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外的冲突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短暂而猛烈,却在张晨风四人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回程的车上,气氛压抑而沉默。李壮和王磊脸色苍白,眼神中还残留着后怕和震惊。宋峰推着眼镜,眉头紧锁,似乎在飞速复盘刚才的每一个细节。
张晨风则望着窗外飞速倒退的夜景,心中波澜起伏,既有初次实战的悸动,也有对那个灰色世界的警惕和思考。
赵震山和苏墨一路无话,仿佛刚才只是带他们去看了场不入流的街头闹剧。
回到小院,赵震山没有立刻解散,而是让四人站好。
“感觉怎么样?”他冷冷地问,目光锐利地扫过每一张脸。
“刺……刺激……”李壮声音还有点发颤,“吓死我了……”
“妈的……真打起来啊……”王磊心有余悸。
宋峰深吸一口气:“冲突爆发点在于利益分配不均和信任缺失。对方战斗力评估:彪哥团伙平均武力值较高,但缺乏纪律;刘老四团伙乌合之众,不堪一击。我方介入时机和方式……有待商榷。”
张晨风沉默了一下,开口道:“看到了……也体会到了。光练不打,确实不行。”
赵震山哼了一声:“知道就好。练武不是为了好看,是为了关键时候能顶上去,能护住自己,护住身边的人。就你们今天这怂样,真遇上硬茬子,死都不知道怎么死!”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张晨风身上:“不过……你小子今天那一下,还算有点样子。反应快,下手狠,没犹豫。继续保持。”
这是极高的夸奖了。张晨风心中一凛,重重点头:“是!教头!”
“行了,滚回去睡觉!明天训练照旧!”赵震山挥挥手。
四人如蒙大赦,赶紧溜回宿舍。这一晚,注定无人安眠。
接下来的寒假训练,气氛悄然发生了变化。四人不再将训练视为单纯的苦差事,而是多了一份沉甸甸的紧迫感和实战意识。
尤其是李壮和王磊,挨揍时嗷嗷叫的抱怨少了,咬牙硬扛的时候多了,眼神里也多了一丝狠劲。他们不想再像在仓库外那样,成为需要被保护的对象。
刀法训练也更加投入。每一次劈砍、每一次突刺,都带着想象中与真实敌人搏杀的狠厉。木刀碰撞的“啪啪”声更加密集有力。
赵震山看在眼里,嘴上依旧骂得凶,但训练内容却开始加入更多实战应用技巧和应对多人围攻的战术配合,甚至开始讲解一些人体要害和一击制敌的狠辣手段(反复强调非生死关头不得使用)。荣叔偶尔会在一旁静静观看,并不插手,但眼神中多了一丝难以察觉的认可。
寒假余额飞速减少。在最后几天,赵震山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结业考核”,内容涵盖体能、拳脚、刀法、实战反应和战术配合,强度远超平时。
考核结束,四人累得几乎虚脱,但眼神却异常明亮。
他们能感觉到,这个寒假的魔鬼训练,让他们脱胎换骨。不仅仅是身体更强壮、招式更熟练,更是一种内在的自信和沉稳气质的提升。
赵震山看着瘫倒在地却咧着嘴笑的四人,破天荒地没有立刻开骂。他沉默了片刻,缓缓开口:
“李壮。”
“到!”李壮一个激灵,挣扎着站起来。
“力气见长,挨揍本事也见长。就是脑子还是不好使,冲动,莽撞!以后多动动脑子,别光用肌肉思考!听见没?”
“听见了!教头!”李壮大声应道,虽然被骂,但心里却美滋滋的,教头这是……在点评?
“王磊。”
“到!”王磊也赶紧爬起来。
“滑头!小聪明多!下盘还是飘!以后多练桩功,把根扎稳了!别老想着取巧!”
“是!教头!”
“宋峰。”
宋峰推了推眼镜,站直身体。
“脑子好使,算计多,但缺股子血性!真打起来,软绵绵的!以后对练,不准躲!跟李壮对练,练硬碰硬!听见没?”
宋峰嘴角微微抽搐了一下,看了一眼摩拳擦掌的李壮,硬着头皮道:“是,教头。”
最后,赵震山看向张晨风。
“张晨风。”
“到。”张晨风深吸一口气,站得笔直。
“有点样子了。”赵震山语气平淡,但评价却让其他三人羡慕不已,“劲力有点入门了,反应也快,肯动脑子。但是——”他话锋一转,“别飘!差得远呢!基础还得砸!尤其是刀法,匠气太重,灵性不足!以后多跟你师父请教‘意’的东西,别光练‘形’!”
“是!教头!”张晨风心中凛然,将每一个字都记在心里。
这简短的“结业评语”,虽然依旧犀利,却让四人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和暖意。这是教头第一次如此“正式”地肯定他们的进步,并指出未来的方向。这意味着,他们真正被纳入了这个严酷却令人向往的师门体系。
寒假训练正式结束。离开小院前,荣叔单独叫住了张晨风,递给他一本薄薄的、纸张泛黄的手抄本。
“拿去,没事翻翻。”荣叔语气平淡,“上面有些关于‘意’和‘发力’的粗浅心得,对你练刀有点帮助。看不懂的,先记着,以后慢慢体会。”
张晨风双手接过,入手微沉。他翻开一看,里面是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配着一些简单却意境深远的图解,正是他目前最渴求的东西!
“谢谢师父!”他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
“嗯。”荣叔摆摆手,“开学了,心思多放学习上。功夫不急。”
“是!”
带着满满的收获和一身酸痛,四人告别了小院,迎来了高二的下半学期。
开学后,校园生活重回正轨。但经历了寒假的淬炼,四人的气质都有了微妙的变化。走路更加沉稳,眼神更加锐利,彼此间的默契也更深。他们不再仅仅是同学,更是经历过严格训练和微小“实战”的师兄弟。
“机友社”的生意再次启动。有了寒假期间的规划和系统升级,运营更加顺畅高效。线上预约小程序上线后,大受欢迎,订单处理速度和客户满意度显着提升。徐浩的“浩哥快修”虽然还在运营,但似乎也意识到正面竞争不过,转而主打更低端的价格战,客户群体与“机友社”逐渐区分开来,形成了某种微妙的平衡。
张晨风将更多日常运营工作交给李壮、王磊和宋峰打理,自己则专注于技术难点和战略规划,腾出更多时间投入学习和……研读师父给的那本手抄本。
手抄本里的内容深奥晦涩,远超他目前的认知水平。很多关于“意守丹田”、“气贯四梢”、“形断意连”的描述,玄之又玄,难以理解。但他并不气馁,每天抽时间静心揣摩,结合自身站桩和练拳的体会,慢慢咀嚼,竟也偶有所得,尤其是对刀法的理解,渐渐多了一份难以言喻的“灵性”,出刀更加流畅自然,少了几分刻意和僵硬。
夜训改为每周两次,强度依旧,但内容更加侧重于技巧的打磨和实战应用的深化。赵志刚偶尔会带来一些新的训练器械或者设置一些复杂的障碍环境,模拟不同场景下的格斗应对。苏墨出现的频率也高了一些,有时会在一旁安静地记录数据,或者与赵震山低声交流几句。
平静而充实的日子一天天过去。张晨风感觉自己像一块贪婪的海绵,疯狂吸收着知识、技能和力量,每一天都在成长。
然而,他并不知道,一场更大的风波,正在悄然酝酿。
这场风波,将不仅仅考验他的武力,更将考验他的智慧、心性和……他一直试图理清的情感纠葛。
高二下学期的乐章,刚刚奏响,更复杂的旋律,已暗藏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