一体的平台结构,像是工作台,但同样空无一物,没有仪器,没有文件,甚至没有灰尘——只有覆盖在一切之上的、均匀而透明的厚厚冰晶,像是给整个城市镀上了一层水晶棺盖。

他们还找到了一个异常宽阔的环形空间,中心是一个下沉的广场,周围是层层升起的、带有舒适弧度的坐席结构。这似乎是某种集体活动场所,也许是议事厅,也许是剧场,甚至是娱乐中心?但同样,空旷得令人窒息。

最令人困惑和不安的是:没有尸体,没有遗骸,没有挣扎或仓促离开的迹象。整个城市的居民,仿佛在某个瞬间,被一种无法理解的力量,连同他们的一切活动痕迹,一起凭空抹去了,只留下这座精美绝伦、却毫无生气的城市空壳。这种“干净的死亡”,比尸横遍野的战场更加令人毛骨悚然。

探险队员们穿行在这座冰封的巨构中,仿佛穿越了时间的断层,闯入了一个被按下暂停键的梦境。他们触摸着那冰冷的、发着微光的墙壁,试图感受曾经存在于此的文明的气息,但指尖传来的,只有彻骨的寒意和巨大的、关于存在与消亡的哲学疑问。

探险队在死寂的城市中穿行,仿佛行走在一个巨人的冰冷尸骸之中。随着不断深入,城市的建筑变得更加宏伟,结构也愈发复杂,显然他们正在接近这个远古文明的核心区域。最终,他们的脚步停在了一座与周围曲线风格迥异的建筑前。

这座建筑异常庞大,基座宽厚,向上逐渐收拢,形成一种庄严肃穆的锥形结构,宛如一座金字塔,但线条更加流畅,充满了这个文明特有的生物形态美学。它的材质也与众不同,是一种深黑色的、吸收光线的材质,与城市中常见的发光结构形成鲜明对比,只在表面镶嵌着细微的、发出恒定冷光的纹路,如同夜空中永恒的星辰。这肃穆的外观,暗示着其功能的非比寻常——它很可能是一座纪念馆、陵墓,或是整个文明的中央信息库。

入口是两扇高达数十米的、对开的巨大门扉,材质似玉非玉,似金属非金属,上面雕刻着难以理解的复杂图案。门没有锁具,当探险队员靠近时,它们竟无声无息地向内滑开,仿佛早已等待着访客的到来,透出一股令人心悸的诡异感。

门后是一条极其宽阔、向上倾斜的甬道,通向建筑深处。当探险队员的头灯和照明弹的光芒照亮甬道两侧的墙壁时,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得无法呼吸,一种混合着敬畏与恐惧的战栗感传遍全身。

墙壁上,覆盖着巨大的、连绵不绝的壁画。这些壁画并非使用颜料绘制,而是由无数微小的、散发着柔和但持久光芒的晶体镶嵌而成。这种技术使得壁画历经了难以想象的漫长岁月,依然色彩鲜艳,栩栩如生。壁画的内容,像一部无声的史诗,讲述了这个文明的兴衰存亡。

画面充满了温暖的金色和明亮的蓝色。描绘的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星系,多种形态奇特的智慧生物(有的如优雅的植物,有的如闪烁的能量体,有的拥有多肢体和复眼)和谐共处。巨大的城市悬浮在太空之中,飞船如织,穿梭于星辰之间。画面中央,是一个散发着柔和光芒的、类似神经网络的巨大结构,似乎是他们共享知识与意识的中心。整个画面洋溢着探索的喜悦、创造的激情和种族的繁荣,一种堪比人类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的辉煌气息扑面而来。

画面的色调陡然剧变,转为冰冷的暗蓝色、深紫色和令人不安的污浊的灰色。那片繁荣的星域,被一种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扭曲的、非物质的阴影所渗透。这种阴影没有固定的形态,它像粘稠的液体,又像波动的能量场,所过之处,星辰的光芒如同被吹熄的蜡烛般接连暗淡、熄灭。文明的飞船在阴影面前显得渺小而无助,城市开始崩解。画面上那些智慧生物的脸上(或类似面部的器官上),充满了极致的惊恐和绝望。这种恐惧感通过壁画的艺术表现力,直接穿透时空,撞击着每一位人类探险队员的心灵。

画面基调转为悲壮的灰白色。描绘了这个文明的幸存者,利用最后的力量,建造了巨大的地下避难所——正是探险队所在的这座冰下城市。可以看到类似“希望号”的飞船将资源和人口运送到这里,巨大的工程机械在冰层下开拓空间。画面充满了匆忙、紧迫和一种孤注一掷的悲壮感。他们试图在这个冰冻的坟墓中,保存文明的火种,躲避那吞噬一切的阴影。

这是最后一幅壁画,也是最令人窒息的一幅。画面极其简单,甚至可以说是空旷。只剩下避难所被彻底冰封的轮廓,外部是绝对的黑暗和死寂。之前壁画中所有生动的形象、所有的活动、所有的色彩,全部消失了。文明的痕迹被冻结在透明的冰层之下,如同琥珀中的昆虫。而壁画的尽头,是一片彻底的、未做任何镶嵌的空白墙壁。这空白,比任何恐怖的画面都更具冲击力。它象征着故事的戛然而止,象征着努力的彻底失败,象征着未来的完全湮灭。一种“一切都结束了”的虚无感,如同冰水般浸透了每个观看者的灵魂。

除了壁画,探险队在这座宏伟建筑的深处,找到了一个相对完好的核心服务器阵列室。这个房间充满了更加复杂的水晶状结构,它们以某种分形几何的方式排列,中央有一个巨大的、光滑的半球体,疑似接口或控制台。

技术团队尝试了各种非侵入性的方式与系统交互。起初毫无反应,系统似乎已完全死亡。但当他们使用高精度能量场进行极其温和的“共振激发”时,半球体表面突然闪烁起微弱的光芒,一些断断续续的、完全无法理解的数据流,如同垂死者的呓语,被艰难地读取出来。

这些数据使用的编程语言和数学体系与人类已知的任何知识都截然不同,其基础逻辑似乎建立在更高维度的认知上。舰队的超级计算机和李琟博士带领的顶尖密码学家团队,进行了日夜不休的、极其艰难的破译工作。这更像是一种基于模式识别和逻辑猜想的考古学挖掘,而非传统的解码。

经过难以想象的艰苦努力,从那些支离破碎、充满错误的数据残片中,他们终于识别并“翻译”出了一些反复出现的、具有核心意义的关键词概念。每一个词的确认,都像一道惊雷,在“希望号”旗舰的指挥中心炸响,带来刺骨的寒意。

“大过滤”:一个宇宙尺度的假设性概念,指存在某种机制或阶段,绝大多数文明都无法跨越,从而导致其灭绝。壁画中的“阴影”,可能就是具体的体现。

“文明清理者” \/ “收割者”:直接指向导致这个文明(可能不止一个)毁灭的元凶。这个词的出现,证实了人类面临的威胁并非孤例,而是一种宇宙层面的、系统性的现象。

“周期性收割” :这个词最为可怕。它暗示这种“清理”并非一次性事件,而是像宇宙的新陈代谢一样,周期性地发生。文明发展到某个阶段,就会触发“收割”。

“无法逃避的轮回”:这是最令人绝望的结论。它指出,试图躲避(如建造避难所)是徒劳的。这个文明尝试了,并失败了。这似乎是一个设定好的、无法打破的宇宙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