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第20章 小满的蝉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小满刚过,蝉鸣就迫不及待地钻进药圃。陈砚之正在给新栽的金银花搭架子,指尖被藤蔓上的细刺扎了下,渗出血珠也没在意——他正盯着架子下那丛刚冒头的三七,叶片嫩得能掐出水,是去年从云南带回来的品种。

“这三七得搭遮阴棚,怕晒。”祖父搬着竹篾从屋里出来,额角的汗珠顺着皱纹往下滑,“你太爷爷当年在滇西行医,就说这药材认地,换了水土得慢慢调。”

陈砚之应着,接过竹篾开始编棚子。竹条在他手里翻飞,很快就搭出个拱形的架子,像给三七撑起把绿伞。“前几天出版社说,药膳集加印了,还想约我写本《时令采药记》,把咱们药圃里的故事写进去。”

“写吧。”祖父蹲在三七旁,用小铲子松着土,“让城里孩子知道,药不是从药盒里长出来的,是从土里刨出来的,带着日头和露水的气儿。”

正说着,巷口传来自行车铃铛声,是张奶奶的孙子小宇,背着书包跑进来:“陈医生,我奶奶说她膝盖又疼了,您给的膏药快用完了。”

陈砚之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土:“我去配新的,你先帮我看着这棚子,别让鸡啄了三七苗。”转身进了药房,药柜上的铜秤晃了晃,他抓了独活、牛膝、细辛,又从陶罐里舀出些蜂蜡和香油,在砂锅里慢慢熬。药香混着蜡油的甜香飘出来,小宇踮着脚在门口看,眼睛瞪得溜圆。

“这是你太爷爷传的法子,”陈砚之搅着药膏,“用芝麻油浸药材,文火熬三个时辰,去渣后加蜂蜡,专治老寒腿。”他舀了点药膏抹在纸上,凉透后递给药宇,“回去让奶奶贴在膝盖上,记得先烤热了再贴,更管事。”

小宇接过药膏,鼻尖还沾着点药渣末:“陈医生,我长大也想学制药,就像你一样。”

祖父在药圃里听见了,笑着喊:“好啊,等你放暑假,来药圃学认药,先从蒲公英认起,开黄花的是它,贴地长的也是它,就看你能不能认全。”

蝉鸣渐密,阳光透过遮阴棚的缝隙落在三七叶上,碎成点点金斑。陈砚之看着小宇蹦蹦跳跳的背影,忽然觉得那本《时令采药记》有了新写法——不必全是药材图谱,不如记下每个节气里的小事:春分采茵陈时沾的露水,夏至晒艾草时闻的焦香,秋分收山楂时染的红指印,冬至熬膏时守的炉火。

祖父不知何时站在他身后,手里捏着片晒干的陈皮:“你太爷爷的医案里写,行医就像种药,急不得。你看这陈皮,放得越久越香,故事也得慢慢酿。”

陈砚之望着药圃里层层叠叠的绿意,金银花的藤蔓正顺着架子往上爬,卷须缠着竹篾,像在悄悄系着什么。他忽然明白,所谓传承,就是让每片叶子记得阳光的温度,每段藤蔓缠着前人的手温,让后来者顺着这温度,能摸到时光里的药香。

傍晚收工时,他在笔记本上写下第一行字:“小满,蝉鸣始,三七遮阴,膏药治膝,小宇说想学药。”笔尖划过纸页,留下浅浅的痕,像种子落进了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