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第370章 寒露夜的红疹与双法合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70章 寒露夜的红疹与双法合治

寒露的雨丝裹着寒气,打在葆仁堂的窗玻璃上,晕开一片水雾。陈砚之正在核对药材清单,忽然听见门口的铜铃叮铃作响,抬头见个穿校服的姑娘被母亲扶着进来,两人裤脚都沾着泥点,姑娘胳膊上满是细密的红疹,挠得血痕交错。

“陈医生!林医生!”母亲声音发颤,把姑娘往诊疗椅上按,“你看这孩子,下午在学校操场跑了两圈,回来就成这样了,痒得直哭,涂了止痒膏也不管用!”

林薇赶紧拉过姑娘的胳膊,指尖轻轻拂过红疹边缘,触感滚烫:“疹子连片发红,还起了小水疱,是风热夹湿的急性湿疹。”她转头冲陈砚之扬了扬下巴,“你先搭脉,我去配外洗的药。”

陈砚之已经让姑娘伸出手腕,三指搭上去,片刻后抬头问:“是不是觉得嗓子干,总想喝水?大便是不是有点干?”

姑娘点点头,抽着鼻子说:“嗯,下午跑完步喝了两瓶冰汽水,现在嗓子火辣辣的。”

“这就对了。”陈砚之提笔在处方笺上写字,笔尖划过纸张沙沙响,“风热犯表,又贪了凉饮,湿邪郁在肌肤里。得用疏风清热、利湿止痒的方子。”他边写边念,“荆芥10克,防风10克,这俩是疏风的先锋;苦参12克,黄柏10克,清热燥湿,对付这水疱正合适;再加茯苓15克,利湿不伤脾;地肤子15克,白鲜皮15克,这俩是治湿疹的老搭档,止痒效果灵。”

“要不要加栀子?”林薇抱着个陶罐从药房出来,里面装着捣好的药粉,“她这舌尖红得厉害,心火也旺。”

“加10克,”陈砚之笔尖一顿,补充道,“再添5克蝉蜕,祛风止痒的劲儿更足。”他把方子递过去,“先煎荆芥防风,煮沸后转小火,其他药泡半小时再下锅,总共煎20分钟就行。”

林薇已经把药粉倒进搪瓷盆,兑了温水搅成糊状:“这是青黛、滑石、煅石膏磨的粉,加了点芝麻油调的,敷在红疹上能清热收湿。”她用棉签蘸着药糊往姑娘胳膊上涂,动作轻得像蝴蝶点水,“觉得凉丝丝的就对了,这青黛是凉性的,能压下去这股热痒。”

姑娘痒得直缩胳膊,被母亲按住了才老实,嘴里嘟囔着:“同学说可能是过敏,让我吃氯雷他定……”

“西药能止一时痒,”陈砚之端来杯温水,“但你这是内里有热又夹湿,得从根上清。等下煎好药,分早晚两次喝,别放凉,温温的最养脾胃。”他忽然想起什么,又叮嘱,“别用热水烫洗,越烫越痒,就用温水擦身子,穿纯棉的衣服,化纤的暂时别碰。”

母亲在一旁记着,忽然指着姑娘的脚踝:“陈医生你看,这儿还有片疙瘩,颜色深点,是不是快好了?”

陈砚之弯腰细看,那片红疹确实带点紫褐色,摇了摇头:“不是快好,是挠狠了瘀血了。”他转向林薇,“等下加个刺络拔罐,把瘀血放出来点,好得快。”

林薇应声去拿拔罐器,姑娘吓得往后躲:“要放血?疼不疼啊?”

“就像蚂蚁夹一下,”林薇举着个小号玻璃罐笑,“我先给你在穴位上点个碘伏,用梅花针轻轻敲几下,再拔罐,就出一点点血,能把郁在皮肤里的热毒引出来。”

说话间,陈砚之已经把药煎上了,药香混着窗外的雨气飘满屋子。他看着林薇给姑娘做刺络拔罐,玻璃罐里很快积了小半罐紫黑色的血,姑娘果然没喊疼,反而松了口气:“好像没那么痒了……”

“这就对了,”陈砚之把滤好的药汁倒进碗里,“热毒随血走了,自然就不痒了。这药渣别扔,林薇会给你包起来,晚上煮水泡泡脚,能接着发挥余热。”

母亲接过药碗,又问:“陈医生,这病跟吃的有关系不?用不用忌口?”

“当然得忌,”林薇刚取下罐子,用棉球按住针孔,“辛辣的、海鲜、牛羊肉都别碰,还有你那冰汽水,至少停半个月。多吃点冬瓜、丝瓜,利湿的,苹果香蕉也能吃,别吃芒果菠萝,容易发。”

雨还在下,姑娘的红疹已经消了些红肿,正捧着药碗小口喝着。陈砚之收拾着针具,忽然听见林薇跟姑娘说:“明天要是还痒,就用我给你的止痒粉,扑在衣服里,比抓挠管用。记得按时喝药,三天后再来复诊,调调方子。”

姑娘点点头,被母亲扶着往外走,雨幕里传来她们的对话:“回家就换纯棉睡衣,热水壶我灌了温水……”

陈砚之看着她们的背影,转头对林薇笑:“刚才那刺络拔罐的位置挺准,血海穴放血,既凉血又止痒,你这手法越来越熟练了。”

“还不是跟你学的,”林薇擦着拔罐器,“上次张大爷的湿疹,你就是这么教我的。”她忽然指着窗外,“雨好像小了,要不要把晒在里屋的艾叶拿出去透透气?”

陈砚之望着窗外渐缓的雨丝,点了点头。两人并肩往库房走,药罐里的药还在咕嘟咕嘟响,像是在应和着他们的脚步。葆仁堂的夜晚,总在这样的忙碌里透着股踏实——一个辨证开方稳扎稳打,一个外治施术灵巧细致,就像中药的君臣佐使,少了谁都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