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九月的京城,秋意渐浓。清北园里的梧桐叶开始泛黄,晨风吹过已带着几分凉意。

张晨风坐在宿舍里,仔细审阅着上个月的投资报表。七个项目,八十万资金,这对一个大学生来说已是相当大胆的布局。

风哥,你这投资版图扩张得够快啊。刘垚一边穿外套一边说,不过这么多项目,你管得过来吗?

张晨风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确实有点吃力。所以得找更优质的项目,不能广撒网。

正说着,手机响了,是宋峰从省城打来的。

晨风,我这边有个项目你可能会感兴趣。宋峰的声音透过电话传来,背景还有实验室仪器的嗡嗡声,我们学校有个团队在研发搜索引擎算法,现在遇到资金困难...

张晨风立刻坐直了身子。搜索引擎!这可是互联网的入口级应用,未来的想象空间巨大。

具体什么情况?他急切地问。

团队带头人是我的师兄,叫李维,在理工大计算机实验室待了五年了。宋峰介绍道,他们做的这个算法,据说比现有的搜索技术效率提升30%以上。

张晨风心动了。但他也清楚,在2009年做搜索引擎,要面对的是度娘这样的巨头,风险不小。

这样,我明天就买票去省城,当面聊。

第二天下午,张晨风踏进了省城理工大学的校门。这座以工科见长的学校处处透着务实的气息,梧桐大道上随处可见抱着书本行色匆匆的学生。

宋峰早已在计算机系楼前等候。他带着张晨风穿过长长的走廊,来到一间挂着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牌子的房间前。

推开门,眼前的景象让张晨风有些惊讶。不到二十平米的实验室里堆满了书籍和设备,白板上写满了复杂的数学公式。三个年轻人正围在一台老式电脑前争论着什么,连有人进来都没注意到。

李师兄。宋峰叫了一声。

其中一个戴着黑框眼镜、头发有些凌乱的年轻人抬起头。他看起来二十七八岁年纪,白大褂上还沾着咖啡渍。

宋峰啊,这位是?李维推了推眼镜,目光落在张晨风身上。

这就是我跟你提过的张晨风,清北的,对你们的项目很感兴趣。

李维的眼睛一下子亮了,急忙起身握手:你好你好!没想到你这么年轻...

实验室其他两个成员也围了过来。经过介绍,张晨风了解到这个团队除了李维,还有专攻算法优化的陈晨和负责数据处理的赵静。三人都是理工大的博士生,在这个项目上已经投入了两年时间。

我们研发的是一种基于语义分析的搜索算法。李维激动地打开电脑演示,你看,同样的关键词,我们的结果相关性比传统引擎高很多。

张晨风仔细观看着演示。虽然界面还很粗糙,但搜索结果的准确度确实令人惊讶。他注意到一个细节:这个算法对长尾关键词的处理尤其出色。

技术很厉害,张晨风肯定地说,但你们考虑过商业模式吗?

这个问题让三人面面相觑。最后还是赵静开口:我们...我们主要精力都放在技术研发上...

张晨风心里有数了。典型的学院派团队,技术过硬但缺乏商业思维。不过这反而是个机会——正因为如此,他们才需要投资人的帮助。

能看看你们的代码库吗?张晨风问。

陈晨打开一台服务器,展示他们的代码架构。张晨风虽然不是技术专家,但也能看出这个系统的复杂性。特别是那个核心算法模块,注释写得非常详细。

我们最近在优化分布式计算这一块,陈晨指着一段代码说,但是服务器成本实在撑不住了...

张晨风注意到实验室角落里堆着几台已经停用的服务器,心里明白了他们的困境。

傍晚,张晨风请三人在学校附近的小餐馆吃饭。几杯啤酒下肚,李维的话多了起来。

不瞒你说,我们最近真的快撑不下去了。李维苦笑着,实验室的经费只够维持基本运转,我们自己垫了不少钱...

陈晨接话:上周还有家公司想买我们的算法,出价五十万。但我们舍不得卖,这是我们的心血啊!

张晨风默默听着,心里在快速盘算。五十万在2009年不是小数目,但这团队宁愿继续苦撑也不愿卖掉技术,说明他们对自己的项目很有信心。

如果我投资一百万,占30%的股份,你们觉得怎么样?张晨风突然说。

三人同时愣住了。李维的筷子掉在桌上:一...一百万?

不过有个条件,张晨风继续说,你们要组建正式的公司,不能再待在实验室里小打小闹。

赵静最先反应过来:你的意思是...让我们创业?

没错。张晨风点头,技术再好,没有商业化也是白搭。我可以帮你们找办公场地,组建团队,但你们要全身心投入。

晚饭后,张晨风独自在理工大的操场上散步。

秋夜的星空格外清澈,他的内心却在激烈斗争。一百万对他来说不是小数目,几乎是全部可用资金。但如果这个项目成功,回报可能是数十倍甚至上百倍。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宋峰发来的短信:「李师兄他们很靠谱,技术确实厉害。就是太书生气了,需要有人推一把。」

这条短信让张晨风下定了决心。第二天一早,他找到李维团队,提出了更具体的方案:

第一笔资金五十万,用于组建公司和租赁办公场地;

六个月后根据进展决定是否追加投资;

张晨风请王晓曦协助处理公司注册等事宜;

团队要制定明确的商业化时间表。

我们接受!李维激动地握住张晨风的手,谢谢你给我们这个机会!

回京城的列车上,张晨风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心里既兴奋又忐忑。这是他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投资,也是风险最高的一笔。但他相信,在互联网时代,搜索技术永远是皇冠上的明珠。

一周后,在张晨风的协助下,智搜科技在省城高新区正式注册成立。李维团队搬出了实验室,在写字楼里拥有了第一个真正的办公室。

王晓曦专门跑去省城帮忙,回来后向张晨风汇报:团队士气很高,就是...太技术化了,连买个办公桌椅都要讨论半天性价比。

张晨风笑了:这才是做技术的人该有的样子。

十月份,智搜科技推出了第一个测试版本的搜索引擎,虽然界面简陋,但核心技术已经引来了业内关注。更让张晨风惊喜的是,李维团队在原有算法基础上,又开发出了面向移动端的轻量级版本。

这是个金矿啊。苏晚晴在试用后评价道,不过要小心巨头的模仿。

张晨风何尝不知道这个风险。但他更清楚,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领先半步就是胜利。

几天后的的某个深夜,张晨风收到李维发来的长邮件,详细汇报了技术进展和面临的挑战。在邮件结尾,李维写道:

感谢你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这份知遇之恩,我们团队永远铭记。

看着这行字,张晨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笔雪中送炭的投资,也许会成为他重生以来最正确的一个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