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科幻小说 > 家族之星际指挥官 > 第283章 遥远的苏醒2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中央主屏幕上那近乎垂直飙升的脑波曲线,与维生舱内星萤身体上接连出现的生命征兆,如同两道强烈的闪电,劈开了监护室内积郁多年的沉闷空气。那一瞬间的绝对震惊过后,一股被压抑了太久的情感洪流,几乎要冲破职业素养的堤坝,喷涌而出。

然而,长期严格的训练和深厚的专业素养,在此刻发挥了关键作用。狂喜并未演变为失态的欢呼或混乱,而是迅速转化为一种高度凝练、极度高效的行动力。

主治医师李琊博士,这位在神经再生领域耕耘了数十年、见证过无数希望与失望的权威,此刻猛地从座椅上站起。他的动作幅度之大,让椅子向后滑出刺耳的摩擦声。他一步跨到中央控制台前,双手撑在冰冷的台面上,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他的胸膛剧烈起伏,镜片后的双眼死死盯着屏幕上那跳跃的数据,眼中闪烁着一种近乎灼热的光芒——那是混合了极度震惊、难以言喻的狂喜,以及一丝面对未知医学现象的纯粹好奇的光芒。

他的声音透过口罩传出,因激动而带着难以抑制的微颤,但每一个字都如同手术刀般清晰、果断、不容置疑:

“确认信号源!排除设备干扰可能性!” 这是第一步,确保这不是一场空欢喜。

“不是幻觉!重复,不是幻觉!生命体征呈现全面、爆发性激活态势!” 他几乎是吼出了这句话,既是对团队的宣告,也是对自己内心的确认。

“立刻启动最高优先级数据记录!我要每秒毫秒级的波形细节、频谱分析、全脑功能区耦合图谱!这是前所未有的案例,每一个数据点都是无价之宝!” 科学家的本能让他瞬间意识到这次事件无与伦比的科研价值。

“同步启动全面生理评估程序!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代谢指标、免疫状态……全部重新基准化评估!快!” 他需要立刻掌握星萤全身机能恢复的程度。

最后,他深吸一口气,压下翻腾的心绪,下达了最关键的治疗指令:“神经活化剂准备,提升至最高待命状态!但是——暂缓注射!重复,暂缓主动药物干预!” 他目光锐利地扫过众人,“我们要观察!观察她自主恢复的趋势和潜力!这比任何药物都更重要!”

他的指令,如同一连串精准的代码,瞬间激活了整个团队。

李琊博士的话音刚落,监护室内如同一个精密的仪器被瞬间启动,每一个“齿轮”都开始高速、精准地运转起来。

数据分析员双手如同幻影般在控制台上飞舞,调出层层叠叠的分析界面,实时追踪着脑电信号的起源、扩散路径和不同脑区之间的协同性,试图理解这奇迹背后的神经机制。

生命维持系统专员眼神专注,小心翼翼地微调着呼吸机的辅助参数,逐步降低强制通气比例,以适应星萤开始出现的自主呼吸尝试;同时密切监控着输液泵的速率,确保营养和电解质供应能跟上突然加速的新陈代谢。

临床护士长迅速而有序地检查着所有物理连接——电极贴片、传感器、静脉通路,确保信号传输的绝对可靠。同时,她示意助手将准备好的急救车推至更近的位置,各种强心、升压、抗惊厥药物以及除颤仪一应俱全,以最充分的准备,应对任何可能出现的意外波动。她的动作稳如磐石,但眼角微微泛起的湿润,暴露了内心的波澜。

记录员则飞速地在电子病历上记录着时间点、观察到的现象和执行的医嘱,每一个字都力求客观准确,为后续研究留下最完整的档案。

尽管没有人欢呼,甚至交谈都压到了最低限度,只有仪器运行的嗡鸣和急促的键盘敲击声,但整个监护室的气氛已经彻底改变。

每个人的脸上,那层因常年面对顽固疾病而积攒的疲惫与凝重,此刻被一种难以置信的喜悦和一种近乎神圣的使命感所取代。他们的眼神交汇时,会闪过一种心照不宣的激动;他们的动作,在精准之余,透露出一种被注入了全新动力的轻盈与迅捷。

他们守候了这么多年,日复一日地面对着几乎不变的曲线和体征,见证了太多医学的局限和生命的脆弱。希望,曾一次次燃起,又一次次在现实的坚冰前熄灭。而此刻,奇迹不再是教科书上的案例或遥不可及的幻想,它就真切地、爆发性地发生在他们眼前,发生在他们日夜守护的这位病人身上!

这不是那种缓慢的、渐进式的、需要漫长等待的“好转”,而是一种石破天惊的、仿佛被某种强大到无法理解的外力瞬间“点燃”的复苏!这种爆发性,既带来了巨大的喜悦,也带来了沉重的责任感和一丝敬畏——他们必须用最专业的行动,守护好这来之不易的火种,引导它平稳、持续地燃烧下去。

监护室内,所有仪器运行的嗡鸣、键盘敲击的脆响、甚至医护人员刻意压低的呼吸声,仿佛都在这一刻被无限拉长、淡化,最终凝聚成一种屏息般的绝对寂静。所有的目光,如同被无形的引力场捕获,不约而同地、牢牢地聚焦在中央那个透明维生舱中,那个沉睡了无数个日夜的身影之上。

星萤静静地悬浮在恒温的无菌营养液中,长发如同海藻般在液体中微微飘散。她原本的面容,长久以来呈现出一种令人心碎的静止——那不是睡眠的安宁,而是一种生命活动被降至最低阈值后,时间在肉体上凝固而成的、大理石雕塑般的僵滞。皮肤是近乎透明的苍白,仿佛所有的血色都已随同意识一起沉入了最深的海底。

然而此刻,一种微妙却毋庸置疑的变化,正悄然在她脸上发生。

最先被察觉的,是那种深入骨髓的僵滞感正在褪去。这并非肉眼可见的动作,而是一种整体“气场”的转变。就仿佛覆盖在精美瓷器上的一层厚重冰霜,在春日暖阳的照射下,开始无声地融化、消弭。她面部肌肉那种绝对的、毫无生气的松弛状态,正被一种极其细微的、内在的张力所取代。这变化如此精微,以至于更像是一种直觉的感知,却让每一位凝视着她的医护人员都真切地感受到——某种东西,正在从内部“苏醒”。

紧接着,是颜色的变化。在她那苍白得近乎透明的脸颊上,一丝极其微弱、却真实存在的红晕,正以肉眼难以追踪的速度,极其缓慢地沁入皮肤的表层。这并非突然浮现的红潮,而更像是一滴殷红的墨汁,滴入了一盆清水,正以最缓慢、最执着的方式,开始晕染开来。最初只是颧骨最高点的一丝若有若无的暖意,渐渐地,那暖意开始向下颌、向额头蔓延。这不再是死寂的苍白,而是血液重新在毛细血管中活跃奔流所带来的、生命最基本的色彩。

更引人注目的,是她眉宇间的变化。她那两道修剪整齐的黛眉,一直以来都舒展着,如同远山般平静。此刻,却在眉心的位置,几不可察地微微蹙起。这不是痛苦的表情,而更像是一种深度的专注,一种来自意识最深处的、顽强的挣扎。仿佛在无边无际的黑暗梦魇中,她的核心意识正凝聚起全部的力量,在与沉重的枷锁抗争,奋力地想要撬开一道缝隙,想要……回来。这个细微的表情,充满了动态的意向性,它是意识活动最直接、最生动的外在表现。

这些变化——僵滞的消融、血色的回归、眉间的波澜——并非依次发生,而是交织在一起,同步进行,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命从沉睡深处逐渐浮升而起的动态画卷。她整个面部的线条,似乎都因此而变得柔和且富有了一丝难以言喻的生气。尽管她的双眼依旧紧闭,但给人的感觉已不再是彻底的封闭,而是像黎明前的天际,正孕育着破晓的光明。

与此同时,环绕在维生舱周围的监护仪器,屏幕上跳动的数字和波形,如同在为这具身体的苏醒谱写一曲激昂的生命交响乐。代表脑波活跃度的数值仍在稳步攀升,突破一个又一个曾经被认为遥不可及的阈值。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各种生理指标,不再是依靠机器维持的、冰冷的数字,而是如同解冻的春水,焕发出源自生命本能的、勃勃的生机和活力。

整个房间,都被这种充满希望、紧张而又无比兴奋的气氛所笼罩。医护人员们交换着眼神,那眼神中不再有怀疑和震惊,而是充满了一种见证奇迹的敬畏和一种参与历史的使命感。

在这片希望升腾的景象之下,一个沉重而悲壮的念头,无声地掠过每一位知情者的心头:在这遥远的星空彼岸,在那片未知的“虚空之眼”星域,一场无法想象的惨烈牺牲,刚刚发生。那位满头银发、意志如铁的指挥官,王晨星,他以燃烧自己生命本源为代价,换取了眼前这生命的火焰重燃。

那跨越了浩瀚星海而来的纯粹意识能量,此刻已化作了维生舱中这具躯体内部,那蓬勃跳动、不可阻挡的生命力。遥远的牺牲,与此地的苏醒,通过一条无形的纽带,紧密地连接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