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科幻小说 > 家族之星际指挥官 > 第209章 静默星系的秘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一发现立刻提升了警报级别。侦察队请示旗舰后,获准进行抵近深度扫描。侦察艇如同幽灵般悄无声息地降落在“冰骸星”表面,顶着极寒和强辐射,向指定坐标冰层发射了高功率的穿透性探测波。

当扫描数据经过计算机漫长而复杂的重构后,呈现在屏幕上的图像,让所有在场的侦察队员倒吸一口冷气。

冰层之下,并非预想中的岩石地壳,而是一个巨大、规整、呈现出绝对几何对称性的黑色物体。初步分析显示,它是一个高度超过一百五十米、底边宽约三十米的完美四面体方尖碑!其材质无法识别,对探测波呈现近乎完美的吸收和散射特性,表面光滑如镜,没有任何可见的接缝、雕刻或标识,仿佛是从一整块未知材料中整体成型。它的一半深深嵌入永久冻土,另一半诡异地悬浮在一个巨大的、被其自身能量场维持着的空洞之中。

最令人不安的是,持续的监测显示,这个方尖碑正在持续散发着一种极其微弱、频率独特、与宇宙背景辐射和已知任何自然现象都截然不同的能量信号。它不像是一个废弃的遗迹,更像是一个处于极低功耗休眠状态的未知设备。

这一惊人发现被以最高加密等级火速传回“希望号”。李琟博士团队立刻进入了极度兴奋和高度紧张的状态。王晨星下令,派遣第二支由顶尖物理学家、考古学家和安全专家组成的精英调查队,乘坐更专业的科研船,前往“冰骸星”进行实地勘察。

调查队抵达后,在方尖碑所在的冰面上建立了临时研究站。他们动用了所有非接触式探测手段,但结果与之前一样:无法穿透那层绝对黑暗、吞噬一切探查的表面。方尖碑如同一个信息黑洞,沉默地矗立着,对所有的试探毫无反应。

就在研究陷入僵局时,一位负责生物能量学研究的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极其大胆且冒险的设想。他联想到之前“钥匙觉醒”实验中关于“共鸣”的理论,以及星萤\/王启明母子与“收割者”能量的特殊关联性。他建议,是否可以尝试使用从王启明身上安全采集的、极其微量的生物能量样本(这些样本本用于研究其独特的生命场特征),作为一种“探针”,去试探性地接触方尖碑的能量场,观察是否会产生某种相互作用。

这个提议充满了不确定性,王晨星和李琟博士经过了激烈的辩论和严格的风险评估。最终,在确保样本量极小、且有重重安全隔离措施的前提下,他们批准了这次高度受控的实验。

一名身穿重型防护服的科研人员,使用精密的能量引导装置,将封装在特殊力场中的、仅相当于几个细胞代谢能量总和的王启明生物能量样本,缓缓导向方尖碑的表面。

当那缕微弱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却蕴含着独特遗传和能量签名的能量流,接近到方尖碑表面约一米距离时,奇迹发生了!

一直沉寂的、绝对黑色的碑体表面,突然如同投入石子的水面般,泛起了微弱的、涟漪状的幽蓝色光芒!这些光芒并非均匀分布,而是迅速凝聚成无数复杂无比、不断流动变幻的几何纹路和无法理解的符号!整个过程只持续了大约三秒钟,随后光芒迅速黯淡,碑体再次恢复成那个吞噬一切光线的绝对黑暗体。

但就在这三秒钟内,所有的传感器都记录到了方尖碑能量信号的瞬时飙升,以及其与王启明生物能量样本之间存在的、清晰无误的共振频率锁定!

实验数据被实时传回“希望号”。当李琟博士和她的团队看到那短暂却无比清晰的共鸣现象记录时,整个核心实验室陷入了一种近乎凝固的震惊之中。

这绝非巧合!这个隐藏在宇宙边缘冰封星球下的神秘方尖碑,其内部机制,竟然能对王启明这个刚刚诞生的、融合了人类与星萤特质的婴儿的生物能量,产生特异性响应!

这一发现蕴含的意义,颠覆了所有人的想象:

舰队选择这个星系避难,绝非偶然。这更像是一种冥冥之中的引导或宿命的安排。这个方尖碑,可能是一个信标,一个考验,或者一个等待特定“钥匙”来开启的宝库。

这个方尖碑的技术表现,与之前遇到的“织星者”文明遗迹(能量晶体、宏大殿堂)和“建造者”文明遗迹(信息石碑)截然不同。它更内敛,更专注于某种特定的识别和响应机制,其科技树可能走向了更加精钻和隐秘的方向。

最令人振奋(也最令人不安)的推测是:这个方尖碑蕴含的知识或技术,可能直接关乎“收割者”系统的核心机制、弱点,甚至是某种控制或关闭它的方法。因为它响应的“钥匙”,正是与“收割者”同源却又逆向的“校准者”血脉!

王晨星在听取汇报后,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他站在舰桥巨大的星图前,目光深邃地望向“冰骸星”的方向。这个寂静的星系,瞬间从一个暂时的避难所,变成了一个可能隐藏着终极答案或终极危险的神秘旋涡中心。

他迅速下达了命令:将所有关于方尖碑及其与王启明产生共鸣的信息,列为超越最高级别的绝密,知情范围压缩到最小,对“冰骸星”及周边空域实施最严格的军事封锁和信号屏蔽,禁止任何未经授权的靠近,成立代号“破冰”的绝密研究项目,由李琟博士直接领导,抽调最顶尖、最可靠的专家,不惜一切代价,破解方尖碑的秘密。

寂静已被打破。这片看似被遗忘的星域,隐藏的秘密可能比他们之前遇到的所有危险加起来还要惊人。

对“冰骸星”深处黑色方尖碑的研究,在最初的兴奋过后,迅速陷入了令人沮丧的僵局。这个沉默的巨物,仿佛一个拥有高度智能和自我保护意识的个体,对任何形式的侵入性探查都表现出绝对的排斥。

科研团队尝试使用高能激光进行微观采样,能量束在接触碑体表面的瞬间,被一股强大而精准的反作用力场完全偏转甚至吸收,险些损坏了昂贵的设备。尝试用超高频振动探测器进行深层结构扫描,引发的却是碑体能量场的剧烈共振和反弹,产生的次声波差点让近距离操作的工程师内脏受损。即便是最温和的物理接触,也会导致接触点附近产生一种令人极度不适的排斥力,如同触摸到同极磁铁。

方尖碑似乎在用这种方式宣告:它拒绝被拆解、被分析、被粗暴地理解。它不像一个冰冷的机器,更像一件有生命的、充满尊严、只等待正确钥匙来开启的艺术品或圣物。强攻的尝试不仅徒劳无功,而且充满危险。研究团队不得不退回到最初的观察位置,一筹莫展。

僵局持续了数周。李琟博士团队的海量数据分析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最终,一个大胆的、基于上次“共鸣实验”的设想被提上日程:或许,解开谜题的关键,并非更先进的技术,而是引发共鸣的源头本身。

在进行了极其周密的安全评估和预案后,王晨星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秘密将星萤和刚满月的王启明,护送到“冰骸星”前哨研究站。这是一次风险极高的行动,但也是打破僵局的唯一希望。

前哨站的气氛因星萤母子的到来而变得异常凝重又充满期待。在重重安保和医疗监护下,星萤抱着襁褓中的启明,再次来到了那个巨大的、散发着微弱能量波动的黑色方尖碑前。

与上次使用微量能量样本不同,这一次,是生命本体的直接靠近。

当星萤抱着孩子,一步步走近方尖碑时,奇异的现象立刻发生了。碑体表面再次泛起了幽蓝色的涟漪状光芒,但这一次,光芒更加明亮、稳定,不再闪烁不定。那些复杂难解的几何纹路和符号,如同被注入了生命般,清晰地浮现在碑体表面,缓缓流动,仿佛在审视和确认着来者的身份。

更令人惊奇的是小启明的反应。这个才一个月大的婴儿,面对这个巨大的、散发着未知能量的物体,非但没有表现出任何恐惧或哭闹,反而睁大了那双清澈乌黑的眼睛,充满了纯粹的好奇。他发出咿咿呀呀的、意义不明的声音,小小的手臂朝着方尖碑的方向兴奋地挥舞,仿佛看到了一个熟悉而有趣的玩具。一种温暖、和谐的能量场,自然而然地从小家伙身上散发出来,与方尖碑的能量场产生了更深层次、更稳定的交融与共鸣。

这一幕,让所有在场的科学家都感到震撼。这不再是简单的能量反应,而更像是一种跨越了物种和时空的、生命层面的相互识别与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