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第54章 冬至的羊肉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冬至这天,葆仁堂的门槛上积了层薄雪,踩上去软软的。陈砚之正在后院劈柴,斧头落下,木柴“咔嚓”裂开,溅起细小的雪沫。厨房里飘来羊肉的香气,混着当归、生姜的味道,暖融融地裹住了整个院子。

“砚之,进来歇歇,羊肉汤快好了。”爷爷的声音从厨房传来,带着笑意。

陈砚之擦了擦额头的汗,刚走进堂屋,就见那先天体虚的小姑娘和她母亲站在诊室门口。女孩穿着件鹅黄色的新棉袄,小脸圆了些,眼睛亮晶晶的,见到陈砚之,竟主动跑过来:“陈医生,我娘说今天冬至,给您送碗饺子。”

她手里捧着个青花碗,里面盛着热腾腾的饺子,冒着白气。母亲笑着说:“这孩子喝了您三个月的药,现在跟换了个人似的,能跑能跳,吃饭也香,头发都黑了些。今天冬至,想着给您送点饺子,表表心意。”

陈砚之接过碗,心里暖烘烘的。他让女孩坐下,再次搭脉——脉象平和有力,像初春解冻的溪流,沉稳而流畅。舌苔淡红,津液充足,再看她的指甲,也透着健康的粉色。“现在觉得力气怎么样?天这么冷,还怕冷吗?”

“不怕冷了!”女孩声音响亮,“昨天我还跟哥哥堆了个大雪人,一点都不觉得累。”

母亲补充道:“就是有时候还是有点挑食,不爱吃青菜,而且她说晚上偶尔会做梦。”

陈砚之点点头。《汤药经残卷》里说“冬至一阳生,此时进补,最宜温肾助阳,兼调脾胃”。女孩脾肾已健,精血渐充,到了巩固疗效的时候。冬至阳气初生,此时用些温补的药膳,比汤药更易坚持,也更贴合“天人相应”的道理。

他走到药柜前,写下一个药膳方:羊肉250克、当归10克、生姜3片、红枣5枚、山药30克、莲子15克、枸杞子10克。“这方子不用煎药,用来炖汤喝就行,”他对女孩母亲说,“羊肉性温,能补气血、暖脾胃;当归、红枣补血;山药、莲子健脾;枸杞子补肾,刚好适合冬至进补。”

爷爷这时从厨房出来,手里端着两碗羊肉汤,笑着说:“我正炖着羊肉汤呢,砚之这方子,跟我想到一块儿去了。”他把一碗递给女孩母亲,“尝尝?冬至喝羊肉汤,暖和一冬天。”

女孩母亲接过汤,喝了一口,连声说:“真香!陈医生,这汤要多久喝一次?”

“每周喝一次就行,”陈砚之说,“不用太频繁,补得太过反而不好。另外,她不爱吃青菜,可以把青菜切碎了放进汤里,既不影响味道,又能补充维生素。”

爷爷看着女孩,忽然说:“孩子晚上做梦,是心神稍虚,汤里可以加3克合欢花,既能安神,又带着点甜味,孩子不会反感。”

陈砚之立刻在方子上添上“合欢花3克”。合欢花能解郁安神,《神农本草经》说它“主安五脏,和心志,令人欢乐无忧”,加在汤里,既能改善睡眠,又能让药膳带着淡淡的花香,孩子更容易接受。

“《汤药经残卷》里说‘药食同源,汤粥最宜久服’,”爷爷对陈砚之说,“这孩子的病,到了现在,用药膳调理比汤药更合适。药能治病,食能养人,两者结合,才能让身体真正壮起来。”

陈砚之点点头,心里想着——从最初的固本汤,到加鹿茸填精,再到用阿胶滋阴,如今换成羊肉药膳,就像看着一棵小树,从需要支架扶持,到慢慢扎根土壤,最终能在阳光下自由生长。

女孩捧着碗饺子,小口小口地吃着,脸上沾了点汤汁,像只满足的小猫。“陈医生,你的药不苦,汤也香。”

“等开春了,你就不用喝药了,”陈砚之笑着说,“到时候多出来跑跑,晒晒太阳,就能长得高高的。”

傍晚,女孩母亲带着孩子离开,雪地里留下一串小小的脚印。陈砚之站在门口,看着她们的背影,心里充满了成就感。爷爷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这孩子能好起来,不光是药的功劳,更是你用心的结果。医道不只是开药,更是懂得什么时候该用药,什么时候该用食,什么时候该放手让身体自己恢复。”

陈砚之翻开笔记本,写道:“冬至,用羊肉药膳调理。《汤药经残卷》说‘冬藏精,食养为先’,羊肉像团炭火,在冬至这天点燃阳气。加合欢花安神,青菜补维生素,原来调理身体就像做饭,要五味调和,才能恰到好处。爷爷说,最好的医生,是能让患者慢慢离开药罐的人。”

厨房里的羊肉汤还在咕嘟作响,香气弥漫在整个堂屋。陈砚之看着窗外的雪,忽然觉得,所谓传承,不只是记住那些药方和理论,更是学会用耐心和智慧,去守护每一个生命的成长——就像这冬至的阳光,虽然微弱,却带着笃定的温暖,预示着春天终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