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境王府内的厮杀声穿透夜色,章尘挥舞短刀,将一名北境兵的长枪挑飞,却被身后袭来的另一名士兵踹中后腰,踉跄着撞在廊柱上。五十名丐帮弟子已伤亡过半,剩余的人紧紧围成一圈,将受伤的同伴护在中间,却仍挡不住北境兵的层层逼近——王孙渊显然早有准备,不仅在王府内布下了伏兵,还在关键通道设置了绊马索和陷阱,将他们的退路彻底封死。
“放下武器投降吧!”张鹤提着长枪,站在伏兵前方,语气带着嘲讽,“你们以为凭这点人手,就能从北境王府救人?简直是自不量力!”章尘抹了把嘴角的血迹,眼神却依旧锐利:“我们就是死,也不会向你们这些乱臣贼子投降!”他猛地举起短刀,正要带领剩余弟子拼死一搏,王府外突然传来一阵震天的呐喊——是林佑溪带着卫所兵和丐帮弟子冲了进来!
原来,林佑溪在王府外等候许久,始终听不到里面的动静,担心章尘等人遭遇不测,便果断决定与孙启将军汇合,带着五百卫所兵和两百丐帮弟子,强行冲入王府救援。卫所兵手持长刀,劈开王府大门,与伏兵展开厮杀,局势瞬间逆转。
王孙渊在书房内听到外面的混乱声,气得将案上的奏折全部扫落在地:“废物!连一群丐帮弟子都抓不住!”他拔出佩剑,就要亲自冲出去,却被心腹侍卫拦住:“殿下,现在外面都是卫所兵,我们不宜硬拼,还是先撤退吧!”王孙渊犹豫片刻,最终咬牙同意:“好!传令下去,放弃王府,撤回城郊驿站!”
北境兵接到命令,纷纷撤退,章尘和丐帮弟子趁机救出被关押在柴房的李虎及其家人。李虎看到章尘,眼中满是愧疚:“多谢你们救了我和我的家人,之前是我糊涂,差点助纣为虐。”章尘拍了拍他的肩膀:“过去的事就别提了,现在最重要的是联手击败王孙渊。”
众人带着李虎及其家人,返回李太傅府邸。府邸内,太子看到李虎平安归来,松了口气:“李校尉,欢迎归队。现在有你带领禁军,我们的兵力又壮大了不少,明日卫所兵大部队一到,就能彻底平定叛乱。”李虎躬身行礼:“殿下放心,末将定当全力以赴,弥补之前的过错。”
次日清晨,京城周边的卫所兵大部队如期抵达,与太子的队伍汇合,总兵力达到两万余人。太子召集众人,商议进攻城郊驿站的计划:“王孙渊现在龟缩在城郊驿站,身边还有五千北境兵,我们必须一鼓作气,消灭他们,防止他们与匈奴勾结。”
林佑溪补充道:“驿站周围地势平坦,易守难攻,我们不能硬拼。可以让李虎校尉带领禁军,从正面吸引北境兵的注意力;孙启将军带领卫所兵,从侧翼包抄,切断他们的退路;章尘则带领丐帮弟子,潜入驿站,破坏他们的防御工事,制造混乱。”
众人点头同意,按照计划分头行动。李虎带领三千禁军,来到驿站前方,与北境兵对峙。孙启将军则带领一万卫所兵,悄悄绕到驿站侧翼,埋伏起来。章尘则带领五百丐帮弟子,换上北境兵的服饰,趁着混乱,潜入驿站。
驿站内,王孙渊正召集将领商议对策,突然听到外面传来呐喊声——是章尘带领丐帮弟子,破坏了驿站的防御工事,点燃了粮草仓库。北境兵看到粮草被烧,顿时陷入混乱。李虎趁机带领禁军,发起进攻,卫所兵也从侧翼冲出,将北境兵团团围住。
北境兵腹背受敌,纷纷投降,王孙渊见大势已去,带着少数心腹,骑着快马,朝着北方逃跑——他要去寻找匈奴的军队,借助匈奴的力量,卷土重来。
“不能让他跑了!”太子大喊,章尘立刻带领丐帮弟子,追了上去。两人一逃一追,很快就来到了边境线上。王孙渊看到远处的匈奴军队,心中一喜,朝着匈奴军队的方向大喊:“我是大胤的北境王,快救我!”
匈奴将领看到王孙渊,立刻带领骑兵冲了过来。章尘看着越来越近的匈奴骑兵,心中满是焦急,却也只能继续追赶。就在这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是太子带领卫所兵和禁军赶来了!
“王孙渊,你往哪里跑!”太子大喊,带领队伍,与匈奴骑兵展开厮杀。匈奴骑兵虽然勇猛,却抵不过太子的大军,渐渐不敌,开始撤退。王孙渊见状,知道自己再也没有机会了,绝望地拔出佩剑,想要自刎,却被章尘一脚踹倒在地,生擒活捉。
众人看着被生擒的王孙渊,脸上露出了胜利的笑容。太子走到王孙渊面前,冷冷地说道:“王孙渊,你勾结匈奴,谋害皇室,背叛国家,今日终于落入法网,等待你的,将是国法的严惩!”
可就在这时,边境线上突然传来一阵号角声——是更多的匈奴军队!他们看到王孙渊被擒,立刻朝着太子的队伍发起进攻。太子脸色骤变:“没想到匈奴竟然派了这么多军队!我们必须尽快撤退,返回京城,再做打算!”
众人立刻带着王孙渊,朝着京城的方向撤退。匈奴军队在后面紧追不舍,双方不时发生激战。章尘看着身后的匈奴军队,心中满是担忧——虽然平定了王孙渊的叛乱,却引来了匈奴的大军,京城又将面临一场新的危机。
这场危机,究竟能否化解?大胤王朝的命运,又将走向何方?太子带领队伍,在夕阳的余晖中朝着京城撤退,身后的厮杀声渐渐远去,却留下了无尽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