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第249章 鸽哨引归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白鸽在前面飞一阵就停在枝头等,翅膀扑棱得带起风,把陈砚之的铜哨音都搅得发颤。刘寡妇攥着药书,鞋上的泥点子溅到裤脚,却顾不上拍——她另一只手紧紧牵着婆婆,老太太的拐杖在石子路上敲出“笃笃”声,每一下都像敲在人心尖上。

“他当年总说,这鸽子认路,比狗还灵。”老太太突然开口,声音有点哑,“临走前一晚,他给鸽子喂小米,我就蹲在旁边看,说‘你要是敢不回来,我就把你的药碾子劈了当柴烧’。”说到这儿她自己先笑了,眼角的皱纹堆成朵菊花,“结果他还真信了,药碾子到现在还在灶房角落摆着,擦得比锅盖还亮。”

刘寡妇突然停下脚,从兜里掏出个布包,打开是块干硬的饼:“这是我每天往山里头扔的,总想着万一他饿了呢……”饼上还留着牙印,“昨儿发现饼总在原地,还以为是被野狗叼走了,原来……”

“是我让鸽子叼走的。”陈砚之在旁边接话,铜哨在指间转着圈,“老郎中怕你们起疑,就让鸽子只叼饼不碰别的。前儿我见鸽子腿上沾着点芝麻,还纳闷山里哪来的芝麻,现在总算明白了。”

张屠户扛着药书走在最后,突然“哎哟”一声蹲下去,从鞋里倒出颗石子:“这老东西,藏得够深!去年他托人捎话,说在邻县开了家药铺,我还以为是骗子,把人轰出去了三次!”

“他那药铺叫‘归燕堂’,对吧?”陈砚之突然笑了,“上次去邻县送药材,见过那招牌,掌柜的左眉上有颗痣,总爱坐在柜台后翻本蓝皮书,我当时就觉得眼熟。”

老太太的拐杖顿了顿:“归燕堂……他年轻时总说,燕子认家,人也该认。”说着突然加快脚步,拐杖敲得石子路“笃笃”响,像在赶什么要紧的时辰。

转过山坳,就见路边站着个老汉,背果然有点驼,手里攥着个鸽笼,笼门敞着。白鸽“扑棱”一下飞进去,落在他胳膊上。他抬头看见这边,手突然抖起来,鸽笼“哐当”掉在地上,里面的小米撒了一地。

“你还知道回来?”老太太先开的口,声音硬邦邦的,眼泪却顺着皱纹往下淌。

老汉张了张嘴,半天没说出话,突然蹲下去捡鸽笼,手指在笼门上摸来摸去——那笼门的木头上,刻着只歪歪扭扭的桃花,跟刘寡妇婆婆绣的一模一样。“我……我怕你还在气……”

“气?”老太太用拐杖戳他后背,“我气你把药书藏石缝里!气你让鸽子叼饼不让人捎信!气你……”话说到一半,却伸手把他从地上拽起来,“回来就好,灶房的药碾子还等着你来碾药呢。”

刘寡妇突然“噗嗤”笑出声,举着药书跑过去:“爹!您这书上记的‘桃花膏’,我试了好几次都不对,原来少了野蜂蜜!”

老汉接过药书,指尖抚过封面的药葫芦,突然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里面是块用油纸层层裹着的东西。打开一看,是块干得硬邦邦的桃花糕,上面的花瓣还看得清:“那年瘟疫,我在山里找药,就靠这个撑着……总想着回来给你娘俩做新鲜的。”

陈砚之吹了声铜哨,哨音在山坳里打了个旋,惊起一群麻雀。张屠户拍着他的肩膀笑:“这哨子响得值!比你给人扎针还管用!”

二柱子蹲在地上数小米,突然喊:“哎?这小米里混着红豆呢!”

老太太弯腰捡起颗红豆,往老汉手心里一放:“你当年说,红豆相思,撒在药里能治心病。”

老汉攥紧红豆,手背上的青筋突突跳:“当年我在山里摔断腿,是个采药的姑娘救了我,她说她爹是熬糖的,教我用野蜂蜜配桃花,说能安神……”他指着远处的炊烟,“我在邻县开铺,就是想攒够钱,把你们接过去,再不用守着这穷山沟……”

“谁稀罕你的钱。”老太太把拐杖塞给他,“赶紧扛着,回家给我熬桃花膏,用新收的小米。”

夕阳把一行人影子拉得老长,老汉扛着拐杖走在中间,左边是拄着他胳膊的老太太,右边是捧着药书的刘寡妇,嘴里还念叨着药方子。陈砚之跟在后面,铜哨在兜里轻轻晃,铃铛声混着远处的鸽哨,像在哼支老调子——原来这世间的路再远,只要心里记着归途,总有哨音能把人引回来。

张屠户突然撞了撞陈砚之的胳膊:“哎,你说这老郎中藏着这么好的药书,咋不早拿出来?”

陈砚之望着前面那三个互相搀扶的背影,摸了摸兜里的铜哨:“有些东西啊,得等对的时辰,遇着对的人,才肯露面。就像这桃花,非得等春风吹到山坳里,才肯全开呢。”

晚风掠过树梢,带起阵桃花香,铜哨的铃铛声在风里荡开,远远听着,竟像是谁在轻轻唱:“回家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