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大明之铁血护国公 > 第40章 惊险过关信更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正月初十,苏州城。

年节的喜庆早已被前些日子那场惊心动魄的挤兑风暴冲刷得干干净净,但一种异样的、带着劫后余生般的平静,开始笼罩这座江南名城。阊门码头,前几日还如同沸腾的油锅,此刻虽依旧人来人往,却秩序井然。

皇家银行苏州分号门前,那象征性的木栅栏早已撤去,取而代之的是几条由衙役和新军士兵共同维持的、泾渭分明的队伍。一条是依旧前来办理日常存取汇兑的市民,人数不多,神色坦然;另一条,则是蜿蜒更长,几乎堵塞了半条街的,等待认购二期“平辽兴利国债”的队伍!其中不乏衣着光鲜的商贾、士绅,甚至还有一些小吏模样的人。

码头一侧的空地上,堆积如山的黑漆木箱尚未完全搬入银库,箱盖敞开着,露出里面白花花、码放整齐的官银。在冬日算不上明媚的阳光下,那片银光依旧晃眼,无声地宣示着朝廷和那位越国公深不可测的财力与信用。

几个刚在银行兑到了足色官银的老汉,心满意足地揣着温热(或许是心理作用)的银子,踱进了码头旁一家常去的茶楼。寻了张靠窗的桌子坐下,点了最便宜的粗茶,便迫不及待地将怀里的银子掏出来,在桌上相互比较、摩挲,脸上洋溢着踏实而庆幸的笑容。

“瞧瞧,这成色,这分量,这才是真正的官银!”一个须发皆白的老汉用指甲掐了掐银锭边缘,啧啧赞叹,“比那些传得神乎其神的银元,还是这个实在!”

“可不是嘛!前些日子可吓死老汉我了,真以为血汗钱要打水漂喽!”另一个矮胖老汉附和道,小心翼翼地将银子凑到嘴边,想用牙咬一下试试硬度,又怕唐突了这“官爷”,最终还是没敢下口。

第三个一直没说话的黑瘦老汉,则拿着他那锭银子,翻来覆去地看,似乎在寻找着什么。忽然,他的动作停住了,浑浊的老眼眯了起来,凑到窗户边,借着更亮的光线,仔细端详着银锭的底部。

“咦?这底下……有字?”他喃喃道。

另外两个老汉闻言,也好奇地凑过来,拿起自己的银锭查看。

果然,在每一锭官银的底部,都清晰地打着两个戳印。一个是户部统一的“崇祯年制”和“五十两”重量标记,而另一个,却是他们从未见过的字样——

“崇祯十七年平辽饷”!

七个字,力透银背,带着一股肃杀与决绝!

几个老汉面面相觑,脸上的笑容渐渐凝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撼。

平辽饷……这是要送到辽东前线,给那些正在和建奴拼命的将士们的军饷啊!

朝廷……不,是那位越国公,竟然把军饷都挪用来给他们兑付银子,稳定市面了?!

这个消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迅速在茶楼里,在码头上,在苏州城的大街小巷里荡漾开来。

“听说了吗?咱们兑出来的银子,是辽东大军的饷银!”

“我的天!这……这……”

“越国公这是……把家底和前线将士的命都押上来,保咱们老百姓的血汗钱啊!”

“之前还说人家是奸臣,是权阉……我……我真是猪油蒙了心!”

“怪不得告示上说‘朝廷信誉,重于泰山’!这不是空话啊!”

舆论的风向,在“平辽饷”这三个字的冲击下,发生了微妙而彻底的转变。之前所有的怀疑、恐慌、抱怨,在这一刻,大多化为了愧疚、感激,以及一种同舟共济的悲壮。

那些原本还在观望,甚至暗中嘲笑认购国债者是“傻子”的商贾士绅,此刻也坐不住了。他们比普通百姓更清楚,能动用军饷来稳定金融,意味着那位越国公拥有何等可怕的权势和决心,更意味着朝廷(或者说张世杰)对推行新政、打赢辽东之战的意志,坚不可摧!

此时不站队,更待何时?此时不表忠心,难道等秋后算账?

于是,出现了更为戏剧性的一幕。当天夜里,皇家银行苏州分号门前,认购国债的队伍不但没有因为夜幕降临而缩短,反而排得更长!无数灯笼火把将阊门内外照得亮如白昼,人头攒动,却鸦雀无声,只有偶尔传来的、压抑着兴奋的低声交谈。银车往来不绝,将一箱箱金银、一串串铜钱运入银库,换走的,是一张张代表着信任与投资的国债凭据。

分号二楼,苏明玉凭窗而立,望着楼下那蜿蜒如龙的火把队伍,一直紧绷的心弦,终于稍稍松弛了一些。连日来的奔波、惊险、殚精竭虑,似乎在这一刻得到了回报。她轻轻吐出一口浊气,绝美的脸庞上浮现出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如释重负的欣慰。

信用,这金融体系最根本的基石,在经历了一场狂风暴雨般的冲击后,非但没有崩塌,反而因为“平辽饷”这个意外而悲壮的插曲,变得更加坚不可摧。民众的信心,甚至比风暴之前更加凝聚。

“小姐,看来……我们算是渡过这一劫了。”贴身侍女小荷在一旁,也松了口气,小声说道。

苏明玉微微颔首,目光却依旧凝重:“暂时是稳住了。但对手绝不会就此罢休。假银元的源头,散布谣言的网络,还有朝中那些……都还没有彻底清理干净。”

她话音刚落,房门被轻轻叩响。

“进来。”

一名身着夜行衣、气息精干的汉子闪身而入,正是夜枭在苏州的负责人,代号“灰隼”。他脸上没有丝毫渡过危机的喜悦,反而带着一丝前所未有的凝重。

“苏行长。”“灰隼”抱拳行礼,声音低沉。

“有何进展?”苏明玉转身问道,心又提了起来。

“灰隼”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布包,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是几块灰白色的、明显是熔炼过的金属碎块,以及一小撮黑色的粉末。

“这是从太湖边上那个假银元作坊废墟里,重新仔细筛检出来的残留物。”灰隼指着那些金属碎块和黑粉,“我们请了老匠人辨认,这些铅料……并非民间寻常流通的货色。其纯度极高,而且含有几种特殊的、用于增加硬度和耐腐蚀的微量金属。这种配比的铅料,通常只有一个地方会大量使用,并且有严格配方——”

他顿了顿,抬起头,看着苏明玉瞬间变得锐利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道:

“南京兵部,武库司。专用于铸造……火铳铅弹。”

饶是苏明玉早有心理准备,此刻也不禁倒吸一口凉气,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假银元的铅料,竟然出自南京兵部武库?!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商业破坏或政治倾轧了!这是盗窃军用物资,资敌(扰乱国内金融秩序等同于资敌)!这是滔天大罪!

而且,南京兵部……那里可是东林党经营多年的大本营之一!钱谦益的许多门生故旧,都在南京六部担任要职!

难道……钱谦益他们,竟然胆大妄为到了如此地步?!为了阻止新政,不惜动用军用物资,甚至可能……与兵部内部的某些人勾结?!

这个推断太过骇人听闻,让苏明玉一时之间都有些难以置信。

“消息确凿吗?”她声音干涩地问道。

“八成把握。”“灰隼”沉声道,“这种配比的铅料,匠人一眼就能认出。而且,我们暗中排查了苏州乃至周边府县近半年来所有大规模的铅料采购记录,没有任何一家商号采购过如此大量、且符合武库司配方的铅料。唯有……三个月前,南京兵部武库司有一批‘报损淘汰’的旧铅料,记录在案,说是回炉重铸,但具体流向,语焉不详。”

苏明玉的心沉了下去。

如果此事属实,那牵扯就太大了!不仅仅是钱谦益,恐怕整个南京官场,都要迎来一场腥风血雨!张世杰绝对不会放过这个将对手连根拔起的机会!

但同样,对方狗急跳墙之下,会做出什么疯狂的反扑,也难以预料。

“此事还有谁知道?”苏明玉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问道。

“目前只有属下和两名核心队员,以及验看的匠人。匠人已被控制,确保消息不会外泄。”

“做得很好。”苏明玉赞许地点点头,“立刻将样品和你的判断,用最高密级,火速送往北京,亲自交到国公爷手上!沿途务必确保万无一失!”

“是!”“灰隼”领命,迅速将样品包好,贴身藏匿,转身离去,动作干净利落。

房间里再次只剩下苏明玉和小荷。

小荷虽然不完全明白那铅料意味着什么,但看苏明玉凝重的脸色,也知道又出了天大的事情,紧张得大气都不敢出。

苏明玉走到窗边,看着楼下依旧熙攘的人群,看着那象征着信用的火龙,心中却再无半分轻松。

刚刚平息的风波之下,隐藏着的是更加黑暗、更加凶险的漩涡。

假银元牵扯出南京兵部……这已不仅仅是金融战争,而是直指国家武力根本!

她仿佛已经看到,一场远比挤兑风暴更加酷烈、波及更广的政治风暴,正在江南,在南京,悄然酝酿。

而这场风暴,最终会将多少人卷入,撕碎了多少人的身家性命,无人可知。

她唯一能确定的是,那位坐镇北京的越国公,在接到这份密报后,绝不会善罢甘休。

江南的天,恐怕真的要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