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御书房内,熏香袅袅,却驱不散那字里行间透出的血腥与阴谋的气息。

“执子之人,究竟有几个?”

萧景玄的问题,如同投入深潭的巨石,在楚惊鸿心中掀起惊涛骇浪。她握着那份沉甸甸的军报,指尖冰凉。

南诏、北狄、可能存在的军中内应……这早已不是简单的边患,而是一场精心策划、里应外合的庞大阴谋!萧景玄将她置于这风暴眼中,让她看到这些,是想借她的眼看出什么?还是想将她彻底拖入这泥潭,无法脱身?

“臣……愚钝。”她垂下眼睫,避开那过于锐利的审视,“此案牵连甚广,非臣所能妄加揣测。”

“是么?”萧景玄踱步至御案后坐下,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可朕觉得,爱卿并非毫无头绪。比如……那‘幻梦兰’与北狄信函同时出现,爱卿不觉得……太过巧合了些?”

楚惊鸿心念电转。确实巧合!南诏刚在宫宴上用了“忘忧散”(其原料很可能与“幻梦兰”同源),这边就在与北狄接壤的陇西发现了类似的原料和北狄信函!这像是有人刻意将线索往“南诏与北狄勾结”的方向引。

但,是真的勾结,还是……有人想嫁祸南诏,同时挑起大靖与北狄的争端?

那纸条上“御前茶”的警告蓦然浮现脑海。若宫中都不安全,那这看似清晰的线索,背后又藏着多少陷阱?

“陛下明鉴,”她谨慎措辞,“巧合之下,或许另有隐情。南诏使团刚在宫中图谋不轨,转眼边关便出现与其相关的证物,难免令人怀疑,是否有人欲借刀杀人,一石二鸟。”

萧景玄敲击桌面的手指微微一顿,抬眸看她,眼底掠过一丝极淡的欣赏,但更多的仍是深不见底的探究。

“借刀杀人……一石二鸟……”他重复着这两个词,唇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爱卿看得透彻。那依你之见,这把‘刀’,会是谁?又想杀谁?”

这把“刀”,可能是真正的幕后黑手,也可能是被利用的南诏或北狄,甚至可能是……她楚惊鸿自己!而想杀的人,或许是皇帝,或许是朝中某股势力,或许是边关大将,也或许……是所有阻碍他们计划的人!

“臣不敢妄断。”她再次低头。这潭水太深,她不敢轻易涉足。

萧景玄似乎也不指望她能给出答案,他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如炬:“朕已命人暗中详查那几封北狄信函上的印鉴。至于那幸存的副尉……”他顿了顿,语气莫测,“朕已密令将其严加保护,并……彻查其背景人际关系。”

保护?亦是监视。彻查?或许怀疑这幸存的副尉本身,就是阴谋的一环。

楚惊鸿背后沁出冷汗。萧景玄的思虑,远比她想象的更为缜密,也更为冷酷。在他眼中,任何人都可能是棋子,也可能是敌人。

“此事关系重大,在查明之前,不宜声张。”萧景玄靠回椅背,语气恢复了平淡,“爱卿既已知晓,便需谨言慎行。今日之言,出朕之口,入你之耳。”

“臣明白。”楚惊鸿心中一凛。这是警告,也是将她彻底绑上他战车的信号。她知道了这等机密,若泄露半分,无论是否出于她本意,都将是灭顶之灾。

“嗯。”萧景玄挥了挥手,“退下吧。近日无事,便多在院中‘研读’文书,柳昭仪那边……朕自有分寸。”

他最后一句,意有所指。显然,柳如烟今日去她院中的事,他已知晓。

楚惊鸿依言退下。走出御书房,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她却只觉得浑身发冷。萧景玄看似将一部分机密与她共享,实则将她推入了更危险的境地。她不仅要面对外部的明枪暗箭,还要时刻提防身边无处不在的帝王心术。

回到那处小院,守门太监的态度似乎更加恭敬,却也更加疏离。她知道,这是萧景玄“自有分寸”的结果。

接下来的几日,她足不出户,真正“安心休养”,将所有送来的文书翻来覆去地看,试图从中找到更多关于陇西、关于军中信件往来、关于任何可能指向“内应”的线索,却依旧如同大海捞针。

这夜,月黑风高。

她正对灯独坐,脑中反复梳理着近日所得,窗外忽然传来极轻微的“叩叩”两声,如同夜莺啼叫。

她的心脏猛地一跳!这个声音……与那夜在偏殿听到的暗号极其相似!

她屏住呼吸,悄无声息地移至窗边,透过窗纸的缝隙向外望去。院中树影婆娑,寂静无人。

是错觉?还是……

就在她凝神细听之际,一枚小石子般的东西从屋檐上滚落,“嗒”一声轻响,掉在她窗下的草丛里。

她犹豫片刻,终究抵不过心中的惊疑与对真相的渴望,轻轻推开一丝窗缝,迅速将那东西拾了回来。

触手冰凉,是一枚被捏成团的、浸过蜡的油纸。展开,里面包裹着一小片……干枯的、花瓣形状特殊的植物碎片,以及一张字条。

字条上只有四个字,笔迹与上次截然不同,更加潦草急促:

“慎查印鉴。”

花瓣……楚惊鸿凑到灯下仔细辨认,心头巨震!这花瓣的形态,与她记忆中那方绣帕上的兰草纹样,以及南诏“幻梦兰”的描述,都有几分相似,却又有所不同,带着一种更为诡异的紫黑色脉络!

而这四个字——“慎查印鉴”!直指萧景玄正在暗中进行的、对北狄信函上印鉴的调查!

送来这警告的人,不仅知道宫中的动态,甚至对皇帝密令调查的进展都一清二楚!他(或她)是在提醒她,调查印鉴本身就是一个陷阱?还是说,印鉴会指向某个她不能、也不该触碰的真相?

这深宫之中,究竟还隐藏着多少双眼睛?多少股势力?

她感到一阵头晕目眩,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不断旋转的迷宫之中,每一条路都可能通向出口,也更可能通向死亡的深渊。

皇帝、南诏、北狄、可能的军中内应、神秘的黑影、传递纸条的未知势力……还有她这个身不由己的穿越者。

执子之人,究竟有几个?

她握紧那枚诡异的花瓣和字条,看着跳跃的烛火,第一次感到如此深刻的无力与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