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科幻小说 > 我用像素能力在末世求活 > 第107章 地下入口的搜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当陆一鸣从与神秘书册的深度共鸣中回过神来,将「知识的方舟之心」这一充满史诗感与神秘色彩的词句告知米淑琴后,整个临时指挥室内的空气仿佛瞬间被点燃。气氛变得凝重而炙热。一个全新的探索目标,充满了未知与巨大诱惑,就这样毫无征兆地出现,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两人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那不再是模糊的猜测,而是来自神秘书册明确的物理感应。这让探寻图书馆地下秘密的行动,从一个备选计划,瞬间提升到了最高优先级。在确定了这一地下设施的真实存在性之后,陆一鸣和米淑琴没有丝毫耽搁,立刻开始了紧张而有序的搜寻准备工作。他们的行动,宛如一场在末日废墟中展开的特殊考古,完美结合了超自然感应与严谨科学考证。

他们首先将搜寻的起点,锁定在了图书馆主楼那庞大而复杂的地下室区域。

这座历史悠久的市立图书馆,其地下部分的规模远超地面建筑给人的印象。公开的资料显示,地下共分为三层。一层主要用于存放近几年过期的报刊杂志;二层是更为重要的特藏书库,用于保存一些不对外开放的珍稀古籍善本和手稿孤本。不过绝大部分有价值的藏品,都已经在灾难初期的混乱中,被米淑琴拼尽全力抢救,并且转移到了她位于三楼的安全区内。而最深的三层,则是整个图书馆的后勤心脏,包括中央空调机房、水泵房、高低压配电室以及大量的档案储藏室。

灾难爆发后,地壳的微弱变动导致部分墙体开裂,加上排水系统的瘫痪,使得地下室的大部分区域都遭受了严重的渗水。如今,那里已经变成了一个潮湿阴暗、空气混浊的地下迷宫。终年不见天日的环境,成为了霉菌和某些未知穴居生物的乐园,早已人迹罕至。

陆一鸣走在队伍的最前方,他单手托举着那本散发着微光的神秘书册,如同手持罗盘的领航员。书册此刻正处于一种持续的高频震动状态,古朴的封皮微微发烫,仿佛内部有一个焦躁的灵魂在不安地跳动。它的指向性异常明确,如同有一根无形的丝线,从地心深处传来,牵引着它。越是靠近图书馆主楼的中心承重结构区域,书册的震动频率和强度就越高,那股源自地底深处不可抗拒的牵引力也越发清晰,甚至让陆一鸣的手臂都感到阵阵发麻。

米淑琴紧随其后,她的角色是技术支持与历史考证。她左手拿着那台经过她亲手改装、集成了多种传感器的“多功能环境侦测仪”,右手则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份她连夜从办公室故纸堆最深处翻找出来的建筑图纸。这份图纸堪称镇馆之宝——《S市市立图书馆(始建及历次改扩建)建筑结构总图》。

这份图纸的年代,甚至比米淑琴的年龄还要大。淡黄色的羊皮纸脆弱得仿佛一触即碎,边缘已经卷曲破损。但图纸上用早已褪色的墨线和不同颜色的铅笔,依旧清晰地标注着图书馆从地面到地下的每一层结构、每一个房间的详细布局,甚至连一些极其隐蔽的通风管道和检修通道都一一在列。上面层层叠叠的修改痕迹,无声地诉说着这座建筑在近百年历史中所经历的风风雨雨。

“根据书册的指引,异常源头应该就在我们正下方,垂直深度大约在十五到二十米之间。”陆一鸣停下脚步,他一边专注地感受着书册传递来的越发强烈的震动,一边对照着米淑琴手中图纸上的坐标,判断着他们目前所处的精确方位。

他们此刻正位于地下二层,一个废弃的特藏书库内。这里曾经戒备森严,存放着不对外开放的珍贵手稿和民国时期的孤本。但现在,目光所及早已是空空如也,只剩下一排排锈迹斑斑的沉重金属书架。这些书架如同巨人的肋骨,在他们带来的光线下,投下犬牙交错的阴影,无声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文明的劫难。空气中弥漫着浓重到几乎凝成实质的霉味与尘土气息。水滴从天花板的裂缝中渗出,滴落在下方积水的地面上,发出“滴答、滴答”的声响。在这死寂的环境中,这声音显得格外清晰,如同时间的脉搏。

“地下十五到二十米……”米淑琴戴上老花镜,用她那纤细苍白的手指,仔细地在建筑结构总图上比对着。她的眉头因为专注而微微蹙起,形成几道浅浅的沟壑。

“按照这份最详尽的图纸标注,我们图书馆已知的地下结构,最深只到地下三层的设备间。其最底部的地基标高,大约在地下十二米左右。”她用指尖在图纸上的某个位置点了点,“再往下,图纸上就没有任何结构标注了,只用了两种注释:‘未知地质层’,或者,‘未勘探区域’。”

她抬起头,目光在昏暗中显得格外明亮,充满了智性的光辉。“如果真的存在一个比地下三层更深的秘密设施,那么它的入口,只存在两种可能。第一,它被极其巧妙地伪装并隐藏在了现有的地下结构之中,比如一面伪装墙,或者一个隐藏的地板活门。第二种可能,入口在后来的某次、没有记录在案的秘密改扩建中,被刻意地、永久性地封堵和掩盖了。”

陆一鸣赞同地点点头,他对米淑琴这种基于现有资料的严谨逻辑判断深以为然。一个具备“知识方舟”级别的灾难前秘密设施,其保密等级必然是国家级的。入口绝不可能像地铁站一样轻易暴露在任何人面前。

“我们先去地下三层的设备间看看。”陆一鸣沉声说道,做出了决定。“如果存在隐藏通道,那里是最有可能的区域之一。设备间是整个建筑的管线中枢,连接着电力、供水、通风等各种管道和线路,结构复杂,也最方便进行隐蔽的施工和伪装。”

两人达成共识,小心翼翼地穿过阴暗潮湿的走廊。脚下不时会踩到滑腻的苔藓,发出轻微的声响。他们来到了通往地下三层的楼梯口。这里的楼梯是粗糙的水泥结构,扶手早已锈断。楼梯间的照明系统也早已彻底损坏,黑暗如同浓墨般化不开。陆一鸣从背包中取出一根他最新「具现」出的应急照明工具——一根散发着柔和稳定白光的“照明棒”。这是他模拟了荧光粉与微弱化学能反应后制作的产物,虽然亮度不高,但胜在持久和安全,足以照亮前方数米的道路。

踏入地下三层的一瞬间,一股更加污浊、更加复杂的空气扑面而来。那是一种混杂了铁锈、绝缘油,以及某些电子元件过热烧毁后留下的特殊化学品气味。这里宛如一座工业时代的机械坟场,堆放着许多早已报废的庞大中央空调机组、锈迹斑斑的大功率水泵,以及一排排落满了厚厚灰尘的配电设备。这些设备静默地矗立着,仿佛远古巨兽的脊背。角落里,还堆砌着一些陆一鸣也无法辨认其用途的、密封的沉重金属箱体,上面布满了如同灰色毛毯般的厚厚灰尘,还有纵横交错的蜘蛛网。

就在这时,陆一鸣手中的神秘书册,其震动骤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级!那不再是简单的嗡嗡作响,而是一种几乎要挣脱他手掌的剧烈搏动。那股指向地底深处的无形牵引力,强大到几乎让他有些站立不稳,仿佛脚下有一个巨大的磁铁正在吸引着他。

“就在这附近!”陆一鸣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如鹰,他停下脚步,金色的瞳光扫视着这个巨大设备间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寸墙壁。

米淑琴也立刻举起了手中的多功能环境侦测仪,将其调整到物质密度扫描模式,仔细地探测着周围的能量波动和结构异常。设备屏幕上,不断跳动着复杂的数据流。突然,一阵细微但极其急促的“嘀嘀”警报声,从侦测仪中传了出来。

“陆一鸣,快来看这里!”米淑琴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兴奋和紧张。她指着设备间西北角的一面墙壁。那面墙壁从表面上看,与其他灰色的混凝土墙面并无任何二致,同样粗糙、冰冷。但在侦测仪那小小的液晶屏幕上,却清晰地显示出一幅代表物质密度的彩色热成像图。图像显示,这面墙体后方的物质密度,存在着一块面积约两平方米的明显异常区域——那里的颜色远比周围的深蓝色要浅,呈现出一种代表“低密度”的亮黄色。

这只有一个解释:墙后并非坚实的土层或岩石,而是存在着一个……中空区域!

陆一鸣的心脏猛地一跳,他立刻大步走了过去,将那本剧烈搏动的神秘书册,缓缓地贴近那面冰冷的墙壁。

就在书册与墙体接触的一刹那,奇异的现象发生了!书册的震动瞬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它仿佛拥有了生命,几乎要从陆一鸣的手中脱出。整个书册的表面都散发出灼热的温度,坚定不移地、直直地指向墙体内部!那股牵引力,强烈到让陆一鸣感觉自己仿佛正推着一扇无形的、正在缓缓开启的巨门。

“找到了!入口一定就在这面墙的后面!”陆一鸣的语气中,带着一种发现新大陆般的激动和笃定。

他强压下立刻动手破墙的冲动,开始仔仔细细地观察这面墙壁。墙体表面涂抹着一层厚厚的灰色防水涂料,看起来浑然一体,坚固无比。但在他那经过「强化」能力加持、堪比显微镜的超凡视力下,在靠近地面约半米高的一个极其不起眼的角落里,他发现了几处面积很小、形态不规则的修补痕迹。这些痕迹几乎与墙体原有的颜色融为一体。

这些痕迹处理得极其高明和隐蔽,如果不是他拥有这种超越常人的观察力,并对细节有着近乎偏执的敏锐度,根本不可能在昏暗的光线下发现它们。

他伸出手指,在那些修补痕迹附近的墙面上,用指关节轻轻敲击了一下。“叩、叩。”传来的声音,与敲击其他位置时那种沉闷坚实的响声截然不同,带着一种轻微的、空洞的回响。

“这里……被人为地封堵过!”陆一鸣斩钉截铁地做出了判断。

米淑琴也凑上前来,她戴着手套的手指轻轻拂去墙角的灰尘,仔细查看了那些几乎看不见的修补痕迹,然后迅速地翻动着手中那份古老的建筑结构总图。

“找到了!”她忽然指着图纸的某一页,那是一页在后期被粘贴上去、材质略有不同的补充图。上面有一些用红色铅笔潦草修改过的痕迹。“根据这份旧图纸的某个早期版本附注,这个位置……在图书馆最初的设计中,似乎是一个预留的‘紧急逃生通道’,或者,更可能是一个‘物资垂直转运井’的预留井口!但是在后来的某次、大约在六十年代的改扩建中,这个井口被用红笔划掉,并在旁边用德语小字明确标注为‘已废弃并永久封填’!”

米淑琴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恍然大悟的意味:“看来,这个所谓的‘永久封填’,根本不是废弃,而是最高明的掩盖!他们就是利用这次公开的改扩建,光明正大地、将通往更深层秘密设施的入口,彻底从图纸和现实中抹去了!”

真相,在这一刻,仿佛剥开了层层迷雾,已经近在眼前!

然而,一个更加现实,也更加棘手的问题,随之而来。如果这里真的是被刻意封堵的入口,那么想要打开它,绝非易事。从墙体坚固的程度和那些高明的修补痕迹来看,封堵所用的材料,绝不只是普通的砖石。那很可能是添加了特殊配方的高强度混凝土,内部甚至可能浇筑了密集的钢筋网。

“米教授,看来我们需要进行一些高难度的‘破拆’工作了。”陆一鸣的眼中闪过一丝锐利而自信的精光。这对他而言,不再仅仅是一次探索,更是一次检验他「具现」能力在精细化工程应用方面效果的绝佳机会。

米淑琴凝重地点点头,她从科学的角度提醒道:“务必万分小心。既然是如此高级别的秘密设施入口,除了坚固的物理封堵层,内部很有可能还设置了其他的防御机关或连锁陷阱。而且,如此长时间的密闭,也极有可能导致内部空气质量极度恶化,甚至积聚了高浓度的有毒有害气体,比如甲烷、硫化氢等。”

“我明白。”陆一鸣从他的空间骰子里,取出一些早就准备好的简易防护工具,包括他自己具现出的、带有活性炭过滤层的防尘面罩和密封性良好的护目镜。

在最终确定了目标位置后,本着科学的严谨精神,他们又花费了近一个小时,在图书馆的其他区域进行了最后一轮排查。他们特别检查了那些在旧图纸上标注为“未明确用途”或“后期增建”的地下结构。虽然也发现了一些零星的可疑迹象,例如某些墙体的厚度数据存在微小异常,或者某些区域的环境侦测仪能读出微弱的能量波动,但其强度和明确性,都远远无法与设备间那面墙后的反应相提并论。

最终,所有的线索,无论是神秘书册的超自然指引,还是建筑图纸的历史考证,亦或是环境侦测仪的科学数据,都精准地、无可辩驳地指向了那个位于地下三层设备间西北角的、被刻意封堵的“废弃井口”。

“看来,我们今晚有的忙了。”陆一鸣站在那面冰冷而坚固的墙壁前,他能感觉到墙后那股深沉而古老的气息,他的眼中闪烁着属于挑战者和开拓者的炽热光芒。

米淑琴则退到一旁,开始有条不紊地从自己的背包里,准备起各种辅助工具。她拿出了功率更大的手提式应急照明灯,以提供更清晰的作业视野;准备好了几支不同类型的空气采样管,以便在打开缺口的第一时间检测内部气体成分;还把一个装满了肾上腺素、强心针与各种急救药品的医疗包,放在了最触手可及的地方。她虽然不能直接参与破拆工作,但她的科学知识与万无一失的后勤保障,对陆一鸣而言,是同样不可或缺的坚实后盾。

夜幕再次降临,将地面上的一切都笼罩在黑暗之中。而在地底深处的图书馆地下三层设备间内,只有陆一鸣具现的照明棒和米淑琴布置的应急灯,散发着孤寂而明亮的光芒。光线照亮了两人专注而坚毅的脸庞,也照亮了那面阻挡在他们与未知之间的、沉默的墙壁。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而又充满期待的特殊气氛。

一场针对未知地下遗迹的,跨越了时代与维度的“考古发掘”行动,即将正式开始。而陆一鸣,将用他那结合了科学与奇迹的“像素能力”,去亲手撬开这段被历史尘封的秘密,去探寻那隐藏在无尽黑暗深处的、关于“知识方舟”的真相。

他知道,这面墙的背后,可能隐藏着足以改变他们命运的宝藏,也可能蛰伏着远超想象的致命危机。但无论如何,他都必须打开它!因为,神秘书册那前所未有的强烈指引,以及他对这个世界终极真相的无尽渴望,都在他的灵魂深处,催促着他——

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