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港综:枭雄崛起,从铜锣湾开始 > 第167章 碎镜重圆与蛛丝马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7章 碎镜重圆与蛛丝马迹

第一百六十七章:碎镜重圆与蛛丝马迹

油麻地警署的问询室里,灯光惨白,空气凝滞。观测者坐在冰冷的金属椅子上,面对黄志诚那双仿佛能洞穿人心的锐利眼睛,以及旁边负责记录的警员,感觉时间过得异常缓慢。

他知道自己必须极度小心。任何一句失言,都可能给林琛,给自己,甚至给那些他无法理解的庞大存在带来灭顶之灾。

“再说一遍,你和林琛是什么关系?昨晚在货仓到底发生了什么?那些‘奇怪的东西’具体指什么?还有,刚才医院里的异常,你怎么解释?”黄志诚的问题如同连珠炮,每一个都敲打在观测者精心构筑的防线上。

观测者深吸一口气,维持着表面的镇定,重复着那套半真半假的说辞:“我是他的一个远房表亲,刚从国外回来,想跟他做点正经生意。昨晚他带我去看一个旧仓库,说是考虑租下来做货仓,没想到突然冲进来一帮人,二话不说就动手...他们用的武器很奇怪,像是某种高压电棒,但威力大得多,打在身上又麻又痛,还会发出刺耳的声音...林琛为了救我,被打成重伤...至于刚才医院的事,我完全不知道,我当时在楼下,听到警报才跑上去的...”

他刻意将细节模糊化,并将自己的身份定位为“偶然被卷入的亲戚”,增加一丝可信度。同时,他将对方的武器描述成“高压电棒”的升级版,这既能解释林琛的怪异伤势,又勉强符合“科技”范畴,不至于太过离奇。

黄志诚死死盯着他,试图从他眼神、微表情、甚至脉搏呼吸中找出破绽。观测者的表演堪称完美,那种劫后余生的后怕、对林琛的担忧、以及对未知武器的恐惧都表现得恰到好处。但黄志诚的直觉告诉他,这个人绝对没说实话,至少没有说全。

“远房表亲?做什么生意?联系方式给我。还有,你说的高压电棒,具体什么样子?有什么特征?”黄志诚步步紧逼。

观测者早有准备,报出了一个事先安排好的、经得起简单核查的身份和一家皮包公司,并对“武器”进行了更详细的、却依旧停留在推测层面的描述。

问询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黄志诚用尽了各种技巧,甚至试图用医院异常来诈他,但观测者始终守住了底线,没有泄露任何关于“静谧花园”、“净界”、系统、混沌核心等核心信息。

最终,由于缺乏任何实质性证据,加上观测者表面身份并无问题,黄志诚只能暂时放人,但明确告知他不得离开港岛,随时接受传唤。

看着观测者离开警署的背影,黄志诚烦躁地一拳砸在墙上。他知道这人是关键,却拿他毫无办法。那种明明接近真相却又被无形墙壁阻挡的感觉,让他无比憋屈。

“黄sir,杨sir电话,一线。”一个警员过来通知。

黄志诚立刻回到办公室接起电话。

“人放了?”杨锦荣的声音听不出情绪。

“放了,问不出东西,嘴很严,但肯定有问题。”黄志诚咬牙道。

“嗯。医院那边的数据报告出来了,仪器损毁原因是瞬间过载,类似被高能电流击中,但现场没有找到任何电源或爆破物痕迹。脑电波在异常爆发前有极其短暂的超高频波动,无法用现有医学解释。”杨锦荣平静地陈述着,“这件事,暂时列为高度机密,所有资料封存,对外统一口径是医疗设备故障引发的小范围混乱。”

“杨sir!这明明...”黄志诚急了。

“照做。”杨锦荣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另外,关于林琛和那个观测者,你的调查方向调整一下。”

“调整?”

“暂时停止追究‘货仓袭击’的真相。你的新任务是,利用这次事件,摸清港岛范围内,还有哪些人,或者哪些势力,对林琛的‘异常’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兴趣。特别是那些...不属于任何已知社团,甚至不属于常规意义上的‘黑白两道’的人。”

黄志诚一愣,随即反应过来:“你是说...像那些黑衣人一样的?”

“或许类似,或许不同。注意观察,记录,但不要主动接触,更不要发生冲突。有任何发现,直接向我汇报。”杨锦荣顿了顿,补充道,“记住,你现在的角色是‘观察者’,而不是‘行动者’。这是命令。”

电话挂断。黄志诚握着话筒,久久不语。杨锦荣的话仿佛给他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却又给他套上了沉重的枷锁。他意识到,自己正被推向一个更加深邃、更加危险的棋局边缘,而他自己,甚至看不清棋手是谁。

......

观测者走出警署,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波澜。他知道黄志诚不会轻易相信他,放他走很可能也是放长线钓大鱼。他必须更加小心。

他没有立刻返回医院附近,而是拐进几条小巷,确认无人跟踪后,走进一家嘈杂的网吧,开了一台最角落的机器。他需要查点东西。

他回忆着那张从图书馆得到的、画着能量回路图谱和诡异符号的纸条。那个符号...他一定在哪里见过类似的片段。

他避开所有常规搜索引擎,通过几层加密代理,接入了一个深网中的灰色数据库,这个数据库以收集整理全球各种超自然事件、神秘符号和未解之谜的碎片信息而闻名。

他尝试着绘制出记忆中那个符号的大致轮廓(不敢完全绘制,以免触发某些未知警报),进行模糊匹配。

数据库飞速滚动,排除了大量无关信息后,最终筛选出了寥寥几条相似度较高的记录。

一条记录指向某个早已解散的、研究地外文明的极端秘密社团的内部徽记片段,但细节不符。 另一条记录关联到二战时期纳粹某神秘学部门的一些残破文献,符号只有局部相似。 最后一条,也是最模糊的一条记录,显示该符号的某个变体,曾出现在几起极其离奇、被各国政府极力掩盖的“全球性超自然失忆事件”的零星现场报告中,但没有任何官方承认的解释。

所有记录都残缺不全,语焉不详,仿佛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刻意抹去相关的信息。

观测者看着屏幕上那些支离破碎的线索,眉头紧锁。这个符号背后代表的,远比他想象的更加古老和恐怖。它似乎与某些足以影响世界格局的隐秘力量息息相关。

而林琛,以及他身上的系统碎片、混沌核心,难道也是这巨大谜团的一部分?

他感到一阵深深的寒意。

......

医院病房内,恢复了表面的平静。

林琛依旧沉睡,但内部的变化却并未停止。系统碎片发出的那道“强化骨骼与神经”的指令,如同最精密的纳米机器人,正悄无声息地作用于他的身体。

这个过程极其缓慢,且消耗着混沌核心转化来的大量能量。但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他之前因爆发而略有损耗的元气正在加速恢复,甚至一些陈年的暗伤和骨骼的微小裂纹,都在被悄然修复和强化。神经系统的传导也变得更加敏锐,这从他偶尔出现的、更加清晰和快速的指尖颤动就能看出端倪。

更重要的是,在那新生能量脉络的支撑下,他意识深处的意志碎片,变得更加活跃。

它不再满足于被动接收外界模糊的刺激,开始尝试主动地去“回忆”和“整理”。

那些因穿越、系统激活、江湖搏杀、以及最近一系列诡异事件而变得混乱不堪的记忆碎片,如同被打碎的镜子,开始在那意志碎片的驱动下,缓慢地、艰难地重新拼凑。

一幅幅画面在他意识中闪过: 现代都市的办公室... 冰冷的系统提示音... 铜锣湾喧嚣的街头... 昌叔看似和蔼却精明的脸... 陈浩热血冲动的眼神... 东星马仔凶狠的刀光... 后巷里黑衣客冰冷的目光... “静谧花园”绝望的挣扎... 黑爪疯狂的嘶吼与那片阴影中的实验室...

这些记忆碎片依旧混乱,时间线交错,但却不再是毫无意义的混沌。一种基于逻辑和情感的初步归纳正在自发进行。

我是林琛。 我来自另一个世界。 我有了一个系统。 我在混社团。 我有了兄弟,也有了敌人。 我遇到了无法理解的可怕事情... 我...还活着...

一种极其微弱却真实的“自我认知”,如同风中残烛,终于在那片混乱的意识废墟上,重新点燃。

随着这认知的出现,那新生能量脉络的运转,似乎变得更加顺畅了一丝,与肉身的结合也更加紧密。

仿佛灵魂的锚点,正在一点点找回自己的位置。

窗外,夕阳西下,将天空染成一片暖橙色。

一名穿着外卖服的小哥,骑着电动车“恰好”经过医院门口,头盔下的目光似无意地扫过林琛病房的窗口,车速没有丝毫变化,很快汇入车流。

不远处公园的长椅上,一个看报纸的老人,轻轻扶了扶老花镜,镜片边缘闪过一抹微不可察的数据流。

杨锦荣的“捕蝇草”,已然就位,无声地编织着监控的网络。

而在林琛的病房内,谁也没有注意到,床头柜上,一个果篮里摆放的几个新鲜橙子中,其中一个的果蒂处,嵌着一颗比米粒还要微小的、几乎与果蒂颜色融为一体的透明晶体。

晶体内部,有一点几乎看不见的银光,极其缓慢地闪烁着,如同沉睡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