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鬼竹马烂青梅 > 第173章 云岫茶香的权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转眼夕阳熔金,泼在青石板铺就的老茶厂院坝上,最后几簸箕摊晾的翠绿茶青蒸腾着鲜灵灵的草木香。

林爷爷弓着腰,布满老茧的手在铁锅里翻炒新茶,热浪裹着茶香混着汗味扑面而来。老赵头坐在磨得发亮的竹凳上,眯眼瞅着院内方向,那里,市电视台的摄像机镜头还在幽幽闪着红光,像一双窥探秘密的安静眼睛。

“老林呀,蓝草他们进去谈了这么久,还不出来,是不是有什么重要的事呀!”

“老赵头,你就莫瞎操心了,蓝草丫头自有成算,我们听她的就好了!”

“也是,听她的准没错!干活干活!”

蓝草走出简易办公室,一颗心悬着,像锅边一片被热气顶起、沉沉浮浮的茶叶。她清了清嗓子,声音在氤氲的茶气里格外清晰:

“林爷爷,老赵叔,还有各位叔伯,电视台刚给咱茶厂拍片子,这是好事!可拍进去咱们的脸,这就牵涉到一个‘肖像权’了……”

她顿了顿,试图把生硬的法律概念揉进这片熟悉的茶香里,抿了抿唇:“简单来说,就是咱们这张脸上了电视,怎么用、用在哪儿,得咱们自己点头才算数。这是咱自个儿的权利,马虎不得……”。

话音未落,林爷爷猛地一拍大腿,锅铲在滚烫的铁锅里“当啷”一声脆响,惊飞了檐下几只麻雀:“嗨!我当啥大事!”

他古铜色的脸膛被灶火映得发亮,皱纹里都跳动着豁达的笑意,“蓝草丫头,甭操心这个!咱们这些老骨头,黄土埋半截的人了,能在电视里露个脸,给十里八村的茶厂扬个名,给咱这些种茶、做茶的乡亲们挣点好光景,这还不是天大的福气!”

老赵头紧跟着“嚯”地站起身,竹凳在他身后轻轻摇晃。他指着自己沟壑纵横的脸,对着那沉默的镜头朗声道:“看看,就这张老脸!皱得跟咱揉捻过头的茶青似的!拍,尽管拍!”

他环顾四周,目光扫过一张张被岁月和阳光浸透的脸庞,“老伙计们,咱这把年纪,还能上电视‘出一回名’,给咱的茶当回‘脸面’,值不值?”

“值!太值了!”

“有啥不乐意的?拍!”

“只要片子播出去,能让外头人知道咱山里的好茶,能让茶厂多收几斤青叶子,让娃娃们不再忧心读书没钱,大伙日子松快点,我这把老脸随它拍去!”

“对!对茶厂好,对咱茶农好,老头子一百个愿意!”

声音此起彼伏,像山涧汇聚的溪流,带着泥土的朴拙与滚烫的热忱,瞬间填满了整个院落。那台沉默的摄像机,此刻仿佛成了连接深山与远方的神圣桥梁。

蓝草喉头一哽,准备好的那些关于“授权范围”、“使用期限”、“商业风险”的详细条款,在这片赤诚面前,竟显得如此苍白又多余。她望着那一张张坦荡舒展的笑脸,像望着秋阳下毫无保留绽放的野菊花,纯粹得令人心头发烫。

李记者和小陈立马走过来,面对林爷爷众人,深深鞠躬敬礼:“谢谢林爷爷,赵伯,还有众位叔伯!谢谢你们的赤诚,放心,我们这是做个宣传广告,宣传我们乡村生活的印记!我们不做他用,保证不犯法!”

“哈哈哈!李记者,你莫唬我老头子,露个脸我还犯法了!”

“哈哈哈!林爷爷真风趣,不犯法,不犯法!我再给你们拍几张照片!”

“拍照片,可以拍全茶厂的人么?我们挂到厂门口去,李记者,要钱不?”

“瞧你老说的,不要钱,不要钱!”

“蓝草丫头,那我去叫全厂的工人都出来,趁着天色还没有全黑。我们全厂拍一个全厂福。”

“好。老赵头,你去叫吧。”

老赵头风风火火的走进车间。扯开嗓子就喊道:“大家都把手上的活停一停。出来。拍一张全厂福。我们好挂到厂门口去风光风光。”

大家一听,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整理好自已工位的事宜,跟着老赵头从车间里面有序的走了出来,大伙都走到这个炒茶的大院子里面。

郭律师与刘老板耳聪目明。急忙从各处搬来了一把一把的小椅子,还有几条长凳子。推搡着蓝草坐在正中间。郭律师与刘老板一左一右,像两个左右门神坐在蓝草身旁,深深的护着蓝草。

林爷爷与老赵头又站在刘老板的旁边,其余的人也依次落坐,后排站着。而李记者看着这一幕。

“你们做的也太一板一眼了,把凳子稍微挪一挪,排成一个半月形。这样要好看一点。”

“听李记者的,大家把凳子挪一挪。”但大家都做好了准备。小陈在后面举着手大声的叫着:“大家一起说欢迎。”

大家一起跟着说“欢迎”两个字,原来都紧呡的嘴巴都微微上翘,脸上更是荡开了笑花。

李记者咔咔的几张照片。然后将相机递给了小陈。“你也帮我们拍几张!”

李记者连忙走到中间。手上拿着自己的话筒。整理了自己胸口的记者的身份牌。大家在闪光灯下。态度从容,脸泛笑意。

当照片拍完,蓝草拍拍手,对大家说:“今天早点收工,大家早点回去吧,明天早点来就好。林爷爷与老赵头和刚刚炒茶的叔伯都等一下。”

“好。”工人们陆续的出了厂门。林爷爷与老赵头还是坐在凳子上等着蓝草的下文。

蓝草默默从随身的帆布包里抽出几页纸,纸页在带着茶香的晚风里微微颤动。“爷,伯,”蓝草的声音柔和下来,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郑重,“大家的心意,金子似的,我懂,茶厂懂,茶山都懂。可这‘点头’,咱得落个踏实凭证。”

她把纸页摊开在院中那张被岁月磨得油润发亮的大木茶台上:“这‘肖像使用授权书’,咱得签个明白,这片子是公益的,就为宣传咱家乡好茶,绝不拿去卖钱打广告,也绝不歪曲咱种茶人、做茶人的样子。电视台用完了,这‘脸面’的权利,还完完整整是咱自己的。”

她拿起笔,笔尖悬在签名处上方,像在进行一个微小的仪式,“签了它,既是咱心甘情愿给茶当‘脸面’,也是给咱自己这张脸,上个稳稳当当的‘保险’。”

林爷爷第一个走过来,手指上还沾着新鲜的茶毫。他看也没看那些细密的条文,只盯着“公益宣传家乡茶”那几个字,咧开嘴笑了,那笑容坦荡如晒透的茶山。“只要是为茶好,为乡亲们好,这字儿,我签得心里头亮堂!”他接过笔,在签名栏里用力画下自己的名字,笔迹如茶树枝干般虬劲。

老赵头俯下身,眯起双眼,手指点着“禁止商业用途”那一行,一字一顿地念出声,然后重重吁了口气:“成!敞亮!有这话框着,咱这‘脸’借出去,心里头踏实,像咱这茶,经得起泡!”他也俯身签下名字。

其他人见状,再无犹疑,一个接一个,粗糙的、带着茶渍或泥土痕迹的手指,或握笔,或用沾了红印泥的拇指,在那几页薄薄的纸上,郑重地落下自己的印记——那是比指纹更深更重的承诺。

暮色渐浓,晚霞的余晖温柔地涂抹在那些签满名字的纸页上,也涂抹在老人们满足而舒展的脸上。摄像机安静地记录着这一幕:茶香、暮色、老人、还有那几页承载着权利自觉与乡土深情的纸。

蓝草小心地收起授权书,心中翻涌着难以言喻的暖流。她望向老赵头,老人正对着镜头,像对着一位远方来客,朗声笑道:“老话讲得好啊!酒香不怕巷子深!而我们‘茶香不怕林子深’!如今咱上了电视,更要讲个‘人正不怕镜头拍’!咱这张老脸,配得上这好山好水好茶,也当得起这‘肖像权’三个字的分量!”

当权利在乡土扎根,它便不再仅是冰冷的律条,而是从泥土里生长出的尊严。老人们以脸为旗,将岁月刻画的沟壑化作茶山的等高线,他们签下的不仅是姓名,更是对生活本身庄重的署名。纵使时光如炒锅般滚烫,灵魂的香气总能在翻滚中沉淀出最醇厚的回甘。

蓝草让郭姐夫送李记者,临行前说道:“两位今天辛苦了!祝你们一举夺魁!也祝我们前程似锦!下次有机会再合作!”

蓝草伸出的手被李记者握住,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