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沧海遗梦:从洪荒至现在 > 第149章 周公摄政权初定,三监潜流暗渐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9章 周公摄政权初定,三监潜流暗渐生

引言:

武王克商,天下易主,大周王朝自此奠基。

然武王早殁,成王在位之初,年仅孩童,朝政大柄尽归周公旦与太公望掌理。

于是有分封制,以宗室、勋臣广布诸侯;有礼乐制,以宗庙、郊祀、雅乐奠定纲常;有宗法制,以嫡长继承,笃固王室。

此三者,合而为 华夏三千年纲纪之始。

然而,天命虽改,人心未宁。

殷商遗民未尽,东土宗室渐起,三监不臣,暗潮涌动。

镐京城上,虽有礼乐之音,却也埋下祸乱之根。

西周,既是 盛世肇基之始,亦是 权谋暗涌之源。

此后两百余年,周室由盛而衰,直至幽王烽火,王室东迁,方告一段。

这一卷,便自周公辅政起,写至西周亡于犬戎,见证一代王朝 礼乐之盛 与 人心之变。

——

镐京城,朝堂之上。

武王崩逝未久,成王年幼,尚不能临朝理政。

百官肃立,群臣屏息,只见周公旦端坐殿首,眉宇间尽是沉稳与威严。

此时,周室新立,殷商余绪未平。

关东诸侯之地,尚有商旧臣与殷民心怀不服。

镐京之外,流言暗涌,有人言“天命未改,殷祀犹存”;亦有人私下里暗示,武王骤殁,是上天不容周室篡夺。

周公深知:大周虽定鼎,若不立制,以固宗室,恐不过数十载,江山便会动摇。

——

“立国之基,在于封建。”

周公抬起手,朗声开口。

群臣皆肃然起敬。只听他继续言道:

“昔夏商之政,皆以天下归于一室,故贤不外用,功不外施,致令人心不服。今我大周,当以宗室、勋臣,分土而治,各守其地,以拱卫王室。”

此言一出,满朝皆动。

果然不久,周公亲自主持,制订 封建制:以武王诸子、宗室兄弟,分封于东西南北,以侯伯子男之爵,布列天下。

殷民余众,则迁徙于洛邑之旁,设“殷民二监”以监视之。

封建一出,群臣皆叩首称善,谓之“周室广布宗枝,以固根本”。

然而,暗流却已在涌动。

——

三监者,乃武王弟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皆因血亲而得封国,居于东方殷民之地。

表面上是以王室亲近之人监视殷民,实则,他们各怀心思,暗中积蓄势力。

尤其管叔,性情强暴,素怀怨望,常对左右低语:“周公摄政,握大权于一身。吾辈皆王室兄弟,却不得一言。此岂王家之治,乃周公之家天下耳!”

蔡叔亦有不平:“成王年幼,权归周公。今日封建,明日礼制,周公步步紧逼,恐有篡位之心。”

霍叔虽沉默寡言,但听二人之言,却也未加劝阻。

三人之心,渐生嫌隙,而与殷商遗民,暗暗勾连。

——

镐京之内,周公旦不知三监已渐怀逆意,却日夜与姜太公共议。

“子牙,此刻国基初定,当立礼乐,以安人心。”

姜子牙点头:“周之所以不同于商,正在于礼。礼乐既立,纲常有序,天下方知所循。”

于是,周公命大司徒、太常与乐官,共同起草 礼乐制度:宗庙祭祀,以昭穆之序定尊卑;郊天大礼,以彰天命;雅乐初作,文舞武舞,昭示周室文治武功。

礼乐渐立,百官称颂,史官记之,谓之“礼乐之治,自周公始”。

然在这辉煌背后,三监之地,却流言四起。

——

“周公专政,成王为虚。”

“王室权柄,皆入周公之手。”

“殷祀未绝,周命不长。”

殷商旧臣暗中宣扬谶语,民心惶惶。

三监借此煽动,渐有“不臣之心”。

——

夜深,镐京城灯火渐息。

周公立于宗庙之前,仰望繁星,心中涌起无限忧虑。

“天命虽归于周,然人心未定。吾若不挫奸邪之谋,天下恐难久安。”

他深吸一口气,衣袍随风猎猎。

此刻的周公,虽立于大周盛世的起点,却也已隐隐看到一场乱局的阴影,正潜伏在东方的黑暗中。

镐京之内,礼乐方兴,宗庙之声日夜不绝,似乎昭示大周气运昌隆。

然则,在东方殷墟旧地,却另是一番景象。

管叔鲜在朝歌废墟上修筑新宫,宴饮宾客,纵声而笑。

“周公旦自称辅政,实则独掌朝纲。成王年幼,形同虚设。吾等为王室骨肉,却受制于他,岂不荒谬?”

蔡叔度举杯相和:“大周虽封建,实则一统。宗枝分封,不过是周公笼络人心的手段。吾等若不及早图谋,待其礼乐大备,举国归心,恐再无翻身之机。”

霍叔处虽少言,却低声道:“殷民众多,心向商祀。若借其力,再托谶言,当可动摇镐京。”

三人相视,皆心照不宣。于是暗中遣人往来,聚拢殷商旧臣,资给流民,广布谣言:

“周公失德,篡国在即;成王年幼,难以镇邦。殷祀未绝,天命未改。”

流言日甚,渐传至镐京。市井小巷,常有人低语:“听闻东土殷民祭火,火光冲天,或是上天不满周室……”

朝堂之上,群臣议论,莫衷一是。周公虽镇定如常,但每夜独对星辰,心中早已生出隐忧。

——

某夜,周公入梦,梦见殷商宗庙烈火腾空,烈焰之中,似有群臣跪拜呼号,声声皆道:

“周公篡国,大周将倾!”

惊醒之时,冷汗湿透衣襟。

姜子牙闻之,却冷然一笑:“此乃人心不靖,非天命动摇。三监之心,早已蠢蠢,恐不日便要生乱。”

周公沉声道:“人心难测,兄弟之情亦未必可信。吾欲以仁德抚之,然恐仁而无威,反致祸乱。”

言罢,长叹一声。

——

就在这沉沉夜色之下,三监的暗手已悄然伸入人心深处。

镐京虽歌舞升平,礼乐初备,但在暗潮翻涌的东方,风暴的阴影,已然压来。

——

这正是:

礼乐初兴基业固,封疆未久祸根生。

三监暗手潜如火,人心一动乱将成。

话说周公以礼定邦,欲以仁德抚众,奈何三监不臣,暗中勾连殷商余绪。

此消彼长之间,一场更大的风暴,已悄然在地平线上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