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重生茶香暖八岁 > 第2章 童言惊四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林薇的话音落下,饭桌上出现了短暂的寂静。

空气仿佛凝固了几秒。只有碗筷轻微的碰撞声和窗外不知疲倦的蝉鸣,衬得这寂静愈发突兀。几道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她身上,带着各种复杂的情绪。

爷爷林大山最先反应过来,他像是听到了什么好笑又心酸的事情,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苦笑,摇了摇头,把脸埋进碗里,含糊地嘟囔道:“小娃娃懂啥子……净瞎说。” 在他看来,孙女的提议天真得不着边际,更像是孩子对自家东西盲目的偏爱,根本无法理解成人世界人情往来的复杂和“体面”的重要性。

父亲林国栋的眉头蹙得更紧了。他确实为如何接近新领导而烦恼,但女儿的话,更像是一根轻飘飘的稻草,根本无法承载他内心的期望和压力。他看了林薇一眼,眼神里有关心,也有一丝“小孩子别掺和大人的事”的温和责备。“薇薇,吃饭。领导喝的都是好茶,咱们这自己喝的土茶,上不了台面。” 他的语气尽量放得平和,但那份因家境而产生的自卑和谨慎,却显而易见。

母亲周芳则是面露担忧。她放下给莉莉喂饭的勺子,伸手摸了摸林薇的额头,柔声道:“是不是还有点烧?怎么说胡话了。快好好吃饭,吃完药再睡会儿。” 在她看来,女儿病还没好利索,思维有些跳脱是正常的。她更关心孩子的身体,而非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只有奶奶李秀英,没说什么,只是又给林薇夹了一筷子青菜,眼神里透着慈爱,似乎无论孙女说什么,在她听来都是可爱的。

林薇将家人的反应尽收眼底,心里并无气馁,反而更加清醒。她知道,第一次提及,有这样的反应再正常不过。如果家人立刻欢呼雀跃地同意,那才奇怪。她要做的,不是硬碰硬地说服,而是像春雨一样,慢慢渗透。

她低下头,用小勺子慢慢搅动着碗里的粥,用一种带着点委屈和执拗的、符合她年龄的语气小声辩解:“我没发烧……爷爷的茶就是很香嘛……我昨天晚上做梦还梦到了呢……”

她刻意将声音放低,仿佛只是孩子气的自言自语,但却确保每个字都能让家人听清。

“梦到什么了?” 奶奶果然接过话头,顺着她问,试图缓解刚才那片刻的尴尬气氛。

林薇抬起头,眼睛努力睁得更大,让自己看起来更像一个分享奇妙梦境的孩子:“我梦到……梦到爷爷炒茶,满屋子都是香香的!然后……然后来了一个好高好大的叔叔,穿着很挺的衣服(她刻意描述得幼稚),说爷爷的茶是他喝过最棒的!还给了爷爷好多好多钱,花花绿绿的票子……” 她用手比划着,努力渲染着梦境的美好,“梦里,咱们家还买了新桌子,莉莉也有新裙子穿了!”

她描绘的画面简单、直接,充满了孩童对“好东西就能换钱、有钱就能过好日子”的最朴素的认知。但恰恰是这种朴素,加上“梦境”这层神秘的外衣,反而让听的大人心里起了一丝微澜。

爷爷停下了扒饭的动作,眼神有些飘忽,似乎被孙女描述的“满屋茶香”和“受人夸赞”的场景触动了一下心底某个柔软的地方。哪个手艺人,不渴望自己的手艺被认可、被称赞呢?哪怕只是孩子的梦。

父亲林国栋拿着筷子的手顿了顿。他虽然不信梦境,但女儿的话,像一颗小石子,在他沉闷的心湖里投下了一圈涟漪。“好多好多钱”自然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但“被人称赞茶好”这个点,却和他想给领导留个好印象的初衷隐隐契合。万一……万一领导就喜欢这种原生态的土特产呢?这念头一闪而过,却让他烦躁的心情似乎找到了一丝极其微弱的可能性。

母亲周芳叹了口气,语气缓和下来:“梦都是反的,傻孩子。快吃饭吧。” 但她看向那包普通茶叶的目光,也少了几分之前的全然否定。

这顿午饭在一种略显微妙的氛围中结束了。爷爷照例去门口抽他的水烟筒,奶奶和母亲收拾碗筷,父亲则心事重重地准备去上班。林薇知道,种子已经埋下,现在需要的是耐心等待它发芽,并且,她需要适时地浇水。

下午,林薇借口病后需要透透气,搬了个小板凳,坐在堂屋门口,看爷爷侍弄他那些简单的茶具——一把被他摩挲得紫黑发亮的旧紫砂壶,几个粗糙却干净的白瓷杯。

爷爷显然还在想着午饭时的事,他一边用热水烫洗着茶壶,一边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坐在旁边的林薇说:“唉,现在的年轻人,谁还喝咱们这种粗茶哟。都兴喝那带包装的,香是香,一股子香精味,没魂儿。”

林薇立刻抓住机会,凑近一点,用小鼻子嗅了嗅空气中若有若无的、爷爷珍藏的老茶饼散发出的陈香,用充满崇拜的语气说:“可是爷爷,我就觉得咱家的茶最香!比供销社里卖的香多了!那种香是浮在面上的,咱们这个香,是沉在底下的,闻着就踏实。”

她这话带着明显的刻意引导,用词甚至有些超乎年龄,但配合着她天真无邪的表情和“崇拜爷爷”的姿态,听在爷爷耳中,就成了孙女有眼光、跟自己亲近的证明。

爷爷果然被逗乐了,脸上露出些许欣慰和得意:“哟,咱们薇薇这小鼻子还挺灵?像你爷爷我!这茶啊,好不好,得看根。咱这后山的茶树,那是老辈子传下来的,没上过化肥,喝的是山泉水,吸的是天地灵气,味道当然正!” 他的话匣子打开了,开始絮絮叨叨地讲起他年轻时,如何跟着太爷爷学采茶、制茶,那时候家里的茶怎么怎么受欢迎。

林薇听得极其认真,不时发出“哇”、“真的吗”之类的惊叹,恰到好处地满足了老人的倾诉欲和成就感。她需要了解更多细节,也需要进一步巩固爷爷对自家茶叶的信心。

“那……爷爷,现在为什么没人来收咱们的茶了呢?” 林薇适时地抛出关键问题。

爷爷的神色黯淡下去,叹了口气:“时兴了呗。外面机器做出来的,样子好看,出数快。咱们这费工费时,样子也土气……唉,没人识货喽。” 语气里充满了落寞和一种被时代抛弃的无奈。

林薇看着爷爷花白的头发和粗糙的双手,心里一阵酸楚。她轻轻拉住爷爷布满老茧的手指,用无比坚定的语气说:“爷爷,那是他们没眼光!我觉得,总有一天,大家会知道,还是爷爷做的茶最好!就像我梦里那个叔叔一样!”

孙女稚嫩却无比笃定的话语,像一股暖流,注入爷爷有些冰凉的心田。他反手握住林薇的小手,用力捏了捏,没再说话,但眼神里却重新焕发出一点不一样的光彩。或许,孩子的话当不得真,但这份毫无保留的信任和支持,对他来说,比什么都珍贵。

傍晚,父亲林国栋下班回来了。他的脸色比中午更加凝重,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连晚饭都吃得心不在焉。

饭后,母亲周芳一边洗碗,一边小声问他:“怎么了?单位有事?”

林国栋重重叹了口气,声音压抑着烦躁:“新领导今天开会,强调了工作纪律和效率,话里话外,对咱们这种老单位散漫的风气不太满意。几个老同事私下说,得想办法跟领导处好关系,不然以后……唉。”

气氛一下子变得更加沉闷。领导的不满,意味着潜在的压力,甚至可能影响到他这份支撑全家收入的工作。现实的窘迫,像一块巨石,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奶奶收拾桌子的动作慢了下来,脸上写满担忧。爷爷抽水烟的声音也变得更响、更急促。

就在这时,林薇抱着妹妹莉莉,看似在逗她玩,却用不大不小、刚好全家人能听到的声音,对妹妹说:“莉莉,你说,要是爸爸把爷爷香香的茶送给那个厉害的伯伯,伯伯一高兴,是不是就不会说爸爸了?爸爸高兴了,就能给莉莉买糖吃了,对不对呀?”

四岁的莉莉哪里懂这些,只听到“糖”字,立刻拍着小手欢快地叫起来:“糖!吃糖!爸爸送茶茶!伯伯高兴!莉莉吃糖!”

孩童天真烂漫、毫无心机的话语,在此刻沉重压抑的家庭氛围中,显得格外清晰,也格外具有一种奇特的冲击力。

大人们都愣住了。

林国栋猛地抬起头,看向手舞足蹈的小女儿,又看向一旁低着头、似乎只是在哄妹妹的大女儿林薇。大女儿的话,再次在他脑海里回响起来,只是这一次,不再仅仅是孩子的天真幻想,而是诡异地与眼前严峻的现实联系在了一起。

送点不值钱但用心的土特产,表达一下敬意和亲近,这似乎是目前他唯一能想到的、成本最低、风险最小的尝试了。就算领导看不上,最多也就是被无视,不至于得罪人。可万一……万一领导就吃这一套“朴素的诚意”呢?

这个念头,如同黑暗中的一点微光,虽然微弱,却让他再也无法忽视。

爷爷看着两个孙女,尤其是林薇那低垂着眼睑、似乎无心却又恰到好处提出建议的样子,心里第一次真正开始琢磨这个可能性。为了儿子,为了这个家,他这把老骨头,是不是真的应该再试一试?

周芳也停下了手里的活,眼神在丈夫和公公之间游移,她似乎也意识到,这或许是一个没有办法中的办法。

夜幕彻底降临,小县城电力不足,灯光昏黄。一家人围坐在八仙桌旁,气氛比往常要严肃许多。

林国栋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决心,目光看向父亲林大山,语气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恳求:

“爸……薇薇和莉莉的话,虽然是孩子气……但我想了想,眼下也确实没别的更好的路子。”

他顿了顿,艰难地组织着语言:“您看……后天就是周末。要不,咱们辛苦点,您带着我,咱们一起去后山,挑最好的叶子,您亲手炒一点茶?”

他的声音带着不确定,目光紧紧盯着父亲。

“咱们不图别的,就图个心意。我周一带去单位,就说是家里自己的一点心意,请领导尝尝鲜。成不成……都算咱们尽力了,行吗?”

这一刻,全家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爷爷身上。林薇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她知道,最关键的一刻来了。爷爷的点头或摇头,将决定这个家庭命运齿轮,能否开始转动。

爷爷低着头,久久没有说话,只有粗重的呼吸声在安静的夜里格外清晰。他粗糙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桌面,仿佛在权衡一辈子的坚守与对儿孙未来的担忧。

终于,他抬起头,昏黄的灯光下,眼神复杂地扫过儿子焦虑的脸,儿媳担忧的眼,最后落在两个孙女身上——小莉莉懵懂无知,大孙女林薇的眼神却异常清澈,甚至带着一种与她年龄不符的、鼓励和期待的光芒。

他张了张嘴,喉咙有些发干,最终,像是用尽了全身力气,吐出了一个沉重的字:

“……行吧。”

这简单的两个字落下,林薇悬着的心,也猛地落回了实处,随之涌起的,是巨大的喜悦和希望!

第一步,终于迈出去了!

然而,就在这时,爷爷却紧接着补充了一句,像是在给自己打气,又像是在给全家人提前泼一盆冷水,设置心理预期:

“不过咱们可说好,就试这一回!而且……这茶到底能不能入人家的口,谁也不敢打包票。”

希望之火已然点燃,但前路的第一道关卡——那挑剔的“领导之口”,真的能凭借这质朴的茶香顺利通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