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重生茶香暖八岁 > 第8章 抉择的关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供销社赵主任那句“三块钱一斤”,像一块冰冷的巨石,砸进了林家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中,瞬间火星四溅,却也让那火焰在窒息的边缘剧烈地摇曳。

堂屋里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刚才还因为茶叶售罄和预订而充满欢快的气氛,此刻荡然无存。爷爷林大山脸上的皱纹仿佛瞬间加深了许多,他死死攥着早已空了的烟筒杆,指节发白,嘴唇紧抿,浑浊的眼睛里先是难以置信,继而涌上一股被羞辱般的愤怒。三块钱?他耗费心血、顶着烈日采摘、熬夜炒制的精品茶,只值那些粗制滥造的机制茶的价格?这简直是对他手艺的践踏!

母亲周芳的脸色也变得苍白,她下意识地攥紧了围裙一角,目光求助般地看向丈夫林国栋。六块钱一斤刚刚被市场认可,转眼就被腰斩,这巨大的落差让她心头发慌,也充满了不甘。

林国栋是直接面对赵主任的人,他脸上的肌肉僵硬,努力维持着礼貌的笑容,但额角已经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头的震惊和抵触,用尽可能平稳的语气说:“赵主任,这个价格……是不是稍微低了些?您可能不太了解,我们家这茶,从采到炒,全是手工,费时费力,而且用料都是挑最嫩的尖儿……”

赵主任似乎早就料到会有此一问,他呵呵一笑,摆出一副“我为你好”的姿态,打断道:“林科员,你的情况我了解。手工茶嘛,是费事。但你要看清楚形势啊。”他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些声音,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供销社是啥?是国家的正经渠道!跟我们合作,那就是有了稳定的销路,旱涝保收!你们自己零卖,今天有明天无的,能长久吗?价格嘛,是社里统一定的,要考虑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水平嘛。三块钱,不少啦!”

他特意强调了“稳定销路”和“国家渠道”,字字句句都敲打在林国栋这个端公家饭碗的人最在意的地方。同时,又用“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帽子,隐隐施加着压力。

林薇的心也沉了下去。她最担心的情况出现了——官方渠道利用其垄断地位进行压价。赵主任的话术非常老辣,一边用“稳定”诱惑,一边用“大局”施压,对于普通农户来说,几乎难以抗拒。但她深知,一旦接受了这个价格,林家茶叶就永远被钉在了低端货的标签上,所谓的“稳定”不过是温水煮青蛙,利润微薄,根本无法支撑家庭改善和长远发展。

绝不能答应!可是,如何拒绝才能不彻底得罪供销社这个庞然大物?

就在林国栋额头冒汗,不知如何措辞时,林薇悄悄扯了扯父亲的衣角,然后仰起小脸,用充满童真和好奇的语气,对着赵主任问道:“伯伯,供销社里卖的茶叶,都是三块钱一斤吗?有没有……有没有更香更好看、卖得贵一点的茶叶呀?像我们家这种,闻着特别香的?”

她这个问题,看似天真,实则尖锐地指向了核心——产品差异化。她是在暗示,林家的茶和供销社现有的货品,不是同一个档次的东西。

赵主任被问得一怔,看着眼前这个眼睛亮晶晶的小女孩,一时不知如何回答。供销社的茶叶品类单一,确实没有明确的高中低档之分。

林国栋瞬间捕捉到了女儿话里的机锋,如同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他立刻接过话头,语气变得谦逊但坚定:“赵主任,您看,孩子话糙理不糙。我们这茶,说实话,成本确实高。别的不说,光是采摘,一个人一天也采不了几斤嫩芽。要是按三块钱卖,我们连工夫钱都挣不回来,更别提养家糊口了。这不是我们不想支持社里工作,实在是……心有余力不足啊。”

他巧妙地将“嫌价低”转化为“成本高,无力承担”,避免了直接对抗,把难题抛回给了赵主任。

爷爷这时也闷声开口了,语气带着手艺人特有的倔强:“赵主任,这茶就像我老汉的孩子,一点点精心伺候出来的。三块钱……卖的不是茶,是打我老汉的脸啊。要是社里看不上,那就算了,我们自家留着喝,也挺好。”

他的话,带着一股破釜沉舟的硬气。

赵主任的脸色有些不好看了。他没想到林家态度如此坚决,尤其是这个平时看起来老实巴交的林国栋,竟然能说出这么一番软中带硬的话。他沉吟了片刻,知道强压恐怕不行,毕竟这茶现在有点名气,真闹僵了也不好。

“这样啊……”赵主任拖长了声音,手指在桌上敲了敲,“价格嘛,社里定的,我也难办。不过……”他话锋一转,“如果你们能保证一定的供应量,比如每个月至少提供五十斤,我或许可以再向上面申请一下,看看能不能……提到三块五?”

五十斤!一个月!这个数字让林家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以他们目前全靠手工的生产能力,这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分明是赵主任的另一种施压——要么接受低价,要么承担你根本做不到的产量要求。

送走面色不虞的赵主任,林家小院的气氛降到了冰点。

沉重的压力取代了之前的喜悦。供销社就像一座大山,虽然暂时被挡了回去,但其阴影却笼罩在每个人心头。拒绝的后果是什么?会不会被穿小鞋?会不会影响林国栋的工作?这些担忧,像无形的绳索,捆得人喘不过气。

“这可咋办……”周芳颓然坐在凳子上,声音带着哭腔,“得罪了供销社,以后咱们的茶还能卖吗?”

爷爷闷头抽着刚点上的烟,烟雾缭绕,看不清表情,但紧锁的眉头显示着他内心的焦灼。

林国栋烦躁地在屋里踱步:“三块五,五十斤……这是根本不想跟咱们好好谈!咱们现在一个月能做出十斤精品顶天了!”

绝望的情绪在蔓延。刚刚看到的康庄大道,似乎瞬间变成了布满荆棘的独木桥,而且桥下就是深渊。

就在这时,林薇再次站了出来。她没有直接说什么大道理,而是跑到里屋,拿出了那个林国栋用来记录预订的小本子,摊开在八仙桌上。

“爸爸,妈妈,爷爷,你们看。”她指着本子上那几个稀稀拉拉的人名和数字,“这些叔叔伯伯,是真心喜欢咱们的茶,愿意出六块钱买的。赵伯伯要的,是和那些摆在一起的、卖三块钱的茶。”

她抬起清澈的眼睛,逐一看向每一个愁容满面的家人,用稚嫩却异常清晰的声音说:“咱们的茶,和供销社的茶,不一样。就像……就像莉莉喜欢的花裙子,和我的旧裙子,都是裙子,但不一样。喜欢花裙子的人,不会因为旧裙子便宜就去买旧裙子,对不对?”

这个简单至极的比喻,像一道光,瞬间穿透了迷雾!

是啊!他们的客户群体,根本就不是那些在供销社买三块钱茶叶的人!他们是那些追求品质、有更高消费能力、甚至愿意为“故事”和“特色”买单的人!比如县里的干部,比如未来可能出现的更多认可者。赵主任的压价,恰恰证明了他们茶叶的独特价值——因为它好,所以才想低价收去,充当门面或者牟利!

林国栋猛地停下脚步,眼睛亮了起来:“薇薇说得对!咱们不能用自己的短板,去碰人家的规则!咱们的优势是品质,是小众,是‘领导同款’这个名声!咱们应该坚持走自己的路!”

爷爷也抬起了头,烟雾后的眼神重新变得坚定:“对!宁可少做,也要做好!三块钱,对不起我的茶,也对不起那些真心想喝好茶的人!”

周芳看着女儿,又看看重新燃起斗志的丈夫和公公,心中的恐慌渐渐被一股勇气取代:“可是……光靠国栋单位里零散卖,量太小了,而且……总归不是长久之计。”她想到了现实问题。

“妈,咱们可以慢慢来。”林薇趁机引导,“先做好这几位叔叔伯伯的预订。然后, maybe……可以让爸爸问问,有没有像领导那样真正懂茶、喜欢茶的人,介绍过来?好东西,会自己长腿的。”

她提出了最原始也最有效的“口碑营销”思路。

家庭会议再次召开。这一次,目标明确:拒绝供销社的低价收购,坚持自主销售,定位中高端。策略是:维护好现有小圈子客户,通过口碑慢慢拓展。同时,全家齐心协力,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稳步提升产量,哪怕慢一点,也要守住立身之本。

决心已下,全家人仿佛卸下了一个巨大的心理包袱,行动更加专注和有力。

林国栋不再纠结于供销社的压力,而是更加用心地维护那几个老客户,甚至开始有意无意地向一些他认为可能对茶叶有品鉴能力的同事或朋友,提及自家茶叶的独特之处和制作的辛苦,但绝不强求,保持一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淡然姿态。

爷爷则完全沉浸在提升工艺上。他带着儿子,更细致地研究不同地块茶青的特点,尝试不同的火候和揉捻力度,力求每一锅茶都达到他心目中的完美。周芳的卫生标准更加严格,记录也更加详细。

他们的坚持,很快收到了回报。

几天后,那位最初赏识林家茶的新领导,不知是从王干事还是其他途径,听说了供销社想低价收购林家茶被拒的事情。在一次工作间隙,他特意把林国栋叫到一边,看似随意地提了一句:

“国栋啊,听说供销社老赵去找过你了?”

林国栋心里一紧,连忙如实汇报,强调了自家茶成本高、产量有限的情况,以及不想以次充好、维持品质的初衷。

领导听完,非但没有责怪,反而轻轻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嗯,有自己的坚持是好事。好东西,就得有好的价值。不要急,慢慢做,把品质守住最重要。”

这句话,如同尚方宝剑,瞬间消除了林国栋心中最后的顾虑,也让他更加坚信自家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连领导都认可他们的“坚持”!

这个消息传回家,更是给全家人打了一剂强心针!

与此同时,之前买过茶的同事口口相传,果然又带来了两个新的询问者。虽然数量不多,但都是认可六元价格的真客户。林家的茶叶,在小范围内,悄然建立起一种“小众精品”的口碑。

周末,林家再次全家动员,上山采茶,开灶炒茶。这一次,大家的动作更加熟练,配合也更加默契。空气中弥漫的茶香,似乎也带着一种更加沉稳和自信的味道。

然而,就在新一锅茶叶即将炒制完成,全家人都稍稍放松下来的时候,院门外传来一个急促的、带着哭腔的呼喊声:

“林大哥!周姐!不好了!你们快去看看我家茶树吧!出大事了!”

只见邻居王婶跌跌撞撞地跑进院子,脸色惨白,满脸是泪,手里还攥着一把叶子发黄卷曲、明显不正常的茶树枝条。

“我家的茶树……不知道惹了啥瘟病!叶子全黄了!眼看就要死光了!这可怎么办啊!我们家就指望着这点茶叶换油盐钱呢!”

王婶的哭喊,像一声惊雷,在小院里炸响。

刚刚还在为自家茶叶找到出路而欣慰的林家人,心情瞬间再次紧绷!

茶树病虫害!这个对于茶农来说最可怕、最具有毁灭性的威胁,竟然在这个时候,以如此突然的方式,出现在了他们的眼前!而且,王婶家的茶园,与他们家承包的那片山,相距并不远!

这突如其来的灾祸,会仅仅是一场邻居的危机,还是……一场即将席卷而来的风暴的前兆?林家刚刚起步的茶叶事业,能否经受住这第一次真正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