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第52章 小雪的鹿茸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小雪这天,天空飘起细碎的雪粒,落在葆仁堂的青瓦上,积起薄薄一层白。陈砚之正在药柜后整理药材,将切片的鹿茸小心放进锦盒里,那琥珀色的断面泛着油脂光泽,凑近闻,有股醇厚的腥香,带着草木的温润。

“砚之,之前那个先天体虚的小姑娘来了,你去看看。”爷爷的声音从诊室传来,手里捧着个暖手炉,热气从铜缝里丝丝缕缕冒出来。

陈砚之赶紧放下锦盒,快步走到前院。女孩裹着件新做的棉袄,由母亲牵着,小脸比上次红润了些,虽然还是瘦小,眼神却亮了些。“医生,谢谢您的药,孩子这半个月没感冒,吃饭也能多吃小半碗了。”母亲脸上带着笑意,眼角的细纹舒展开不少。

陈砚之让女孩坐在诊椅上,伸手搭脉。脉象比上次有力了些,不再像断线的丝线,只是依旧偏细。他又看了看女孩的舌苔,淡白中透出点粉红,比之前有了生气。“现在晚上还起夜吗?手脚暖和些了吗?”

女孩小声说:“起夜少了,手脚也没那么冰了,就是跑快了还是有点喘。”

母亲补充道:“她还是不爱动,说腿软,而且这几天说总觉得腰后面有点酸。”

陈砚之心里有了数。《汤药经残卷》里说“先天不足,久补需兼填精”,女孩脾肾渐有起色,但肾精仍亏,才会腿软腰酸。之前的固本汤以补气健脾为主,现在该加些温补肾精的药了。

他走到药柜前,目光落在那盒鹿茸上。鹿茸是补肾阳、益精血的良药,《本草纲目》说它“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健骨”,正适合女孩这种肾精亏虚的情况。但鹿茸性温热,女孩脾胃刚有好转,用量必须谨慎。

结合残卷里的“添精汤”方意,他写下:人参5克(另煎)、黄芪10克、炒白术8克、山药12克、枸杞子10克、茯苓10克、当归6克、杜仲5克、鹿茸1克(研末冲服)、炙甘草5克、陈皮3克。写完后,他特意在“鹿茸1克”旁画了个圈——1克的量既能补精,又不会太过燥热,适合长期服用。

爷爷这时走进来,翻看了女孩之前的药方,又摸了摸她的后颈:“颈后还是偏凉,肾精亏虚的孩子,往往阳气不达四末。你加鹿茸是对的,但可以再加2克肉桂,引火归元,让阳气能温煦到全身。”

陈砚之点点头。肉桂辛甘大热,能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少量使用能增强鹿茸的温肾之力,又能推动气血运行,让补药的效力更好地发挥。他立刻添上“肉桂2克”,又想起女孩说“跑快了喘”,那是肺气不足,黄芪既能补气,又能益肺,之前用10克,现在可加至12克,兼顾补肺气。

“《汤药经残卷》说‘填精需防滋腻’,”爷爷看着药方说,“你用陈皮理气,就是怕鹿茸、人参太过滋腻碍胃,这点考虑得周到。孩子脾胃弱,补药再多,吸收不了也是白搭,得让药‘走得动’才行。”

陈砚之抓药时,特意把鹿茸放在研钵里仔细研成粉末,看着那细腻的棕黄色粉末,心里想着——这一点点药末里,藏着的是推动生命生长的力量,得像小雪滋润土地那样,温柔地渗入身体。他把鹿茸粉单独包好,叮嘱女孩母亲:“这鹿茸粉要用热药汁冲开,搅匀了喝,别让孩子直接吞,免得呛着。”

药煎好后,颜色比上次稍深些,药香里多了鹿茸的醇厚。女孩喝了一口,皱了皱眉,却还是慢慢咽了下去。“比上次的药好像有点不一样的味道。”

“这是帮你长力气的药,”陈砚之笑着说,“喝一段时间,就能像别的小朋友一样跑跳了。记得每天早上晒晒太阳,晒后背,能帮着药起效。”

母亲小心翼翼地收好药包,再三道谢:“您这么细心,我们真是遇到好医生了。”

傍晚,雪停了,夕阳把雪地染成金红色。陈砚之坐在暖炉边,翻着《汤药经残卷》,爷爷凑过来说:“治先天不足,就像培育幼苗,春天要浇水(补气),夏天要施肥(填精),循序渐进,才能让根扎得深。你今天加鹿茸,就是到了该施肥的时候。”

陈砚之在笔记本上写道:“小雪,用鹿茸填精。《汤药经残卷》说‘精足则神旺’,鹿茸像冬日的暖阳,慢慢焐热亏虚的肾精。加肉桂引火归元,陈皮防滋腻,原来补药也需要‘调和’,就像小雪要盖层薄雪,既保护幼苗,又不压坏它。爷爷说,治病的耐心,比药方更重要。”

药柜上的鹿茸锦盒在暮色里泛着柔和的光,陈砚之看着它,忽然觉得,那些看似枯燥的药材和方剂,其实都藏着对生命的敬畏——就像这小雪,看似寒冷,却在悄悄孕育着来年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