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魂穿三国收服一百单八将 > 第148章 文和献计定南策 朱明亲往邀甄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8章 文和献计定南策 朱明亲往邀甄家

翌日清晨,天光微亮,广宗城外连绵的营寨便已苏醒,弥漫着紧张而有序的气氛。朱明升帐议事,麾下旧将赵云、张飞、典韦、许褚、徐晃、魏延、乐进等,以及新归附的西凉诸将贾诩、华雄、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尽数到场,济济一堂,威势赫赫。

朱明端坐主位,目光扫过帐内一众英才,心中豪气顿生。他简明扼要地说明了当前面临的紧迫局势:朝廷新任使者不日将至,冀州周边诸侯蠢蠢欲动,迁徙计划必须再次提速。

“时不我待!”朱明声音沉毅,“各部须即刻行动,不得有误!”他随即开始分派任务:

“贾诩、华雄、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听令!”

“末将(属下)在!”六人齐声应道。

“命你六人,即刻前往董卓部残兵驻地,安抚军心,完成整编,务必将五千西凉劲卒尽数收归麾下,打散编入我军序列!此事由文和总揽,华雄及各将军辅之,可能做到?”

贾诩沉稳拱手:“主公放心,诩必不辱命。”华雄等人也轰然应诺,信心十足。他们本就是西凉军核心,由他们出面整编旧部,阻力最小。

“戏志才听令!”

“属下在。”

“统筹全局迁徙事宜,协调水陆两路,督促甘宁、周泰船队加快往返,命赵凡、雷薄陆路提高警惕,加速前行!”

“遵命!”

“高顺、王平所部,按原定计划,向预定地点靠拢,保持警戒,随时听候调遣!”

一道道命令清晰下达,众人皆领命而去,帐内很快只剩下朱明、戏志才,以及主动留下的贾诩。

见众人离去,贾诩缓步上前,来到朱明和戏志才面前,神色平静地开口:“主公,志才兄。迁徙大计,千头万绪。文和既已投身麾下,敢不尽心?不知可否与文和详细分说当前迁徙的具体安排,以及云梦泽、扬州那边的接应准备?文和或可查漏补缺,略尽绵薄之力。”

朱明闻言大喜,贾诩这是主动要参与核心谋划了,他求之不得!当下便示意戏志才,两人将目前的部署和盘托出:

“水路方面,由甘宁、周泰统领,船只千余,主要负责运送老弱妇孺及重要物资,沿黄河东下入海,再沿海岸线南下至扬州长江口,溯江而入云梦泽或直达吴郡、会稽。”

“陆路方面,由赵凡、雷薄统领,以太史慈为副,率数万青壮及部分黄巾士卒,护送百姓,为避开兖州复杂局势,绕道徐州,再南下扬州。”

“此外,张梁正在组织广宗、下曲阳等地愿意跟随的军民;郭嘉已前往招揽冀州才俊,并酌情‘邀请’部分富户豪强一同南迁,以充实钱粮人口。”

贾诩凝神静听,手指无意识地在袖中掐算,待朱明说完,他略作沉吟,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开口道:“主公,志才兄,布局已颇为周详。然文和有两处浅见,或可斟酌。”

“文和请讲。”朱明与戏志才皆是精神一振。

“其一,关于冀州世家富户。”贾诩缓缓道,“寻常世家,关系盘根错节,强行裹挟确实后患无穷,主公之前不予理会,乃是明智之举。然,有一家,却非动不可!”

“哦?哪一家?”朱明问道。

“中山无极,甄家!”贾诩语气肯定,“甄家乃天下有数的巨富之一,富可敌国,虽在朝堂有些关系,却并未进入中枢,根基主要在商。在这乱世,手握巨富而无足够武力庇护,便是怀璧其罪!今日主公不取,他日必为袁绍、曹操等人盘中餐。与其资敌,不如我先取之!既然已决定裹挟部分富户,何不将这最大的一块肥肉吞下?将其举家‘请’走,其庞大家资、遍布北地的商业网络、乃至积累的粮草,对我等立足南方,将有莫大助益!”

朱明听得心头剧震!甄家!他怎么会忘记甄家!那可是三国时期着名的豪商,更重要的是,那未来有“洛神”之誉的甄宓!记忆中,甄宓先被袁绍次子袁熙所娶,袁氏败亡后又被曹丕纳为妃子,一生坎坷,最终结局凄凉。如此才情容貌兼具的绝代佳人,岂能再让她落入袁绍之手,经历那般命运?

之前他一直想着以怀柔手段结交甄家,但如今局势紧迫,贾诩之言点醒了他——乱世之中,有时候就必须行非常手段!吃到嘴里的肉才是自己的,总好过日后眼睁睁看着甄家的财富和人(尤其是甄宓)便宜了袁绍,自己徒呼奈何!

想到这里,朱明眼中闪过一丝决断,沉声道:“文和所言极是!甄家,必须带走!此事关乎钱粮根基,我当亲自走一遭!”他决定亲率一千精锐,前往中山无极,“邀请”甄家举族南迁。若软请不动,说不得就只能“硬请”了!

“主公英明!”贾诩见朱明从善如流,心中亦是赞许,继续说出第二点建议,“其二,关于迁徙队伍的构成与行军路线。文和粗略估算,主公如今手握皇甫嵩旧部两万,加上即将整编的董卓残部五千,这便是两万五千朝廷精锐。高顺陷阵营、王平无当飞军皆是百战劲旅,合计亦可当五千精锐。再从愿意追随的黄巾部众中,精选两万悍勇士卒,如此,主公可动用的战兵便达五万之众!”

他走到简陋的地图前,指点道:“待甘宁、周泰水军将最后一批不擅跋涉的老弱妇孺接走之后,主公何不亲率这五万大军,护卫剩下的所有青壮百姓,放弃绕道徐州,选择一条更近、更直接的路线,浩浩荡荡,直扑扬州!”

“抄近路?”戏志才若有所思。

“正是!”贾诩语气带着一丝自信,“主公需知,皇甫嵩率四万官军便能扫平数十万黄巾,威震天下。如今主公麾下武将更强(眼神扫过帐外如云猛将),兵力更盛,足有五万百战之师!试问,我等一路南下,所经州郡,可有谁能顷刻间筹措十万大军前来拦截?若无十万之众,谁敢撄我兵锋?不过是以卵击石!”

他顿了顿,抛出一个关键点:“更何况,此刻朝廷尚不知主公已擒皇甫嵩、收编其军,更不知主公已接掌黄巾!我等大可打出‘奉皇甫将军令,南下追剿黄巾残部’的旗号,大摇大摆,堂而皇之地行军!只需让黄巾出身的士卒换上寻常官兵服饰,谁能看出破绽?谁敢质疑?沿途州郡,见朝廷大军过境,供应粮草犹恐不及,安敢阻拦?”

一语点醒梦中人!

朱明和戏志才闻言,眼中同时爆发出惊人的光彩!他们之前一直陷入“自己已反”的思维定式,行事力求隐蔽,却忘了此刻在朝廷和天下人眼中,他朱明依然是那个战功赫赫的讨贼别部司马!皇甫嵩这面大旗,此时不用,更待何时?

“妙啊!文和此计,真乃洞若观火!”朱明抚掌大笑,心中豁然开朗,“借朝廷虎皮,行我之事!一路南下,可省却无数麻烦,速度必将大大加快!”

贾诩微微一笑,谦逊道:“主公过誉,此乃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罢了。”

战略既定,朱明心中大定。他立刻对戏志才道:“志才,就按文和之策,即刻调整部署!整军、筹备粮草、制作旗号之事,交由你全权负责!”

“属下明白!”戏志才干劲十足。

朱明又看向贾诩,郑重道:“文和,整编西凉军之事,以及后续大军行进方略,便多多倚重你了!”

贾诩躬身:“敢不效命!”

朱明目光投向帐外,意气风发:“待我从中山归来,便是我五万大军,高举王师旗号,浩浩荡荡,南下扬州之时!”

他仿佛已经看到,一条康庄大道,正在贾诩的谋划下,于眼前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