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跟着爷爷学中医 > 第377章 伏天的湿疹与内外合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77章 伏天的湿疹与内外合治

伏天的太阳像个火球,烤得柏油路都发黏。葆仁堂的门虚掩着,竹帘垂下来,挡住了大半毒辣的日光,只漏进些碎金似的光斑,落在陈砚之正在抄写的药方上。

“吱呀”一声,竹帘被推开,带进一股热浪,伴随着一个女人的急喊:“陈大夫!林大夫!快看看我家娃!”

林薇正坐在柜台后给药酒装瓶,闻言抬头,见是住在隔壁小区的张婶,怀里抱着个约莫五岁的小男孩,孩子穿的小背心都湿透了,胳膊、腿上满是红疹子,有些地方被挠破了,渗着水。

“这是咋了?”林薇赶紧放下手里的活迎上去,接过孩子时手一摸,滚烫,“哟,还发烧呢!”

陈砚之放下笔,起身走到桌边,示意张婶把孩子放在诊床上:“乐乐这疹子多久了?”

张婶抹着汗,语气急得发颤:“有三天了!一开始就胳膊上几个小红点,我以为是蚊子咬的,给抹了点花露水,谁知道越起越多,昨天开始发烧,夜里烧到39度多,刚才量了量,还38度5呢!孩子痒得直哭,整晚都没睡,你看这身上抓的,都破了!”

陈砚之轻轻掀开乐乐的背心,只见孩子前胸、后背全是密集的红色丘疹,有些融合成了片,抓破的地方结着黄痂,边缘还有点渗水。他伸出手指按了按疹子周围,抬头问:“乐乐是不是总说渴?喜欢掀被子?”

张婶连连点头:“对对对!昨天给他盖薄被,他一脚就踹开了,说热得难受,一天喝了好几瓶水,尿还黄得厉害。”

“舌尖红,苔黄腻,脉数有力,”陈砚之摸了摸乐乐的脉,又看了看孩子的舌头,“这是湿热蕴肤,兼有心火。伏天湿气重,孩子又爱吃甜的,脾运化不了,湿邪郁在皮肤里,再加上天热上火,就发出来了。”

林薇已经打来温水,用纱布轻轻擦着乐乐胳膊上的渗出液:“乐乐乖,阿姨给你擦擦,不挠好不好?越挠越痒哦。”她边擦边对张婶说,“这湿疹看着厉害,得内外一起治。外面我给他用湿敷的药,先把渗出压下去,里面还得靠陈砚之开的汤药清湿热。”

陈砚之拿起笔,在处方笺上写着:“我开个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方子。地肤子15克,白鲜皮15克,这俩是治湿疹的常用药,能祛风止痒;苦参10克,黄柏10克,清热燥湿,对付这种又红又渗液的疹子最管用;再加些紫草10克,凉血活血,能让疹子消得快点;孩子发烧,心火旺,加6克莲子心,清心火,还能安神,让他晚上能睡好点。”

他顿了顿,抬头问张婶:“乐乐最近是不是吃了不少冰淇淋?”

张婶脸一红:“前儿他爸带他去游乐场,买了甜筒和冰镇可乐,回来就说身上痒……我还以为是晒的。”

“就是这冷饮闹的,”陈砚之放下笔,“孩子脾胃弱,突然吃冰的,寒气把湿邪锁在里面,更难好。这方子先抓三副,水煎服,早晚各一次,记得温着喝,别放凉。”

林薇这时已经调好了湿敷的药:“我用马齿苋和黄柏煮了水,放凉了,用纱布蘸着敷在乐乐破的地方,能收湿止痒,还能预防感染。”她把纱布轻轻敷在乐乐的胳膊上,“你看,这样凉凉的,是不是舒服点?”

乐乐瘪着嘴,小声说:“嗯,不那么痒了。”

“这是外治法,”林薇对张婶解释,“湿敷能让渗出液减少,等不流水了,我再给他配点药膏抹,是用青黛、黄柏、煅石膏磨的粉,调点香油,既能止痒,又能保护皮肤。”

张婶看着乐乐没那么闹了,松了口气:“那这药咋煎啊?我在家煎药总糊锅。”

“很简单,”陈砚之耐心地说,“这几味药先泡半小时,加水没过药两指,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煎20分钟,倒出来药汁,再加水煎一次,两次的药汁混在一起,分早晚两次给孩子喝。记得别用铁锅煎,用砂锅或搪瓷锅。”

林薇补充道:“还有啊,张婶,这几天千万别给乐乐吃甜食、冷饮和海鲜了,就做点小米粥、蔬菜泥,清淡点。洗澡水别太烫,少用肥皂,不然会更痒。”

乐乐突然指着外面:“我要吃西瓜……”

张婶刚要答应,陈砚之摇摇头:“西瓜性寒,现在吃会加重湿邪,等好了再吃。实在想吃,用温水泡一小块,少吃点。”

林薇从抽屉里拿出个小玩具车递给乐乐:“乐乐玩这个,阿姨再给你贴个小熊贴纸,咱们乖乖敷药好不好?”

乐乐接过玩具,注意力被吸引过去,不再哭闹。张婶看着孩子安静下来,感激地说:“真是谢谢你们了,刚才我都快急哭了,在社区医院开了药膏,越抹越厉害。”

“这湿疹就得对症,”陈砚之把药方递给张婶,“记得按时敷药、喝药,三天后再来复诊,根据情况调方子。”

林薇把装湿敷药的罐子递给张婶:“这药水每天换三次,每次敷15分钟,用完了可以自己用马齿苋煮水,菜市场就有卖的,新鲜的效果更好。”

张婶连声道谢,抱着乐乐走了。林薇收拾着东西,对陈砚之说:“你看这伏天,湿疹的孩子特别多,刚才那方子是不是可以多备点药?”

陈砚之点点头:“嗯,地肤子和白鲜皮得多进点货。对了,刚才忘了说,让张婶给乐乐穿纯棉的衣服,化纤的捂着更厉害。”

“我记着呢,在药袋上写着呢,”林薇晃了晃手里的便签,“你看,连忌口的都写上了。”

陈砚之笑了笑:“还是你细心。这伏天的病,看着是皮肤上的事儿,其实多半跟脾胃有关,得跟病人多嘱咐几句饮食,不然药再好也白搭。”

竹帘外的蝉鸣一阵高过一阵,葆仁堂里却因为这细致的诊治,透着股安心的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