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北京,秋意正浓。张晨风坐在清华图书馆的角落里,面前摊开着几份投资报告。经过几个月的摸索,他的“种子基金”已经初具规模,但距离他心目中的理想状态还有很大差距。
“风哥,你看这个项目怎么样?”王晓曦递过来一份商业计划书,“是一个做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团队,负责人叫雷浩。”
张晨风接过计划书,随手翻了几页,突然愣住了。雷浩?这个名字在前世的记忆里有着特殊的分量。
如果他没记错,这个雷浩后来创办的公司,在移动操作系统领域掀起过不小的波澜。
“这个团队在哪里?”张晨风急切地问。
“就在上关村,租了个小办公室。”王晓曦有些意外地看着他,“你怎么这么感兴趣?”
张晨风没有解释,只是说:“安排见面,越快越好。”
两天后,张晨风在上关村一栋破旧的写字楼里见到了雷浩。
这是一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穿着简单的格子衬衫,眼镜后的目光却异常锐利。办公室很小,只有五六个人,但每个人都在专注地敲代码。
“张总是吧?”雷浩起身握手,语气不卑不亢,“听说你对我们的项目感兴趣?”
张晨风环顾四周,墙上贴满了技术架构图和产品路线图。虽然条件简陋,但能感受到团队的专注和热情。
“能介绍一下你们在做的东西吗?”张晨风问。
雷浩打开一台笔记本电脑,开始演示他们的操作系统原型。张晨风越看越心惊——这个系统虽然还很粗糙,但很多设计理念已经相当超前,特别是对触摸屏的优化,完全不像2009年的水平。
“我们做的是真正的移动操作系统,”雷浩语气坚定,“不是基于Linux的改版,而是从头开始设计,专门为智能手机打造。”
演示结束后,张晨风陷入沉思。他清楚地记得,前世雷浩的团队因为资金问题,最终被一家大公司收购,技术也被雪藏。如果现在投资他们,或许能改变这个结局。
“你们需要多少资金?”张晨风问。
雷浩和团队成员交换了一个眼神:“两百万,出让20%的股份。”
这个要价在2009年堪称天价。王晓曦在一旁直皱眉头,但张晨风却笑了。
“我可以投三百万,只要15%的股份。”张晨风说,“但我有两个条件。”
雷浩愣住了:“什么条件?”
“第一,核心技术要对我的其他投资公司开放,按市场价授权使用。”张晨风说,“第二,下一轮融资我有优先投资权。”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雷浩团队的成员都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这样的条件简直太优厚了,优厚得让人不敢相信。
“为什么?”雷浩直视着张晨风的眼睛,“你为什么这么看好我们?”
张晨风笑了笑:“因为我相信,未来的智能手机市场,需要真正为移动而生的操作系统。而你们,正在做这件事。”
谈判进行得很顺利。雷浩团队被张晨风的诚意打动,很快就接受了投资条件。签约那天,张晨风特意带了一瓶红酒。
“雷总,”举杯时张晨风说,“我不会干涉你们的日常运营,但如果有需要,随时可以找我。”
雷浩重重地点头:“张总,这份知遇之恩,我们团队铭记在心。”
投资完成后,张晨风果然信守承诺,除了每月一次的进度汇报,从不干涉团队运营。但这不代表他不关心项目进展。他通过王晓曦安排了一个项目经理,专门负责与雷浩团队的对接,确保信息畅通。
十一月初,雷浩团队遇到了第一个难关。他们研发的操作系统在适配一款新型芯片时出现了严重bug,导致项目进度严重滞后。
“需要帮忙吗?”张晨风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打电话问。
“不用,”雷浩的声音有些疲惫,“我们能解决,就是需要点时间。”
张晨风没有多问,只是让王晓曦给团队送去了一批最新的开发设备和几箱红牛。这个小举动让雷浩团队十分感动。
“张总和其他投资人不一样,”雷浩在团队会议上说,“他是真的懂技术,也真的信任我们。”
转折点出现在十一月底。一家国外科技公司发布了新一代智能手机,其操作系统与雷浩团队的设计理念惊人地相似。团队士气一度十分低落,觉得自己的创新被“抄袭”了。
张晨风得知后,专门跑去上关村给大家打气:“这说明你们的思路是对的,走在了时代前沿。现在要做的不是沮丧,而是加快速度,抢占市场。”
这番话让团队重拾信心。雷浩后来在日记中写道:“张总不仅给了我们资金,更给了我们方向和信心。”
年底,张晨风整理投资报表时,特意把对雷浩团队的投资单独列为一栏,命名为“星火计划”。苏晚晴看到后很好奇:“为什么叫星火?”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张晨风说,“我相信这支团队,能点燃整个移动互联网的未来。”
事实证明,张晨风的眼光没错。次年春天,雷浩团队的操作系统测试版一经发布,就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更让人惊喜的是,他们还在系统中集成了张晨风其他投资公司的技术,形成了协同效应。
“张总,”在一次进度汇报会上,雷浩激动地说,“我们的系统现在每天新增用户超过一千人!”
张晨风欣慰地笑了。这笔投资不仅带来了经济回报,更重要的是,他帮助一个优秀的团队实现了梦想。
随着“星火计划”的成功,张晨风在投资圈的名气也逐渐传开。越来越多创业者主动找上门来,希望获得他的投资。但张晨风始终保持着谨慎的态度,只选择那些真正有技术含量和创新精神的团队。
“投资不是撒钱,”他在一次分享会上说,“是播种。要选对种子,选对土壤,还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成长。”
而雷浩团队,就是他播下的最成功的一颗种子。这颗种子,正在移动互联网的沃土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