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科幻小说 > 家族之星际指挥官 > 第178章 暗处的目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谈话结束后,王晨星立刻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将他的决策转化为具体的政策。

他首先召见了卡特上校和李琟博士。他对卡特明确表示,他理解并重视安全部门的担忧,但基于他的直接接触和判断,他决定给予星萤有限的、有条件的信任。他批准了卡特提出的部分监控和安保升级方案,但否决了过于严苛的活动限制。

同时,他强化了对李琟博士领导的“星萤研究小组”的支持,要求他们加快非侵入性研究的进度,旨在尽快从科学层面理解星萤能力的本质、机制和潜在影响。他强调,研究的首要目的是理解与保护,而非控制或利用。

更重要的是,他下达了最高级别的保护指令。他要求安保部门不仅要防范外部威胁,更要严密监控舰队内部可能对星萤产生的敌意,尤其是要警惕“纯正人类社”等极端组织的动向,确保星萤的人身安全万无一失。

王晨星的策略清晰而坚定:他要在信任与怀疑之间,开辟一条狭窄的道路。他既要将星萤作为可能的关键资产进行研究和守护,又要将她作为需要保护的个体予以关怀和约束。这是一场精妙的平衡术,也是一场对他人性、智慧和领导力的终极试炼。

星萤将王晨星的告诫铭记于心。她开始有意识地收敛自己,努力将自己融入“希望号”庞大社会机器的背景噪音之中。她的活动范围更加固定,路线更加规律,尽量避免出现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区域。在与人必要的接触中,她变得更加沉默寡言,眼神低垂,试图将自己那份“与众不同”的感觉深深隐藏起来。

这是一种压抑本能的艰难尝试。对她而言,感知周围人群的情绪波动,如同常人感知温度变化一样自然。当强烈的痛苦、焦虑或恐惧像无形的波涛般涌向她时,那种想要去“抚平”的冲动,是一种近乎生理性的反应。现在,她必须时刻警惕,强行抑制这种冲动,如同屏住呼吸般艰难。这种内在的紧张感,让她原本就有些苍白的脸色,更添了几分疲惫。

她像一只学会了在丛林中隐藏自己气息和脚步声的小鹿,小心翼翼地行走,希望不被注意,不激起任何波澜。然而,她并不知道,有些猎手,早已凭借更敏锐的嗅觉,锁定了她的踪迹。

“纯正人类社”的成员,如同阴影中的菌类,在舰队社会的缝隙中悄然滋生。他们对星萤的关注,并非出于好奇,而是带着明确的敌意和目的性。他们将她视为一种“污染源”,一个需要被揭露和清除的“非人”存在。他们的行动,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精心计算的恶意。

一些伪装成友善同事或好奇研究员的成员,开始“偶然地”在与星萤相遇时,进行看似随意的攀谈。

“星萤,听说你学习东西特别快,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记忆方法啊?上次医疗舱的事真神奇,你是怎么让马克平静下来的?是某种……我们不知道的技术吗?你总是一个人,会不会想家?还记得以前的事情吗?”

这些问题表面无害,内里却藏着锋利的钩子。星萤虽然失忆,但直觉敏锐,她能感受到这些问题背后那种冰冷的审视感,而非真正的关心。她通常以最简短的“不知道”、“不清楚”或沉默的摇头来回应,这种防御性的反应,反而更激起了对方的猜疑。

更阴险的是,他们开始在星萤可能经过的区域,人为制造一些小规模的、可控的“混乱”。

在走廊转角突然爆发激烈的争吵(由两名成员扮演),观察星萤的反应。

在公共休息室播放带有强烈负面情绪基调的音乐或影像片段,监测她的生理数据波动(如果他们能获取到的话)。

故意在生态农场她照看的植物区域制造轻微的“故障”,看她是否会动用能力去“修复”。

这些行为的目的,是诱使她再次展现出那种非常规的能力,以便他们能够收集“证据”,并分析其触发条件和作用模式。这是一场针对她本能的、冷酷的诱捕实验。

“纯正人类社”的核心成员认为,之前的试探过于间接,他们需要一场更直接、更富冲击性的事件,来迫使星萤显形。他们策划了一场苦肉计。

他们选择了一个相对偏僻的、连接生活区和二级引擎维护通道的交叉口。一名年轻、演技精湛的成员扮演“受害者”,另一名成员负责制造“事故”。

当星萤在安保人员陪同下,按照固定路线经过该区域时,“事故”发生了。一名工程师(演员)从维护通道冲出来,似乎被什么东西绊倒,手中的工具箱脱手飞出,几件沉重的金属工具砸向另一名恰好路过的“船员”(受害者)。撞击发生得很逼真,受害者发出一声痛苦的闷哼,小腿处瞬间出现(预先准备好的)模拟创伤和“鲜血”,他抱着腿倒在地上,发出压抑的、充满痛苦的呻吟。

陪同星萤的安保人员立刻进入警戒状态,一边呼叫医疗支援,一边试图控制现场。而暗处,多个隐蔽的传感器和“纯正人类社”成员的眼睛,如同鹰隼般,死死盯住了星萤。

这一刻,是对星萤意志力的极限考验。倒地的“伤员”那逼真的痛苦表情和呻吟,像一把尖刀,直接刺向她最敏感的本能。她能清晰地“听到”那强烈的痛苦“声音”。那种想要冲过去、让痛苦停止的冲动,如同洪水般冲击着她理智的堤坝。她的身体微微颤抖,手指紧紧攥住衣角,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然而,就在本能即将失控的瞬间,王晨星那双严肃而充满告诫的眼睛,和她自己许下的“要小心”的承诺,如同警钟般在她脑海中响起。她死死咬住下唇,强行将头转向另一边,不再去看那痛苦的场景,用尽全身力气压制着体内翻涌的冲动。她甚至下意识地后退了半步,将自己藏在安保人员的身后。

医疗队很快赶到,将“伤员”抬走。星萤在安保人员的护送下,迅速离开了现场。自始至终,她没有做出任何超常的举动。

对于“纯正人类社”而言,这次行动“失败”了。他们没有抓到预期的“证据”。但星萤那极力隐忍的痛苦表情和异常的身体反应,反而让他们更加确信:她拥有那种能力,并且正在学习控制它。这让他们感到了更大的“威胁”。

这次事件,对星萤的内心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她不仅感受到了外界的恶意,更产生了一种深切的孤独感和不安全感。

她意识到,自己无论怎样低调、怎样顺从,都无法真正融入这个群体。总有一些目光,带着怀疑和敌意,在暗处窥视着她。她像一个生活在透明鱼缸里的鱼,一举一动都暴露在未知的审视之下。她开始害怕独处,害怕经过不熟悉的区域,甚至对某些看似友善的面孔也产生了下意识的警惕。

那种被当作异类、被孤立的感觉,如同冰冷的潮水,侵蚀着她的心灵。她变得比以前更加沉默,眼神中时常流露出一种与年龄不符的忧郁和警惕。她仿佛被困在了一座无形的牢笼里,外面是世界,她却无法真正触碰。

王晨星通过隐秘的监控渠道和安全简报,很快得知了“意外”事件的详细经过以及星萤的异常反应。一股怒火在他心中燃烧,但更多的是冰冷的警惕和深深的忧虑。

他采取了行动:他不动声色地调整了星萤身边的安保细节,增加了更隐蔽的随行人员,扩大了日常活动路线的安全半径,并植入了反监控探测程序。

他召见了几个相关部门(如后勤、维护部门)的负责人,以“近期安全事故频发,需加强内部管理”为由,进行了严厉的训诫,暗示他已注意到某些不寻常的动向。这是一种警告,意在震慑“纯正人类社”,让他们有所收敛。

他指派了最信任的心理专家,增加对星萤的心理疏导,帮助她应对被窥视和孤立带来的心理压力。

然而,王晨星也深知,这些措施只能治标,无法根除猜忌的土壤。星萤的存在,如同一面清晰的镜子,无情地映照出流亡舰队这个微型社会在极端生存压力下的复杂生态:大多数普通船员对她抱有朴素的好感和期待。管理层和安全部门基于责任感的谨慎与警惕。极端派系源于非理性偏见的敌意与破坏欲。

星萤的遭遇,是这个微型社会内部矛盾、信任危机和人性阴暗面的集中体现。她的特殊性,注定她无法过上普通的生活。她被迫成为了一个焦点,一个象征,一个试金石。

在“希望号”庞大而错综复杂的内部生态中,星萤的存在,逐渐从最初的爆炸性新闻,演变为一种背景音般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