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魂穿三国收服一百单八将 > 第200章 泽畔温情暖人心 基业初定展宏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00章 泽畔温情暖人心 基业初定展宏图

半日的紧张转运,已有超过十万军民安全抵达对岸。湖这边,依旧有二十多万人等待着渡湖。时近晌午,朱明便下令岸边的军民就地埋锅造饭,稍作休整。

湖畔很快升起袅袅炊烟。就在这时,那些先前帮忙运送人员的渔民们,又纷纷将船上最新鲜的鱼获拖上了岸,一筐筐、一篓篓地径直送往临时搭建的炊事营地。

“朱侯爷,让老乡们都尝尝咱们云梦泽的鲜鱼!”

“刚出水的,肥着呢!熬汤、烤着都香!”

朱明见状,心中感念,立刻吩咐手下人按市价给这些渔民结算银钱。然而,渔民们却像是受了侮辱般,一个个涨红了脸,连连摆手,坚决推辞。

一位年纪稍长的渔民情绪有些激动,声音洪亮地说道:“朱侯爷!您可千万别给钱!这不是打俺们的脸吗?俺们受了您和波才大帅天大的恩情,在这云梦泽有屋住,有船打渔,打的鱼不愁卖,日子过得安稳踏实,再也不用受外面那些狗官的盘剥和兵匪的惊吓!这些鱼,是俺们心甘情愿送给这些千里迢迢投奔来的老乡们接风洗尘的!是送,不是卖!您要是再给钱,俺……俺们就把这些鱼全都倒回湖里去!”

看着渔民们淳朴而坚定的面孔,听着他们发自肺腑的话语,朱明心中暖流涌动,也不再坚持,郑重地向众渔民拱手一礼:“既如此,朱明代这数十万军民,谢过诸位乡亲厚赠!此情,我朱明记下了!”

“侯爷客气了!”渔民们见朱明不再给钱,反而高兴起来,纷纷笑着帮忙收拾鱼获,准备烹制。

望着眼前这军民鱼水、和谐互助的景象,朱明心中感慨万千。这个时代的人民是何其淳朴!他们所求的,不过是一口安稳的饭吃,一个能遮风避雨的居所,一片不用颠沛流离的土地。谁能给予他们这些,谁便能真正赢得他们的心。“乱世人不如太平犬”,此言不虚。这也更加坚定了朱明要在此地开创一番足以庇护万民、重塑乾坤的大业的决心。

用过这顿饱含着云梦泽深情厚谊的午饭后,朱明已是迫不及待地想要亲眼看一看对岸那片新基业的发展情况。他将剩下的二十多万军民的安置转运事宜全权交由郭嘉、戏志才负责,自己则带着新投的贾诩、田丰、沮授,以及李进、纪灵,还有那位依旧沉默、尚未归降的张辽,登上了前往对岸的船只。一同运过去的,还有在汝南缴获的一万多头牛羊、骡马、驴以及大量的鸡鸭等家畜家禽。朱明可以想象,波才看到这些宝贵的牲畜时,会是何等的惊喜。

船只破浪,经过一个多时辰的航行,终于稳稳靠上了对岸的码头。早已得到消息的波才、管亥、周仓、廖化、徐庶等人快步迎了上来,纷纷抱拳行礼,声音中充满了激动与喜悦:“恭迎主公凯旋!主公一路辛苦!”

而几乎是同时,一道小小的身影如同乳燕投林般从人群中冲出,清脆地喊着“哥哥”,张开双臂向朱明跑来,正是妹妹丫丫。她身后,蔡文姬、赵雨、貂蝉(任红昌)三位姿容绝世的女子也难掩欣喜,快步跟来。

朱明脸上露出温暖的笑容,自然地张开臂膀,准备接住飞扑而来的丫丫。然而,就在丫丫即将撞入他怀中的前一刻,这小丫头却灵巧地一个侧身,从他臂弯下钻了过去。朱明一愣,而紧随其后的蔡文姬和貂蝉收势不及,被丫丫这“巧妙”的一让,再加上身后赵雨“善意”地轻轻一推,两人惊呼一声,竟一左一右,齐齐撞进了朱明敞开的怀抱之中!

温香软玉瞬间满怀。蔡文姬身上带着书卷的清气与淡淡的馨香,貂蝉则体态丰盈,触感柔软曼妙,尤其是那惊人的规模带来的压迫感,让朱明脑子“嗡”的一声,瞬间一片空白,手臂僵在半空,抱也不是,放也不是。

蔡文姬和貂蝉更是羞得满脸通红,尤其是众目睽睽之下,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她们本只是想来迎接,万没料到会是这般情形。

丫丫和赵雨则在旁边捂嘴偷笑,丫丫虽年纪小,但经历坎坷,心思细腻,早已看出蔡文姬和貂蝉对哥哥的情意,此刻便是故意制造机会。

迎上来的波才、管亥等人,以及站在稍远处的蔡邕,见到此景,都默契地停下了脚步。蔡邕看着女儿倚在朱明怀中那羞不可抑却又并未立刻挣脱的模样,心中暗叹一声,并未出声呵斥。他既已决定追随朱明,若女儿真心属意,这也未尝不是一桩良缘。

这时,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踉跄着跑过来,正是蔡文姬的妹妹蔡贞姬,她眨着大眼睛,指着相拥的三人,奶声奶气地喊道:“姐姐,姐姐,羞羞!”

童言无忌,却让朱明和怀中的二女更是面红耳赤。蔡文姬和貂蝉如同受惊的兔子,慌忙从朱明怀中挣脱出来,整理着微乱的衣裙,低着头不敢看人。

波才等人见状,不由得发出一阵善意的哄堂大笑,冲淡了现场的尴尬气氛。

朱明回过神来,看着旁边一脸“求表扬”神情的丫丫,哭笑不得,轻轻在她额头上弹了一下:“你这丫头,净胡闹!”

丫丫捂着额头,撅起小嘴:“哼!哥哥不识好人心,以后不理你了!”

这场小小的“意外”过后,朱明整了整衣冠,恢复肃容,走向波才等人。一行人边走边谈,向着临时用土砖垒砌的议事厅走去。

路上,波才简要汇报了这一年多来的发展情况:率领十几万先期抵达的军民,已初步开垦出十几万顷荒地,建成了五万间土砖房舍。虽然仍不足以完全安置即将到来的四十多万新军民,但已经提前搭建了十几万间牢固的茅草屋作为过渡。同时,建立了完善的渔获收购体系,保障了食物供给。

朱明听后频频颔首,对此十分满意。有了这几十万生力军,人力已不再是瓶颈。土砖制作工艺简单,只要模具充足,几十万人齐心协力,日产千万块土砖并非难事。晾晒一周后便可使用。按每间大院需两万块砖计算,日产能建设上千间房屋,足以在百日内让所有人住上坚固的土砖房。

进入简陋却坚实的议事厅坐定后,朱明询问黄琬的去向。波才回禀,黄琬正在负责安排先期抵达军民的分房事宜,采用五人一组抽签制,抽到“一”的优先入住现有土砖房,抽到“二”的暂住茅草屋,待新房建好后再行分配,公平有序。朱明对此安排深感欣慰。

随后,朱明看向蔡邕,郑重说道:“蔡老,我打算在此地兴建一座大型学堂,让所有八岁以上、十三岁以下的孩子,无论出身,皆可入学,学习简单的识字与算术。您觉得如何?”

蔡邕闻言,抚须沉思片刻,眼中露出赞许之色:“兴建学堂,教化万民,乃是功德无量之举,老夫自然鼎力支持。只是……若适龄孩童众多,仅凭老夫一人,恐力有不逮啊。”

朱明笑道:“蔡老放心,适龄孩童的数量,我稍后会派人详细统计。届时,不仅您是老师,闲暇时,我亦可为孩子们讲授些实用之学。”他目光转向贾诩、田丰、沮授等人。

贾诩微微一笑,颔首道:“为主公分忧,教化子弟,义不容辞。”

田丰、沮授也齐声应和:“愿为学堂效力。”

就连一旁的蔡文姬、貂蝉和赵雨也鼓起勇气开口:“我等虽才疏学浅,亦可教导孩童识字、算术。”

见众人如此支持,朱明心中大定,此事便算初步定了下来。只待人员转运完毕,学堂建成,便可招收学子,开启云梦泽的文教之始。

又了解了一些其他事务的进展后,朱明心系对岸的军民,便再次动身,返回湖边码头,亲自督导接应转运事宜。其他人也各自领命,投入到繁忙的安置与建设工作中去。云梦泽这片新生的土地,正因为数十万人的到来,而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