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大明之铁血护国公 > 第15章 合围曹营困孤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临颍城外罗汝才大营的内乱与危机,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至整个豫中战场。张世杰派出的“夜枭”如同最敏锐的猎犬,不断将“曹营”内部人心浮动、部分头领离心、乃至惠登相部叛逃的消息传递回来。与此同时,河南总兵陈永福部“意外”向临颍方向移动、以及张献忠部趁火打劫抢夺罗汝才粮草的情报,也摆上了张世杰的案头。

局势的演变,甚至比张世杰预想的还要快、还要好!

中军帐内,油灯将张世杰的身影拉得悠长。他凝视着地图上标注着“项城”的位置,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项城,并非什么坚城大邑,但城防相对完整,且是罗汝才之前分兵占据的一处重要据点,囤积了不少从四处搜刮来的粮草财物。根据最新情报,在内忧外患的巨大压力下,罗汝才已决心放弃难以守御的临颍野外大营,率领核心部队退守项城,企图凭借城垣负隅顽抗,同时等待与李自成或张献忠讨价还价的时机。

“绝不能让罗汝才缩进项城,稳下阵脚!”张世杰的手指重重敲在项城之上,“必须趁其军心涣散、撤退混乱之际,将其合围于项城之下,一举歼灭!否则,一旦让其缓过气来,或与李、张达成妥协,必成心腹大患!”

然而,单凭振武营的力量,想要围困乃至攻克一座有罗汝才主力驻守的城池,力有未逮。强行进攻,即便能胜,也必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惨胜,正中杨嗣昌下怀。

“必须借力…”张世杰的目光投向了地图上另一个方向——代表着陕西三边总督孙传庭所部的标记。孙传庭此刻正率一部精锐在豫西活动,清剿李自成残部,稳定地方。这位明末少有的知兵善战、忠勇刚直的名臣,或许是唯一可能也是值得联合的对象。

“立刻草拟书信!”张世杰不再犹豫,对身边的书记官口述道,“以我大明游击将军张世杰之名,致信陕西孙督师。言明当前豫中战机:流寇罗汝才部新遭重创,内部分裂,正惶惶如丧家之犬,欲龟缩项城。此乃天赐良机,若能两军合力,东西对进,将其围困于项城,断其外援,必可一举荡平此巨寇,断李闯一臂!为中原除此大患,亦为督师西侧减轻压力。望督师以国事为重,速发精兵,共襄此役!信中需详陈我军所知敌情及项城虚实…”

书信以最快速度送出。能否说动孙传庭,张世杰并无十足把握。孙传庭性格刚直,与朝中杨嗣昌等多有龃龉,且肩负西面防务,是否会愿意分兵东进,与一个声名鹊起却背景复杂的年轻勋贵合作,皆是未知数。

等待回音的时间里,张世杰并未闲着。他命令李定国的游击营加大了对罗汝才撤退队伍的骚扰力度,不断迟滞其行动,打击其士气,并像驱赶羊群一样,将其尽可能地向项城方向压迫。同时,振武营主力也开始悄然向项城方向运动,保持着一个若即若离的距离,既给罗汝才施加巨大压力,使其不敢轻易分兵或改变路线,又避免过早接战。

时间一天天过去,气氛愈发紧张。

就在罗汝才部主力狼狈不堪地率先头部队涌入项城,开始手忙脚乱地布置城防之际,一骑快马终于从西面疾驰而来,带来了孙传庭的回信!

张世杰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拆开火漆。信纸上的字迹刚劲有力,内容更是简洁干脆:

“世杰将军台鉴:来信已悉。罗贼势蹙,机不可失。本督已遣副总兵高杰,率精骑三千,步卒两千,星夜东进,合围项城。望将军扼守东、北两面,高部负责西、南。务绝贼之外援,困死孤城!剿贼安民,在此一举。孙传庭手书。”

“好!好一个孙白谷(孙传庭字)!果然是国家干城!”张世杰看完书信,忍不住击节赞叹!心中一块大石落地。孙传庭不仅同意了合围计划,而且派来的还是麾下以骁勇善战着称的悍将高杰,以及足足五千兵马!这支援军的力量,远超他的预期!

“传令全军!加快速度,进逼项城东郊、北郊!依据地形,抢筑营垒工事!骑兵哨游弋外围,切断一切通往项城的道路!绝不能放一人一粮入城!”张世杰豪气顿生,一连串命令脱口而出。

振武营将士闻知有强援到来,士气更加高涨,行动如风。

与此同时,西面烟尘大起,旌旗招展,一支军容严整、杀气腾腾的军队出现在地平线上,正是高杰率领的五千陕兵!这支军队与振武营的新锐之气不同,带着一种百战边军的剽悍与沧桑感。他们甫一抵达,便毫不拖泥带水地按照孙传庭的指令,迅速占据了项城西、南两个方向,开挖壕沟,树立栅栏,布置警戒,动作娴熟老练。

高杰本人,乃是一员面色黧黑、神态骄悍的将领(历史上原为李自成部将,后降明),他甚至没有亲自来振武营大营会面,只派了一名哨骑送来口信:“奉督师令,合围项城。各守防区,互不干涉。破城之日,各凭本事拿功劳!”

语气傲慢,却符合其传闻中的性子。张世杰也不以为意,只要对方能完成合围任务,态度如何并不重要。他回复道:“谨遵督师将令。请高将军放心,东、北两面,绝不会放走一兵一卒。”

就这样,原本历史上可能还要折腾许久的罗汝才部,在张世杰的一系列操作和孙传庭的果断配合下,竟在短短数日之内,便被两支明明缺乏协调、却默契地各司其职的明军,牢牢地困在了项城这座孤城之中!

项城城头,罗汝才望着城外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明军营垒和那密密麻麻的旌旗,脸色苍白如纸,手脚冰凉。他万万没想到,官军的动作如此之快!更没想到,远在豫西的孙传庭竟然会分兵来打他!

“快!快向闯王求援!向八大王求援!告诉他们,若项城有失,下一个就轮到他们了!”罗汝才如同困兽般,对着手下声嘶力竭地咆哮。

几波信使趁着夜色,用绳索缒下城墙,试图突围求援。然而,城外明军的巡逻队和游骑如同天罗地网,大部分信使还没跑出多远就被截杀擒获。仅有极少数侥幸逃脱,将项城被围的消息送了出去。

但援兵在哪里?李自成正忙于筹划围攻开封,是否会为了一个心思不定的“曹操”而分兵?张献忠正乐得看热闹兼抢地盘,是否会发兵来救?

项城,彻底成了一座孤岛。

围城的日子枯燥而紧张。明军并不急于攻城,只是不断地加固工事,完善包围圈。偶尔会用火炮轰击几下城头,或者用火箭抛射入城,引发一些火灾和骚乱,主要目的在于疲敌扰敌,打击守军士气。

张世杰时常策马巡视自己的防区,检查工事,观察城头守军动向。他看到城上的守军明显士气低落,巡逻队有气无力,甚至偶尔能看到小规模的骚动和争吵——那是罗汝才内部猜忌和内讧的延续。

“将军,看来这罗汝才,是真的快被逼到绝路了。”李定国陪同巡视,低声说道。

张世杰点了点头,目光深邃:“困兽犹斗,不可轻敌。尤其是…别忘了,城里还有一张我们‘熟悉’的牌。”

他指的是张天琳。不知道这位被猜忌和恐惧笼罩的贼将,在绝境之中,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这天傍晚,张世杰正在营中与诸将商议是否可以采用穴攻(挖掘地道)之法破城时,亲兵突然来报:抓获一名从城内潜出的细作,但其声称并非罗汝才的人,而是…而是奉“张将军”之命,有密信要面呈振武营张元帅。

张世杰心中一动:“带上来。”

很快,一个打扮成普通流民模样、神色惊慌的汉子被带了进来。他跪在地上,哆哆嗦嗦地从怀里掏出一封被汗水浸得有些潮湿的信函,双手呈上:“小的…小的奉…奉张天琳将军之命…冒死出城…献…献书于张元帅…”

帐内诸将目光瞬间聚焦在那封信上!

张世杰不动声色地接过信,拆开。信上的字迹略显潦草,却透着一股绝望和急切:

“罪将张天琳顿首百拜张元帅麾下:项城已被天兵合围,外援断绝,罗贼(汝才)困守孤城,人心离散,覆灭在即。然罗贼冥顽,欲据城死抗,恐天兵亦多损伤。罪将感念元帅昔日不杀之恩、指点迷津之德,愿效犬马之劳,以为内应。若元帅信得过罪将,可于三日后的子时,见东城头升起三盏红灯为号,罪将当伺机打开东门,迎王师入城!如此,则可速定项城,免却干戈。罪将别无他求,只求事成之后,元帅能饶罪将及手下愿降弟兄性命…天琳再拜,盼复。”

帐内一片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张世杰。

赵铁柱咧咧嘴:“将军,这…不会是罗汝才那曹操的诈降计吧?引我们入瓮?”

李定国则沉吟道:“观其信中之言,倒似情真意切。且如今项城形势,罗汝才内部生变的可能性极大。张天琳为求活路,倒戈一击,并非不可能。”

张世杰看着那封信,手指轻轻敲着桌面,眼中光芒闪烁不定。

机会?还是陷阱?

那张天琳,究竟是走投无路下的真心投诚,还是罗汝才抛出的一个诱饵?

三日后的子时,东城门,三盏红灯。

这看起来像是一个完美的破城机会。

但往往看起来最完美的机会,背后都隐藏着最致命的杀机。

张世杰沉思良久,缓缓抬起头,对那送信的细作说道:“回去告诉你家张将军。他的心意,本帅知道了。三日后的子时,本帅…会准时赴约。”

细作如蒙大赦,磕头后慌忙退下。

帐内诸将皆是一惊。

“将军,您真信他?”赵铁柱急道。

张世杰脸上露出一丝高深莫测的笑意:“信不信,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一个机会,一个或许能提前结束项城之战,减少我军伤亡的机会。即便有诈…哼,本帅难道就不会将计就计么?”

他目光扫过众将,语气变得斩钉截铁:“李定国、赵铁柱!”

“末将在!”二人齐声应道。

“即刻下去准备!三日后子时,集结精锐,埋伏于东门外!但没有我的命令,绝不可轻举妄动!”

“王勇!”

“末将在!”

“你部于同时,加强其他方向的佯攻,尤其是北门,制造动静,吸引守军注意力!”

“得令!”

一道道命令发出,一张针对项城,也针对那未知陷阱的大网,开始悄然撒下。

项城之困,似乎即将见分晓。

但谁才是真正的猎人,谁又是猎物?

三日后子时的东城门,那三盏红灯之下,等待的将是雷霆一击,还是万丈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