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第260章 薄荷香里的算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陈砚之刚把薄荷收进布包,院门外就传来一阵“哒哒”的马蹄声,紧接着是个脆生生的嗓门喊:“陈爷爷!陈爷爷!”

抬头一看,是镇上药铺的小徒弟栓柱,正牵着匹枣红马,马背上搭着个鼓鼓囊囊的蓝布包。见了陈砚之,他从马背上蹦下来,抹了把汗说:“可算找着您了!我师父让我送药来,说您前儿订的那批薄荷脑,今儿刚提炼好。”

“辛苦你跑一趟。”陈砚之接过布包,解开绳结一看,里面是十几个小瓷瓶,瓶身贴着标签,写着“薄荷脑·上等”。他笑着掂量了下,“你师父的手艺越发好了,这提炼得够纯。”

栓柱挠挠头,嘿嘿笑:“我师父说,这可是给王婶备的,不敢含糊。对了陈爷爷,刚才路过王大爷家,见他正往车上装东西,说要去城里卖新收的绿豆,还问您要不要捎点啥?”

“不用啦,家里的绿豆还够吃。”陈砚之把瓷瓶放进药箱,“倒是你,跑这一趟渴了吧?来,喝碗薄荷水。”

正说着,院墙外传来王强媳妇的声音:“陈大夫在家不?”栓柱刚端起碗,一听这声赶紧放下:“呀,是王婶!我师父还让我问问,上次那批安胎药吃着咋样,要不要再添几味?”

王强媳妇掀着帘子走进来,手里挎着个竹篮,篮里铺着块红布,放着几双绣好的虎头鞋,针脚密密实实的。“刚听见院里有动静,就猜是您这儿来人了。”她笑着把篮子往桌上一放,“给小石头做的,天冷了,脚得保暖。”

陈砚之拿起一只鞋看:“你这手艺,比镇上绣坊的还好!小石头见了准高兴。”

“瞎绣着玩呗。”王强媳妇脸上泛着红,“说正事——那安胎药真管用,这两天不怎么吐了,饭量也上去了。我家王强非让我送点绿豆糕过来,说谢您上次的方子,这是他托人从城里买的,老字号的,甜而不腻。”

栓柱在旁边插了句:“王婶要是觉得药还行,我师父说可以再调调方子,加些白术、山药,补补脾胃。”

“可得麻烦你师父了。”王强媳妇点头,“我这不是怕总麻烦陈大夫嘛,您这儿事多。”

“麻烦啥呀。”陈砚之摆摆手,“你忘了,上次给你把脉,说你有点气血不足,正好让栓柱带回去让他师父看看,加两味补血的药。”他转向栓柱,“记着啊,加当归和枸杞,用量别太猛,温和点。”

栓柱掏出个小本本记着:“当归三钱,枸杞五钱,对吧?我记着了。”

王强媳妇突然想起啥,拍了下手:“对了陈爷爷,昨儿王强从城里回来,说看见县太爷的轿子往咱们这儿来了,还带了不少随从,您知道是啥事儿不?”

“县太爷?”陈砚之皱眉,“没听说有公事啊。”栓柱突然一拍大腿:“我知道!前儿听药铺掌柜说,县太爷的小公子总尿床,找了好几个大夫都没治好,八成是来请您的!”

“净瞎说。”陈砚之笑骂一句,“我这乡下大夫,哪能治县太爷家的病。”话虽这么说,却拿起药箱钥匙在手里转着圈。

王强媳妇抿着嘴笑:“陈大夫就别谦虚了。上回李家庄的二柱子,尿床到十岁,不就是您给看好的?用的还是您自己配的‘缩泉散’,我家王强还帮您采过药材呢。”

正说着,院门口传来一阵马蹄声,比刚才栓柱那匹马气派多了。小石头从屋里跑出来喊:“爷爷!外面有好多官差,还有个戴乌纱帽的!”

陈砚之站起身,理了理衣襟:“该来的总会来。王强媳妇,你先回吧,免得官差见了麻烦。栓柱,你也赶紧把药箱收拾好,别在这儿凑热闹。”

王强媳妇把虎头鞋往小石头怀里一塞:“那我先回了,有事您尽管喊我。”栓柱也赶紧背起药箱:“那我也走了,药的事回头让我师父给您送过来!”

两人刚走,县太爷的随从就进了院:“陈大夫,我家大人有请。”陈砚之点点头,跟着往外走,刚到门口,就见县太爷正对着那丛薄荷出神,见他出来赶紧拱手:“陈老先生,久仰大名。”

“大人客气了。”陈砚之回礼,“不知大人亲临,有失远迎。”

县太爷哈哈笑:“老先生可别叫我大人,叫我老李就行。实不相瞒,犬子的病……”他叹了口气,“都十岁了,还总尿床,夜里喊不醒,白天精神头也差,先生您看……”

陈砚之领着他进院坐下,让小石头去烧水,才问:“孩子晚上睡觉是不是爱出汗?舌头是不是淡淡的,没啥血色?”

县太爷眼睛一亮:“对对!就是这样!先生您怎么知道?”

“这是肾气不足,脾肺两虚。”陈砚之解释,“小孩尿床多是先天不足,得慢慢补。我给你开个方子,用山药、芡实、莲子各等分,磨成粉,每天早上加在粥里煮,连吃一个月试试。另外,晚上别让他喝太多水,睡前叫醒他尿一次,慢慢就好了。”

他边说边写方子,县太爷在旁边看得连连点头:“那缩泉散要不要用?我听说那个管用。”

“不用。”陈砚之把方子递给他,“那药偏温,孩子还小,用食补更稳妥。对了,您要是不嫌弃,我这儿有种薄荷茶,您带回去给孩子泡水喝,清心安神,对夜里睡不安稳也有好处。”

县太爷接过方子,如获至宝:“太感谢您了!老先生要是有啥需要,尽管跟我说,在这地界上,还没有我办不成的事!”

陈砚之笑了:“还真有件事。您也知道,这附近的薄荷都是野生的,药效时好时坏,我想开辟块地,专门种薄荷,您看能不能帮忙批块地?”

“这有何难!”县太爷拍胸脯,“城西那片荒地正好闲着,我让人给您划十亩,赋税全免!另外,您要是想办个薄荷加工厂,我再让户房给您批文,保证一路绿灯!”

小石头端着薄荷水进来,听见这话眼睛瞪得溜圆。陈砚之接过水递给县太爷:“那我就先谢过大人了。加工厂倒不急,先把地种好再说。”

县太爷喝着薄荷水,咂咂嘴:“这水真清爽!老先生,不瞒您说,我早就想在县里推广些经济作物,薄荷这东西既能入药,又能做香料,准能行!您要是种成了,我帮您联系销路,保准赚钱!”

陈砚之心里早有盘算,却故意叹口气:“就是怕人手不够啊。”

“这事好办!”县太爷立刻说,“我让里正组织村民来帮忙,工钱由县衙出一半,就当是推广新作物了!”

小石头在旁边听得直咋舌,心想爷爷这哪是看病,分明是借着县太爷的势,把薄荷种植的事给定了!他偷偷看了眼陈砚之,见爷爷嘴角噙着笑,正和县太爷聊得热乎,赶紧把这事记在心里——以后可得好好学,爷爷这算盘,比药箱里的算盘还精呢!

院外的阳光透过薄荷叶洒下来,落在两人身上,把对话染得暖洋洋的。陈砚之知道,用不了多久,这薄荷香就不只是飘在自己院里,还会飘遍整个县城,飘进家家户户的茶碗里、药罐里,变成实实在在的好日子。而这一切的开端,不过是一碗薄荷水,一句看似随意的请求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