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沧海遗梦:从洪荒至现在 > 第252章 山河黯黯王气绝,白骨茫茫礼犹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52章 山河黯黯王气绝,白骨茫茫礼犹存

洛水东岸,晨雾如烟。昨夜风雷余势未散,血迹与焦土混作一色,远处残旗飘摇,似在为亡国之魂哀吟。

召公立于河畔,面色苍白,眼前的景象令他几乎无法呼吸。成王的身影,依旧立在风中,甲上凝霜,血早已干涸,却仍保持着握枪之姿,似仍守护着那条被雷火映红的洛水。

太师跪地叩首,泪如雨下:“王以身殉礼,天道可鉴。此处当为新社之基,不可令后人忘。”

召公目中含泪,俯身拾起一抔泥土,那是混着血与灰的河沙,仍温热。他低声道:“王之志未泯,礼之魂未绝。吾等若苟活而忘此一夜,便是辱国辱天。”

他抬目望向天边,乌云渐散,一缕光线从破晓中落下,照在成王遗体之上,映出一道微弱的光晕。

“天心未亡。”召公轻声说,“但天下……将乱。”

——

三日后,镐京。

城门紧闭,朝堂之上无主之位。成王死讯传回,群臣哭声震殿。宫中女官、侍卫皆跪地哀号,然而在悲声之下,暗潮却已悄然涌动。

内史、宗伯、司徒、司寇诸卿分列殿下,谁也不敢先言。唯有召公衣衫染血而入,立于王座之前,声如洪钟:

“成王薨于洛,殉礼而死,魂归天命。今国无主,诸侯动心,若再迟疑,天下必乱!”

群臣皆惊,太师起身,拂袖而叹:“鲁未降,齐、卫、燕、宋之兵未退。礼亡则国乱,王死而礼在,唯当以礼安邦。”

召公点头,目光冷厉:“立太子,以续天统。周公之后,血脉尚在,天命未绝。此刻,唯有以血定天下心。”

殿中有人犹疑,有人哭泣,更有人暗中低语。

“成王以礼殉身,周公亦死于前岁,今日之周,尚有何威?”

“齐、卫之兵未散,诸侯欲共议新主……”

“若洛水之地自立,则周不复为周。”

声音低微,却如毒蛇在阴影中爬行。

召公厉喝一声:“住口!成王以血守礼,岂容尔等妄言!”

他转身叩首于王座之前,声音低沉如山:“先王以身化礼,今礼不亡,周亦不灭。”

——

夜。镐京风冷如刀。

召公与太师对坐于太室之中,烛光在二人之间摇曳。

太师叹道:“天下多事,王已逝,礼将何归?”

召公凝视烛火,神情沉沉:“周礼非一人之礼,乃天道之理。王虽死,其志不灭。但……东诸侯必乘此乱起。”

太师点头:“齐、卫之兵已越境,鲁人夺河西之地,燕、宋互起相疑。大周气数将竭,唯剩镐京孤城。”

召公沉默片刻,低声道:“若天命真欲绝我周,当无一人能挽。然若天尚存心于礼,则必留一线生机。”

他忽抬首,目光如电:“立幼王,以宗周之血延火种。洛水虽覆,山河未亡!”

太师望他良久,忽然叹息一声,深深一拜:“吾老矣,唯将余命托于卿手。”

——

翌晨,召公召集百官,于宗庙之前设祭,迎王之灵归位。

祭坛之上,天色昏沉,风卷幡动。

召公披玄衣,手持玉圭,朗声诵道:

“周有王德,礼以立邦。成王殉身,礼道永昌。今以血脉续火,以礼继天。天若有命,愿留我周一息!”

言罢,击磬三声。殿中诸臣皆跪,百官齐呼:“成王万岁,周统永昌!”

然而在那重重呼声之下,太师忽察觉殿外异动。数名甲士疾步入内,面色惨白。

“报——齐侯兵入关外,鲁军屯洛阳,卫、宋两国皆起兵号曰‘问天命’!”

殿中顿时鸦雀无声。

召公缓缓闭上眼,似早已料到。风从殿门灌入,吹动成王的灵帛。那帛上血迹未干,似仍在流淌。

——

夜色再起,洛水以北,火光连天。

鲁军在旧营重建祭坛,声称“天命东移”,齐、卫、宋使皆在其侧。坛上白幡猎猎,一名青衣大夫高声诵文:

“周失其德,天命已改。礼不自镐出,当自东方新主继之!”

群侯齐声附和,鼓声震天,天地似在哀鸣。

那一刻,山河为之一变。镐京的钟声传来,低沉而悲怆。

召公立于宫门,手执王剑,长叹道:“礼与天争,必有血偿。然天命之去留,未可知也。”

他回望那空寂的金殿,烛火如泣,风声似怨。

天未明,而天下,已无主。

镐京夜深,钟声已断。宫阙高悬,烛火如豆,唯有风声掠过廊柱,似在替天哭泣。

召公立于宗庙之外,披衣而立。天穹之上阴云密布,月光被彻底遮去,连北斗的星光也被夜色吞噬。他的背脊在风中微微颤抖,不是因为寒冷,而是因为那一丝说不出的孤绝。

他缓缓推开庙门。殿内香烟袅袅,成王的灵位静立中央,玉器与金樽依礼摆放。召公行至灵前,叩首九次,语声低沉如山:

“臣召公旦,谨以残身续火。先王之礼未绝,天命未亡,臣愿以血立誓,守此一脉,至死不移。”

他言罢,拔剑割掌,以血洒地。血滴入香灰,发出轻微的噼啪声,仿佛天道在回应。

忽然,一阵风掠过,殿门无故大开。烛火摇曳,庙顶风铃悲鸣。太师披衣而入,神色凝重:“齐兵已越函谷,鲁军逼近河洛,卫、宋之师在汜水集结。镐京之外,三日可至。”

召公转身,目光深沉:“三日,足矣。”

太师皱眉:“足以为何?”

“足以让礼安葬。”召公淡声道,“先王之身不可乱葬,宗周之火不可绝。今兵至洛,我等以死守庙,不为国,不为王,只为礼。”

太师面色苍白,眼中有泪:“若天命真绝,我周何存?”

召公却轻笑一声,笑中带着凄凉:“礼在人心,非在王座。天若弃我周,必先夺人心;若人心不死,天命未绝。”

——

翌日,镐京戒严。

内城百姓闻东诸侯来犯,惊惶失措。街巷之中,哭声四起,孩童的啼泣与铜锣的警鸣交织成乱世之音。

城上,老兵披甲守门。那是成王旧部,血衣未洗,面色如铁。召公立于城头,俯瞰河畔浓烟,风卷尘土,远方旗幡如潮。

他回首望向宫阙,金殿依旧静默无声,唯有天火在云后闪烁。

“此火若落,周亡。”他喃喃。

太师在旁,手持策文,神色悲恸:“祭文已备,幼王已立于太庙之中。”

召公点头,低声吩咐:“传令——不退,不降,不求和。礼既立,则死亦不易。”

太师俯首:“诺。”

他离去的背影,像被风吹散的残烛。

——

日暮。

城下,齐鲁联军十万列阵,旌旗映天,鼓角震野。齐侯乘车而出,甲光映日,声音传遍原野:“周失德而天命改!今我东国奉天问罪,尔等若降,尚留全城!”

城头无人应答。

齐军鼓再震,一片杀声。万矢齐发,如乌云压城。

召公立于垛口,手中长剑一震,迎风而起,银光闪烁。身后百名老将齐声呐喊,声若雷霆:“为礼而死!”

箭雨如幕,血溅如雨。

——

镐京之火,燃三日不灭。

宫阙坍塌,庙宇焚毁,唯宗庙中烛光犹在。召公浑身浴血,扶着石柱,气息微弱。太师倒在阶下,胸口中箭,仍紧握玉圭不放。

“周亡矣……”太师喃喃。

召公却摇头,血从唇角溢出,他指向那尚未熄灭的烛火:“不,礼未亡。”

太师垂泪而笑:“若礼在,天命自知。”

风卷殿外的灰烬,飘进庙中。烛火摇曳间,似有幻影浮现——成王披甲而立,俯瞰众生,面色如常。

召公艰难地抬头,低声道:“王……臣不辱命。”

烛火忽然骤亮,如星陨天心,一瞬映红整座庙殿。随后——寂静。

天穹之上,浓云散开,星光重新洒落。

——

三日后,齐军撤去。镐京化为焦土,唯宗庙石阶仍立,香烟袅袅。百姓归来,于废墟之上重修庙宇,立碑曰:

“礼不死,国犹存。”

碑文下刻:

“山河黯黯王气绝,白骨茫茫礼犹存。若后人忘此火,天命永绝。”

风过碑前,尘沙扬起,似是先王之魂仍在低语。

——

这正是:

山河黯黯血成尘,残骨犹温礼未泯。

天若无情人不息,香烟一缕续乾坤。

星陨王道终,火燃人心存。

天命虽远,但礼魂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