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中兴 > 第105章 邺郡追剿安庆绪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长安西市羊肉汤的热气还没在甲胄上凝出白霜,李倓的马蹄已踏碎通往邺郡的晨雾。至德二载的十月风裹着北方的沙砾,刮得人脸颊生疼,陈忠缩着脖子把披风系得更紧,腮帮子还在无意识地动,像在回味烧饼的香:“早知道殿下接了追剿的差事,当初就该让后厨多烙两笼芝麻烧饼。这一路啃干硬的麦饼,腮帮子都嚼酸了,嘴里淡出鸟来!”

李倓勒住马缰,指尖摩挲着“樱雪”刀温润的木鞘——这刀随他奔波多日,早已浸透了体温。前方尘烟翻涌处,郭子仪的大军如铁墙般列阵,旗帜在晨光中猎猎作响。他身后八百靖安军个个甲胄锃亮,腰杆挺得比长枪还直,虽人数不及大军零头,却透着股以一当十的精锐气。“再抱怨,就把你留这儿给郭令公的战马梳毛。”李倓笑着弹了弹陈忠的帽檐,双腿一夹马腹,“走,见郭令公去。”

中军大帐里,沙盘上的邺郡城被红漆圈得扎眼,城墙模型堆得足有半尺高。郭子仪一巴掌拍在沙盘边缘,指节因用力泛白:“安庆绪这丧家之犬,逃到邺郡倒成了缩头乌龟!此城城墙高十丈,夯土时掺了糯米汁,硬得像铁疙瘩,城头上滚石热油堆得跟小山似的。咱们追了他三天三夜,刚到这儿就被浇了满头冷水。”

李倓俯身看着沙盘,手指划过城墙与护城河的衔接处:“令公试过攻城了?”“怎么没试?”郭子仪扯了扯战袍,甲胄上还沾着焦黑的油星子,“昨天卯时发起猛攻,三十多架攻城梯刚架上城墙,城上的热油就跟下雨似的泼下来。梯子烧得噼啪乱响,木渣子溅得满脸都是,坠城的弟兄们惨叫声隔着半里地都听得见,抬回来的尸体,硬生生堆了半座营门。”

帐外马蹄声清脆,掀帘而入的身影带着股风,郭清鸢一身灰布劲装,腰间别着短匕,药箱带子勒得紧紧的,发梢沾着的尘土都透着利落:“伯父,医疗队的伤药熬好了,我给您送过来。”她抬眼瞥见李倓,眼睛瞬间亮了,“建宁王殿下也在?正好,省得我再绕去靖安军的营寨。”

陈忠立刻凑上去,活像见了救星:“郭姑娘可算来了!我们殿下正对着沙盘发愁呢,您脑子比帐里这些老将军都活,快给支个招,怎么把这邺郡城的乌龟壳敲开。”

郭清鸢白了他一眼,却没真生气,快步走到沙盘前蹲下,手指顺着城墙划了一圈:“硬攻就是送命,十丈高的墙,热油往下一泼,连盾牌都能烤化。除非……咱们别从上面走,从下面钻进去?”

“从下面钻?”郭子仪抚着胡须的手一顿,眼睛眯了起来,“你是说挖地道?可咱们连邺郡的土质都摸不清,万一挖着挖着塌了,弟兄们不是被活埋了?这险冒不得。”

李倓却已眼中放光,转身冲帐外扬声喊:“传我将令,靖安军里当过矿工的弟兄,速来中军帐!”不过一炷香的功夫,三十名精壮士兵就站成了两排,个个手掌粗糙布满老茧,领头的汉子皮肤黝黑,胸口的甲片都磨亮了,正是在煤矿里挖了十五年的王石。

“王石,你看看这沙盘,若要从营外挖到城内,选哪里最合适?”李倓问道。王石蹲在沙盘前,手指蘸着茶水在地上画了道线:“殿下,挖地道得挑‘干土根’,离城墙太远容易被巡逻兵发现,太近又怕城根下的夯土震动静。依我看,从左营后侧开挖最合适,直对着城内的粮仓——那地方是囤粮的,叛军都盯着进出的粮车,反倒不会防地下。地道宽两尺、深五尺就够,刚好容两人错身,省力气还跑得快。”

郭子仪猛地一拍大腿:“好小子,有眼光!粮仓一炸,安庆绪的军心必乱!只是地道里黑灯瞎火的,又闷得慌,弟兄们怕是撑不住多久。”

“这个我早想到了。”郭清鸢打开药箱,从里面拿出一排巴掌大的铜灯,“这是我让人打的猪油灯,灯芯浸过桐油,烧两个时辰都不灭,烟还小。我还备了艾草团,要是觉得闷得头晕,点燃一捏,呛味儿能提神。”她举起一盏灯晃了晃,铜盏里的猪油清澈透亮,“风吹都不灭,地道里用正合适。”

当天入夜,左营后侧就支起了一座大帐篷,帐篷外架着四口大锅,锅里煮着野菜汤,木勺碰撞锅沿的“叮叮当当”声,刚好盖过帐篷里的挖掘声。王石带着弟兄们轮班作业,每人手里都攥着把特制的小锄头,挖出来的土用布包着,悄没声儿地运到远处的土坡后。李倓披着披风守在帐篷外,火把的光映着他的脸,每过半个时辰就掀帘问一句:“怎么样?需要换班吗?”

陈忠闲得抓耳挠腮,非要跟着下地道“搭把手”,结果刚顺着木梯爬下去没一盏茶的功夫,就被两名士兵架了上来,脸白得像刚从雪地里捞出来,扶着帐篷杆干呕不止:“不行不行……里面又黑又闷,土腥味往鼻子里钻,喘口气都觉得堵得慌,还是在外面给弟兄们递水舒坦。”

郭清鸢端来一碗温盐水递给他,嘴角噙着笑:“早劝你别逞强,这些弟兄在井下待惯了,你这天天跟着殿下吃细粮的小太监,哪扛得住。”她每天都准时来送补给,除了新的猪油灯和伤药,还会让伙房炖上一大锅肉汤,盛在粗瓷碗里,给上来换班的士兵暖身子。

第一天还算顺利,地道一口气挖出去三十丈,土都是干爽的黄土。可到了第二天拂晓,王石突然连滚带爬地冲出帐篷,头盔都歪了:“殿下!前面遇上流沙层了!一锄头下去土就往下塌,已经埋了两个弟兄!”

李倓二话不说,抓过旁边士兵的油灯就钻进了地道。地道里空间狭小,猪油灯的光在潮湿的岩壁上晃出细碎的影子,空气里满是呛人的土腥味。流沙层的位置像个破口袋,不断有湿土往下滑,两名士兵的半截身子已经被埋住,只露出挣扎的手,旁边的弟兄急得用手刨土,指甲都磨出了血。

“别用手刨!越刨塌得越快!”李倓大喝一声,将带来的木板塞过去,“先把四周撑住!”他亲自趴在地上,将木板牢牢钉进两侧的硬土中,动作比老兵还利落。

“王石,能不能绕过去?”王石用锄头敲了敲东侧的土墙,听着“咚咚”的实响,眼睛一亮:“殿下,这边是硬黏土!咱们往东边偏三尺挖,就能绕开流沙层!就是得多费点功夫,估计要耽搁大半天。”

“功夫是小,人命是大。”李倓拍了拍他的肩膀,油灯的光映在他眼里,“让弟兄们放慢速度,挖一步就用木板顶一步,千万别急。”

好不容易绕开流沙层,第三天又撞上了地下水。冰冷的水从土缝里渗出来,没多久就积了半尺深,士兵们的靴子泡得湿透,在地道里走一步溅一脚泥,冻得嘴唇发紫。郭清鸢听说后,连夜让女兵们缝了几十双油布袜,又扛来几坛烈酒,让士兵们每次下地道前喝一口驱寒:“这酒烈,能暖到骨子里,就是别贪杯误事。”

“殿下!成了!您快看!”第四天清晨,王石举着一块沾着谷粒的湿土冲出来,脸上的泥都遮不住兴奋,“我们挖到粮仓底下了!再往前挖一丈,就能捅开粮仓的地基!”

李倓当即召集将领议事,手指在地图上重重一点:“入夜后行动!王石带弟兄们打通地道,潜入粮仓放火;我率靖安军在东门发起佯攻,把叛军的主力都引过来;郭令公带兵在西门待命,只要粮仓起火,立刻全力攻城,打他个措手不及!”

可天有不测风云,当天下午,帐篷里突然传来“轰隆”一声闷响,紧接着就是士兵的惊呼。李倓心里一沉,拔腿就往帐篷跑,刚掀帘就看到几名士兵浑身是土地爬出来,脸色惨白如纸:“殿、殿下,地道塌了!里面还有五个弟兄没来得及出来……”

李倓的心像被重锤砸了一下,当即组织人手救援。可塌落的土方足有几丈厚,士兵们用锄头挖、用手刨,整整忙了一个时辰,才把五名士兵的遗体挖出来。他们有的被断木砸中了要害,有的是被土埋住窒息而亡,脸上还沾着未干的泥,眼神里带着没完成任务的遗憾。

帐篷里静得能听见呼吸声,士兵们都低着头,没人敢说话。李倓慢慢脱下自己的披风,轻轻盖在最年轻的那名士兵身上——那孩子才十七岁,出发前还跟他说,想等平定叛乱后回家种庄稼。“他们为大唐死的,不能无名无姓地埋在这儿。”李倓声音发沉,对陈忠说,“去砍几棵粗松树,做一块碑,就刻‘无名英雄碑’,立在营外最高的土坡上,我每天亲自去祭拜。”

郭清鸢站在一旁,眼圈红得像浸了血,她用帕子按住眼角,声音带着颤:“殿下放心,这些弟兄的籍贯我都记下来了,战后我亲自去他们家里,抚恤金加倍送过去,绝不会让他们的爹娘寒心。”

入夜后,王石带着剩下的二十五名士兵,背着火油和火把再次钻进地道。这次他们更加谨慎,每挖一步都用粗壮的圆木加固,终于在子时初刻,听到了头顶上传来的谷物翻动声——地道打通了!一名士兵从挖开的洞口探出头,看到满仓堆积如山的粮食,激动地朝下面比了个“成了”的手势。

东门方向,李倓看到信号弹在夜空中炸开,立刻拔剑高呼:“擂鼓!佯攻开始!”震天的鼓声瞬间划破夜空,靖安军士兵举着熊熊燃烧的火把,推着攻城锤朝城门猛冲,喊杀声震得地都在抖。城上的叛军果然慌了神,安庆绪亲自督战,把大部分兵力都调去了东门,箭雨和热油劈头盖脸地往下砸,火光把半边天都映红了。

粮仓里,王石把火油泼在麻袋堆上,“呼”地一声点燃火把。火焰瞬间窜起丈高,浓烟顺着粮仓的缝隙往外冒,像一条黑色的巨龙。“撤!快撤!”王石大喊着,带头往地道口跑,弟兄们紧随其后,身后的热浪都快把头发烤焦了。

可刚跑到地道中段,身后突然传来“哗哗”的水声,像有无数条水蛇在追。“不好!是叛军在灌水!”王石脸色大变,一脚踹开前面的士兵,“都别回头!拼命跑!晚一步就成水鬼了!”

原来安庆绪也不是草包,他看到东门打得热闹,粮仓方向又冒起浓烟,顿时反应过来——唐军是挖了地道!情急之下,他让人砸开了城边的护城河水闸,冰冷的河水顺着事先挖好的沟渠,全灌进了地道。水流像脱缰的野马,在狭窄的地道里奔涌,很快就追上了最后几名士兵的脚后跟。

“快!伸手!”李倓在地道口拽着一根绳子,看到士兵的脑袋冒出来,立刻伸手去拉。他抓住一名士兵的胳膊,猛地发力将人拽出,泥水溅了他一身。最后一名士兵出来时,河水已经从地道口涌了出来,在地上积成了个小水洼,冻得人一哆嗦。

王石瘫坐在地上,吐了好几口泥水,声音嘶哑:“殿下,粮仓是烧起来了,可地道被淹得死死的,咱们……咱们没法再用了。”李倓望着从地道口不断涌出的河水,眉头拧成了疙瘩。粮仓被烧,安庆绪的粮草肯定撑不了多久,可这邺郡城的城墙依旧完好,想一举攻破还是难如登天。他弯腰扶起王石:“辛苦你了,弟兄们都立了大功,先去喝碗姜汤暖暖身子。”

郭子仪带着亲兵匆匆赶来,看到眼前的景象,先是叹气,随即又笑了:“这安庆绪倒是有几分急智,居然能想到灌水。不过他也撑不了多久了——粮仓一烧,城里的士兵没了粮,用不了几天就得内讧。”

“郭令公说得是。”李倓点了点头,眼神重新亮了起来,“咱们接下来就围而不攻,派靖安军的谍报营守住所有要道,断了他的外援和粮路。用不了十天半月,这邺郡城就是咱们的囊中之物。”

陈忠端着几碗热气腾腾的姜汤跑过来,碗沿都冒着白气:“殿下,郭姑娘熬的姜汤,加了红糖,暖得很!这安庆绪也太狡猾了,居然玩水淹七军的把戏,下次咱们非得给他点颜色看看。”

郭清鸢拿着干毛巾走过来,递给李倓:“殿下,先擦擦脸吧。叛军现在粮草短缺,城里的百姓更是没东西吃,用不了多久就会有人偷偷出城投降。咱们只要守好各个城门,等着他们内乱就行。”

李倓用毛巾擦去脸上的泥水,望向营外土坡上的无名碑,月光洒在石碑上,泛着冷白的光。他在心里默念:“弟兄们,你们的血不会白流,安庆绪跑不了,这天下的太平,咱们一定能守住。”

夜色渐深,邺郡城上的火光慢慢暗了下去,只剩下零星的火把在城墙上来回晃动,像鬼火似的。李倓站在营门口,甲胄上的泥水已经冻成了冰碴,却丝毫不觉得冷。他知道这场仗还没结束,可他心里有底——有郭子仪坐镇,有郭清鸢相助,还有靖安军这些敢打敢拼的弟兄,就算是铜墙铁壁,也总能找到裂缝。

陈忠打了个大大的哈欠,揉着眼睛凑过来:“殿下,天快亮了,回去歇会儿吧。营里有弟兄们守着,出不了岔子。等咱们攻破邺郡,我亲自去给您找最好的馆子,羊肉汤加两倍肉,烧饼管够!”

李倓被他逗笑了,拍了拍他的肩膀:“好,我等着你的羊肉汤。不过上次你把汤洒在我盔甲上的账,还没跟你算呢。”

回到营帐,李倓铺开地图,烛火在地图上投下跳动的影子。他的手指在邺郡城的四门和周边的要道上一一划过——安庆绪粮草断绝,肯定会想办法向史思明求援,而西门外的官道,就是他唯一的希望。“传我将令,靖安军谍报营立刻进驻西门外的落马坡,严密监视往来行人,一旦发现叛军信使,立刻截获!”

窗外的月光透过帐篷缝隙照进来,刚好落在“樱雪”刀上,刀鞘上的樱花纹路在月光下格外清晰。李倓轻轻抚摸着刀鞘,仿佛能感受到吉备建雄送他此刀时的郑重。“等着吧,”他轻声说,“叛乱很快就会平定,到时候不管是大唐的百姓,还是倭国的友人,都能过上安稳日子。”

此时的邺郡城内,安庆绪正对着空荡荡的粮仓大发雷霆,踢翻了满桌的酒菜。“废物!都是废物!连唐军挖地道都没发现!”他指着跪在地上的将领嘶吼,“粮草只够撑三天了,立刻派人去史思明那里求援,告诉他,只要他出兵,我愿把魏州让给他!”

他不知道的是,那名带着求援信的信使,刚乔装成百姓走出西门,就被埋伏在落马坡的靖安军谍报员截了下来。信使怀里的密信,很快就送到了李倓的手中。烛火下,李倓展开密信,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史思明与安庆绪本就互相猜忌,这封求援信,恰好是他离间二人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