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开挂的人生从投胎开始 > 第49章 灾后重建,被封安齐公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9章 灾后重建,被封安齐公主

太极殿内,龙涎香袅袅,百官按品级分列两侧,气氛肃穆中带着一丝凝重。

丹陛之下,叶尚书与李尚书一身朝服虽洗得干净,却难掩连日奔波的风尘。

二人躬身行礼,声音带着些许沙哑:“臣等参见陛下,幸不辱命,这次受灾死亡人数有二十人,都是当初不愿离开偷偷躲起来的村民。现南山城三县灾情已初步稳住。”

“平身。”龙椅上的皇帝声音低沉,目光扫过二人,“说说具体情形吧。”

叶尚书上前一步,沉声道:“回陛下,青霞坝崩塌后,泰安县首当其冲,房屋损毁大半,农田与庄稼无一幸免。

洪水退后,臣等先组织搭建临时棚屋,发放赈灾粮款,目前灾民已暂得安置。”

李尚书接着补充:“望川县与清河县受灾稍轻,只有少数房屋被冲毁,大多数房子虽也被淹过,但损坏较少,还可以住人。

但农田被淹严重,庄稼全部被泥沙淹埋,眼下正值夏播时节,臣已协调当地官府,组织百姓排水清淤,同时奏请户部调拨稻种,力争农时播上种。只是……”

他顿了顿,“两地疫病有零星爆发,臣已命医官驻点防治,暂无大规模扩散迹象。”

齐文轩皱着眉,大灾过后必有大疫。虽然这次百姓伤亡少,但是这个疫病的防治还是个大问题。

“对疫病防治,诸爱卿都有何高见呢?”

齐文轩话音刚落,户部尚书钱大人便出列奏道:“陛下,防疫首重物资。臣以为需即刻调拨大批生石灰、艾草、苍术等消毒药材,由驿马加急送抵三县。!另外灾民口粮需保证洁净,可令地方官统一熬制热粥分发,既避生冷,又能暖胃,减少病患。”

礼部侍郎紧随其后:“周大人所言极是。臣补充一句,民间常有‘灾疫为鬼神示警’之说,恐有奸民借机散布谣言。需令各州府张贴告示,晓谕百姓疫病可防可治,勿信妖言,再请钦天监配合,以祭祀之名安定民心,免生骚乱。”

兵部尚书跨步出列,甲片随动作轻响,语气果决:“陛下,防疫如御敌,当断则断。地方衙役人手不足,难控流民聚集。臣请调南山卫五千军士,即刻进驻三县——划清隔离区与安置区界限,凡有发热、咳喘、上吐下泻者,由军士依医官判定,强行移送隔离营。”

他顿了顿,加重语气:“营区外围须设三重岗哨,严禁任何人私自出入。健康灾民若需领取物资,亦由军士按户派发,杜绝交叉接触。此虽显严苛,却是眼下阻断疫路最稳妥之法。”

站在前方的御史大夫也上前一步“陛下,疫病如燎原之火,半点迟疑不得。臣认为当前应当立即派遣太医院的太医圣手们前往三县。与当地的医官一同抗疫,才能快速的抑制疫情扩散,找出源头,研制出解药,这才是治根之本。”

龙椅上的皇帝指尖轻叩扶手,目光在众臣脸上流转——“诸位爱卿的办法都可采纳。”

“来人!”齐文轩扬声吩咐,龙椅上的威严之气陡然散开,“传朕旨意:太医院即刻选派八名太医圣手,由院判亲自带队,携足药材、医书及防疫器械,今夜便随叶、李二尚书奔赴三县。”

他稍作停顿,目光转向兵部尚书:“另着南山卫五千军士听候调遣,由你部副将统领,午时前开拔。抵三县后,先协助划定隔离区域,凡医官判定的染疫者、密切接触者,一律由军士护送隔离,不得有误。”

又看向户部与礼部:“钱爱卿,你速调生石灰十万斤、艾草苍术各五千捆,连同新制的陶锅、木炭,三日内务必送抵疫区,确保灾民饮水煮沸、棚屋每日消毒。礼部则拟写安民告示,晓谕百姓不信谣言、配合防疫,再令钦天监择吉日行祭祀礼,安稳民心。”

齐文轩目光扫过阶下,补充道:“此前派驻三县的禁军,暂不解甲回营。”

他语气沉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令其协同当地府衙,一是维护赈灾粮款、防疫物资的发放秩序,杜绝哄抢滋扰;二是协助地方官巡查棚屋区,督促落实消毒、饮水煮沸等防疫细则。待三县灾情稳定、疫势平息,再由兵部传令召回。”

殿外传来内侍高声传令的声音,将这道旨意迅速传向宫外。百官心中了然,此刻的禁军,既是秩序的屏障,也是防疫的第一道防线。

六月十五,南山城三县灾情基本解决,自从洪水退后,基本都是晴天。

原先残破不堪的村落在兵卒与百姓合力下,已经盖起了一座座金黄的土坯房,县里的青石板也被打扫得干干净净。

唯有沿街墙壁上那道浅浅的黄色横线,还清晰地留着洪水漫过的痕迹,无声诉说着不久前那场劫难。

田埂上,农人翻晒淤泥、浸泡稻种,只待播种;城门口石灰线犹存,却无往日紧张,太医们正交代后续事宜,隔离区已空,唯余艾草香。

叶尚书望着炊烟袅袅的村落,对李尚书道:“总算能给陛下递份安心折子了。”风过处,新插稻秧摇曳,透着希望。

六月十六日早朝,齐文轩对这一次救灾的朝臣都论功行赏了,最后他看着满朝文武朝臣,语气中既有对功绩的肯定,又含对女儿的疼惜:

“此次南山城大劫,昭食公主居功至伟。诸位都清楚,若非她提前预警,三县七万多百姓,怕是早已死伤过半,哪有今日灾后重建的安稳?”

他顿了顿,声音沉了几分:“可你们不知,这孩子在宫里,夜夜被梦魇缠扰,形容日渐憔悴,朕看在眼里,痛在心上。”

龙椅上的威仪淡去些许,多了几分为人父的温情,却又迅速转为决断:“所以朕决意,加封昭食公主为‘安齐公主’。”

他特意加重了“安齐”二字:“‘安’,是安抚万民、护佑平安;‘齐’,是我齐国的‘齐’。此封号,意在昭告天下:有安齐公主在,便能守护我齐国岁岁安宁、代代昌盛。”

说罢,他看向众臣:“此事关乎功过,更系国本,诸位爱卿,可有异议?”

殿内一时陷入微妙的寂静,朝臣们目光交错,神色各异。

有老臣捻着胡须暗自思忖:“安齐”二字,分量实在太重。公主尚是三岁孩童,这般将她与齐国国运牢牢绑定,未免太过沉重——日后国祚昌隆倒还好,若有半分波折,岂非要让一个稚子背负非议?

年轻些的官员却另有想法:三岁稚童能提前预警天灾,本就非寻常孩童可比。七万百姓安然无恙,这般功绩历朝罕见,用“安齐”二字彰显其功,合情合理。况且皇上既有此心,想必对公主身上那份护佑之力十分看重。

更有人低声议论:“历来封号多取美意,皇上此举,怕是既想嘉奖,又想借公主的福泽稳固民心——毕竟那七万生民的家人,此刻都念着公主的好呢。”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终究没人敢轻易出声反对。一来皇上语气已带决断,二来公主确有大功,三来“安齐”二字虽重,却也挑不出错处。最终,还是吏部尚书与户部尚书先躬身道:“陛下圣明,公主福泽深厚,担得起这封号。”

有了领头者,其余人便纷纷附和“陛下圣明!”

天骄殿,娇娇正与紫荷紫香商量着用黄瓜怎样做好吃的凉拌菜,解解解解馋,就听到殿外忽然传来太监尖细的唱喏:“圣旨到!”

来福脸上堆着笑,手里展开明黄圣旨,身后四个内侍端着锦盒、托盘紧随其后,里头的金银玉器隐约闪着光。他对着娇娇柔声道:“公主,接旨吧。”

娇娇一听,忙拉着紫荷等人“噗通”跪下,小身子伏在冰凉的金砖上,耳朵却支棱着。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昭食公主,慧根深种,灵秀天成。南山城大劫将至,公主先机预警,力挽狂澜,救下三县七万余生民,功庇家国,泽被苍生。朕心甚慰,特加封“安齐公主”,以彰其功。

钦此!”

圣旨念完,娇娇还趴在地上没回过神,小手指无意识地抠着地砖缝,安齐?这个封号一听就感觉很重,还不如昭食来得自在,那以后她还能想吃就吃不?会不会被人骂?

此刻娇娇的灵魂泛着一层金光,头上的紫气颜色又浓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