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科幻小说 > 光年低语 > 第18章 失重中的心肌梗塞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

太空电梯首次载人测试的成功,如同在阴霾笼罩的广寒宫上空投射下一束短暂而耀眼的阳光。叶薇的凯旋为她赢得了更多的赞誉,也暂时驱散了基地内部因连续危机而积郁的压抑氛围。“天梯”的畅通意味着生命线得以恢复,来自地球的宝贵补给和设备零件开始重新流入,虽然速度尚缓,但已然注入了希望的活水。

然而,月球的生存法则似乎总在人类稍感松懈时,露出它最残酷的獠牙。它从不缺少新的挑战,而这一次,它选择了一个最古老、最致命的敌人,在一个最意想不到的时刻发起了攻击。

广寒宫基地的生命循环系统(LSS)在经过农业暴走的灾难性打击后,其再生的食物生产能力几乎归零,彻底沦为依赖外部补给的“消费者”。这使得定期往返于地球同步轨道站“望舒”和月球基地之间的货运穿梭艇任务,变得至关重要且异常繁忙。这些穿梭艇如同忙碌的工蜂,负责将“天梯”运至轨道的物资,最后一段路程送达月球表面。

执行这类任务的,多是经验丰富的自动驾驶系统,但关键时刻仍需人类驾驶员进行监督和决策。这次任务的指挥官是马克?柯蒂斯,一位五十八岁的地球资深宇航员,在近地轨道空间站有超过五年的累计驻留经验,以冷静沉稳着称。他并非月球常驻人员,而是作为轮换飞行员,在“天梯”修复后执行首批运输任务。

任务本身 routine 且顺利。穿梭艇“巡天二号”平稳地脱离“望舒”站,依靠惯性滑向月球,整个过程由AI精密控制。柯蒂斯大部分时间只是进行监控,偶尔进行微小的轨道修正。

变故发生得毫无征兆。

就在穿梭艇即将进入月球引力圈,开始准备减速下降程序时,监控着舱内生命体征的AI发出了低沉却急促的警报: 【警告:指挥官柯蒂斯生命体征异常。心率:140次\/分,且持续上升。血压:90\/50 mmhg,并呈下降趋势。血氧饱和度:92%,持续降低。符合急性心肌梗塞(心梗)前兆模式。】

失重环境下,心血管系统的负担与地球迥异。血液不再因重力而自然下沉,导致头部血压偏高,心脏需要适应新的泵血模式。长期失重甚至会导致心肌萎缩和血管功能变化。虽然宇航员都经过严格选拔和训练,但年龄和个体差异始终是无法完全规避的风险因素。柯蒂斯年近六十,漫长的宇航生涯或许早已在他的心血管上留下了无声的磨损。

“柯蒂斯指挥官!报告你的状态!”地面控制中心(月球)的声音立刻切入频道,带着难以掩饰的紧张。

频道里传来柯蒂斯压抑着痛苦的、断断续续的声音:“胸…胸闷…左臂…麻木…呼吸…困难…”他的话语被剧烈的喘息打断。

心梗!在距离月球基地还有半小时航程、处于失重环境的穿梭艇上!

所有人的心瞬间沉到了谷底。这几乎是太空任务中最可怕的医疗紧急情况之一!

“AI!立刻注射标准急救药剂:硝酸甘油喷雾,阿司匹林咀嚼片,吗啡镇痛!”控制中心的飞行医生对着麦克风吼道,指令同时被AI自动执行。

“药剂已投送。”AI冷静回应。

但柯蒂斯的状况并未好转,监控数据持续恶化。心率飙升至160,血压进一步下降,他开始出现意识模糊的迹象。

“不行!药物效果不足!他需要更专业的急救!需要血管造影和可能的手术干预!在失重环境下根本不可能!”飞行医生的声音充满了绝望。

穿梭艇上只有最基础的医疗设备,根本无法应对如此危重的病情。而返回“望舒”站或前往月球基地,都需要时间,柯蒂斯显然等不了那么久!

“迫降!必须立刻迫降!”陈锋的声音在控制中心响起,冰冷而决绝,“计算最近的可能着陆点!哪怕不是计划降落区!”

“最近的可着陆区域是风暴洋边缘的一处相对平坦的荒地,但那里没有导航信标,没有准备好的着陆坪,风险极高!”导航员迅速报告。

“总比死在轨道上强!立刻改变航向!自动驾驶和手动控制双重准备!叶薇!”陈锋猛地转头看向刚刚结束任务不久的叶薇,“你熟悉手动着陆程序,准备远程接管,必要时提供引导!”

“明白!”叶薇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冲到控制台前。

“巡天二号”的航线被强行改变,向着那片未知的、充满风险的月面俯冲下去。舱内,AI持续给柯蒂斯注射着升压药和强心剂,勉强维持着他一丝微弱的生命体征。

下降过程惊心动魄。缺乏精确的地形数据,自动驾驶系统只能依靠基础雷达进行高度规避。穿梭艇剧烈地颤抖着,在崎岖的月面上空寻找着那一小块可能的平坦之地。

“左侧有巨石群!规避!” “风速突变!横向气流!” “着陆支架展开…祈祷它下面不是松软的尘坑!”

叶薇全神贯注,她的手指在虚拟操控界面上飞快移动,凭借经验和直觉,远程辅助自动驾驶进行微调。她的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仿佛又回到了在K-7区驾驶机甲攀爬悬崖的时刻。

最终,在一阵剧烈的撞击和扬起的巨大月尘云中,“巡天二号”以一种近乎粗暴的方式,重重地但总算完整地砸落在了月面上。着陆姿态歪斜,但并未倾覆。

“着陆成功!立刻派出救援队!医疗小组携带最高级别急救设备!快!”陈锋怒吼。

早已待命的月球车和救援小队如同离弦之箭,冲出基地,向着救援坐标疯狂驶去。

当他们终于打开“巡天二号”扭曲的舱门时,看到的景象令人心碎。柯蒂斯躺在座椅上,面色青紫,意识已经完全丧失,生命监测仪上的曲线已经变得极其微弱平坦。紧急注射的药物和设备没能创造奇迹。

随队医生进行了最后一番徒劳的抢救后,沉重地摇了摇头。

广寒宫基地,一片死寂。

柯蒂斯指挥官,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兵,没有牺牲于壮丽的星空探索,没有死于敌人的攻击或意外的灾难,而是倒在了人类最古老、最脆弱的敌人面前——一颗衰竭的心脏。失重环境掩盖了早期的症状,也极大地加剧了抢救的难度。

他的死亡,冰冷地提醒着所有人:无论科技如何发达,无论人类的目光投向多么遥远的深空,这具碳基的躯体,依然承载着与生俱来的脆弱和时间的磨损。月球的钢铁堡垒,可以抵挡外部的风暴,却无法完全免疫内部的、悄无声息的崩塌。

这次事件迫使基地立刻重新审视所有人员的健康状况,尤其是心血管系统,制定了更加严苛的失重环境健康监测和轮换制度。它也促使医疗部门加速研究失重环境下更有效的急救方案和可能的小型化介入治疗设备。

叶薇站在指挥中心,看着屏幕上柯蒂斯安静却苍白的遗容,心中充满了无力的悲凉。她征服了天梯,修复了穹顶,却无法对抗时间留在人体内的刻痕。

生存的挑战,不仅仅是对抗外部环境的严酷和未知的敌人,更是要面对人类自身生命的——

极限,与无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