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艳看着对面的两人,几次张嘴都没说出话来。

张素梅见了安抚她:“没事,你慢慢来,不急,你要是实在不知道怎么说的话,那就从你想说的地方开始说起也行。”

听了这话,李艳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这才缓缓把她的事情说出来。

原来李艳在家里还算是受宠,不然就现在这样很多女孩连书都没得读的时候,也不会让她读到高中。

她家里孩子不多,只有她跟哥哥两个,她哥哥在读书上不行,只念了小学就在家跟着父母一起上工。

李艳又跟哥哥差了六岁,所以等她上学的时候,家里有三个人上工,过的还算是可以,又是家里的小闺女,到了上学的年纪,就把她送到了学校。

而李艳也是争气,在学校别的孩子都只顾着玩的时候,她一直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所以在学校一直名列前茅,到了上初中的时候,也顺利的考上了初中。

初中在长林镇上,离家有些远,村里只有她一个去上,父母就让她住在学校,每个星期回家一次,每次都是爸爸或者哥哥把她送到学校,到了回家的时候,也去镇上去接她。

可以说李艳从小长到大都是没有受过什么苦,是在家人的宠爱中长大的。

而李艳也没有辜负家里人的付出,在初中毕业后考上了高中。

村里很多人都对李父李母说女孩读书了心就野了,读完初中就行了,还有人说李父李母放着家里唯一的儿子不供出去,偏让一个女娃子读那么多的书。

就连进门一年的嫂子也对这事有异议,私下里跟哥哥说谁家女孩长那么大连家务活都不做,还一心只知道读书的?

别人家都知道儿子是顶门立户的人,什么都紧着儿子,他们家可好,啥啥都是紧着女儿。

本来哥哥是很疼李艳的,但要不说枕头风厉害呢?

在一开始嫂子说的时候,哥哥还会反驳,但是时间长了,他就开始默认了。

到李艳上高中的时候,嫂子闹着说她怀孕了,家里的钱要留着给她肚子里的孩子,以后家里多了小孩哪样都要花钱。

对于嫂子的闹腾,哥哥不仅没有反对,还劝李父李母说:“小妹也这么大了,我像她一样大的时候都在地里上工好几年了,咱们整个村子别说女孩了,就是男孩都没有读到初中的,现在又不能考大学,上了高中又能怎么样,不然就别读了。”

嫂子看到自己男人向着自己,更是趾高气昂了起来,在李父李母面前说叫嚣:“别人家里都是几个儿子一起给家里老人养老,我们家却只有我男人一个,我们以后又要养你们两个,还得养家里的孩子,不知道得多难,你们总不能把什么都给了注定要嫁出去的闺女,不管儿子一家的死活?

再说了,今年艳儿也16了,放在别人家这个年纪也能订亲了,先订下来,你们不舍得就在家里再养一年也能出嫁了。我听说那高中是要读两年的,到时候她都18了,一回来就得找人家,不然要砸在手里不成?

一个闺女,读那么多的书,花那么些的钱,到时候还不是都便宜了别人家,我都不知道你们是怎么想的。”

看着嫂子闹腾,就连以前疼她的哥哥都说了那些话,让李艳很不能接受,她都以为父母不会让她再上学了,但是却没想到爸妈在经过两天的考虑之后,会直接跟哥哥分了家。

在现在的村里,别说家里只有一个儿子了,就是那有好几个儿子的,只要老人还在,那儿媳妇哪怕就是当婆婆了,也是少有当家做主的。

李父李母做出这个决定不说李艳的哥嫂没法接受,就连村里大多数人也是不理解的。

不过老两口却谁的劝说都不听,坚持要分家,把家里的东西分成了两份,一份是他们老两口带着李艳的,另一份是给哥哥嫂子的。

而且约定现在不用他们养老,等老两口需要养老的时候,也是村里一般人家给多少东西,他们也只给多少就成。

为了这个,李大哥直接在家里拉了一道墙,把一个院子分成了两半,就是平时见到李父李母也不说话,更别说见到李艳了。

最后李艳还是上了高中,因为要供养她,李父李母干活更下力气了,平时只能拿8个工分的李母也开始跟着男人干活,每天和男人一样拿满工分。

李艳看着父母那么累,也曾经哭着说想要回家上工,不再读书了,可是被李母打了一巴掌,随后才抱着李艳说让她继续去上学,等高中毕业了,哪怕是不能考大学,也能在城里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到时候可以把他们也接到城里去,当一回城里人,这是她的愿望。

就这样,背负着妈妈愿望的李艳继续上着高中,在学校里的表现和其他的同学并没有什么不同。

只不过这样的平静在假期的时候被打破了,就在放假期间,有一天李母突然就病倒了,一开始只以为是因为下雨着了凉,也没有放在心上,只在隔壁村的赤脚医生那里拿了点药。

可是吃了药的李母却越来越严重,哪怕后面去镇上卫生所去看了,还是没有得到缓解,到最后发展到胸痛,两腿水肿更是出现了晕厥现象。

在李艳的强烈要求下,李父带着李母到了县医院看病,等经过一系列的诊治之后,医生却建议他们去市医院去看看,说李母可能是病毒性心肌炎,且还是加重型。

两人对这个病都没有听说过,但是听医生的意思这是一种很严重的病。

他们吓坏了,但也没办法马上去市医院,因为他们不仅还欠着县医院的钱,还要凑去市医院看病的钱。

李艳陪着李母继续在医院,李父回去凑钱,他问了医生,这需要很多的钱。

只不过李母没有等到李父凑足药费回来就去世了,在李父回家的第二天,发病时没有抢救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