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成钢回到法制科二股办公室,心里还萦绕着赖副局长刚才的话。股里的同事小王正埋头整理卷宗,见他回来,抬头打了个招呼:“股长,赖局找您啥事啊?看您脸色不错。”

李成钢笑了笑,没立刻透露提升级别的事,这是组织程序,得等正式通知。他只是含糊道:“没什么,问了问前段时间倒查工作的后续想法。年底了,大家都加把劲,把手头的活儿干利索了。”

“好嘞!”小王应了一声,又埋首案牍。

李成钢坐回自己的位置,拿起一份待审的文件,却有些难以集中精神。赖副局长最后那几句关于简宁级别的话,在他心里挥之不去。这不仅仅是简宁个人待遇的问题,更像是一种信号,一种来自领导的、超出工作范围的关怀和认可,分量不轻。他提醒自己要更加谨慎,不能辜负这份期望,也不能因此授人以柄。

下班铃声响起,李成钢裹紧棉大衣,推着自行车随着人流走出分局大院。寒风扑面,他却觉得心里有股暖意。穿过熟悉的胡同,院门口,母亲王秀兰正拿着扫帚清扫门口的落叶,看见他,脸上立刻绽开笑容:“成钢回来啦?正好,炉子我刚捅旺,屋里暖和。”李成钢答应了一声,把自行车停在屋檐下。

推门进屋,一股饭菜的香气和暖意扑面而来。父亲李建国已经下班回来,正坐在小马扎上,就着炉子烤手,手里还捏着一小段电线头在琢磨着什么。作为轧钢厂经验丰富的五级电工,他那双布满老茧的手似乎总闲不住。女儿李思瑾正叽叽喳喳地跟奶奶王秀兰说学校里的趣事,儿子李思源则趴在桌边好奇地看着爷爷手里的东西。

“爸,妈,我回来了。”李成钢招呼道。

“嗯,洗把手,准备吃饭了。”母亲王秀兰端着最后一道青菜从厨房出来,利落地招呼着。父亲李建国放下手里的线头,搓了搓手:“今儿厂里检修,不算累。”

晚饭桌上,依旧是简单的饭菜,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热气腾腾。李建国话不多,偶尔问问孙子孙女的学习,更多的是默默吃着饭。王秀兰则不停地给孩子们夹菜,念叨着天冷要多吃点。李成钢看着灯光下妻子简宁温和的侧脸,孩子们活泼的样子,还有父母那带着岁月痕迹却依旧关切的神情,一种平凡踏实的满足感油然而生。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觉得应该跟简宁透个气,免得她以后从别处听说反而多想。等孩子们吃完饭跑去看小人书了,他一边帮着收拾碗筷,一边状似随意地低声道:“今天赖局找我谈话了。”

“哦?什么事?”简宁停下手里的动作,看向他。她深知丈夫的性子,能让他特意提起的,不会是普通的工作交代。

“主要是表扬了我们股里前段倒查的工作,”李成钢尽量说得平淡,“局里可能……会对参与工作的同志有些表示,估计很快会下文。”

简宁是老机关,一点就透,脸上露出欣喜:“那是好事啊!你们没日没夜忙了那么久,应该的。”她为丈夫感到高兴。

“还有……”李成钢顿了顿,声音更低了些,“赖局顺便问起了你,问了你的级别和工作年限。”

简宁愣了一下,眼神里透出疑惑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问我?赖局怎么会突然问起我?”

“领导关心吧。”李成钢斟酌着词句,“赖局说……在后勤岗位默默奉献也不容易,组织上会综合考虑……可能,你的级别也会有机会动一动。他提了一句会向秦局和政治处反映。”

简宁怔住了,脸上闪过一丝难以置信的惊喜,随即又努力平复下来,低声道:“这……这合适吗?我又没参与你们的工作……”

“领导有领导的考虑吧。”李成钢打断她,“这事你知道就行,别往外说,成不成还不一定,也别抱太大期望。”他习惯性地给她打着预防针,也是提醒自己保持清醒。

简宁点点头,嗯了一声,但眼角眉梢那点藏不住的喜色还是流露出来。她默默地把碗筷摞好,动作都轻快了些。对于一个在后勤岗位兢兢业业干了这么多年、几乎看不到晋升希望的女同志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惊喜和安慰。简宁看了看在不远处哄孩子的公婆,声音压得更低了:“嗯,我知道。”

夜里,躺下后,简宁轻声问:“成钢,你说……赖局这么关心,是不是因为你这次……”

“睡吧,”李成钢在黑暗中拍了拍她的手,“别想那么多。把本职工作做好,比什么都强。” 隔壁隐约传来父亲李建国轻微的鼾声和母亲王秀兰偶尔的咳嗽声,更衬得冬夜寂静。

日子在忙碌与期盼中悄然滑入新的一年。元旦过后没多久,关于法制科二股全体人员行政级别普调一级的正式通知就下达了。文件传到二股时,小小的办公室里难得洋溢起一阵轻松愉快的气氛。虽然只是小小的一级,但在那个年代,这意味着实实在在的工资增长和某种意义上的认可。大家互相道贺,小王几个年轻同志更是兴奋地商量着要不要凑份子买点水果糖庆祝一下。

李成钢作为股长,自然也为大家高兴,但他只是温和地笑着,提醒大家:“高兴归高兴,手里的活儿可不能落下。年底总结和新年计划都催得紧。” 他心里记着赖副局长的话,把这份奖励更多地看作是一种责任和鞭策。

又过了些时日,在一个平淡无奇的下午,简宁下班回家时,脸上带着一种努力压抑却仍能看出的光彩。她放下包,看到婆婆王秀兰正在缝补思源磨破的棉袄袖子,公公李建国则在修理一个插座。

“爸,妈,我回来了。”简宁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快。

“哎,回来啦?炉子上热水,先喝点暖暖。”王秀兰抬头慈祥地笑道。

李成钢正在看文件,简宁给他倒了杯热水,也在他旁边的凳子上坐下,趁着公婆没注意这边的动静,低声对李成钢说:

“今天……科里领导找我谈话了。”

李成钢心下一动,看着她。

“说是根据局里统一考虑和我的工作表现,”简宁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平静,“我的行政级别,从25级调整到24级了。下个月开始按新级别发工资。”她说这话时,手指不自觉地在膝盖上绞着。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听到确切消息,李成钢心里还是一块石头落了地,随之涌上的是为妻子感到的高兴。他露出笑容:“这是好事啊!说明你的工作领导都看在眼里了。”

“嗯,”简宁点点头,眼圈微微有些发红,她急忙低下头,掩饰性地捋了捋头发,“我知道……这肯定是……沾了你的光。”她声音很轻,带着点复杂的情绪,既有喜悦,也有一丝不愿完全归功于丈夫的倔强。

李成钢理解她的心情,放下水杯,温和地说:“话不能这么说。你在后勤科干了这么多年,没出过差错,服务态度也好,大家都认可。这次调整,说明组织上对踏实肯干的同志是关心的。”他既肯定了简宁自身的付出,也委婉地承认了背后的关联,照顾了她的自尊心。

简宁抬起头,笑了笑,那笑容轻松了许多:“不管怎么说,是好事。晚上我多炒个鸡蛋吧,算是庆祝一下。”

晚饭时,餐桌上果然多了一盘分量十足的金黄炒鸡蛋。两个孩子欢呼起来。

“哟,今儿啥好日子?炒这么多鸡蛋?”王秀兰笑着问。

“妈,是好事,”李成钢接过话头,语气带着由衷的高兴,“简宁工作上表现好,局里给她的级别提了一级。”

“哎呀!这可是大喜事啊!”王秀兰一听,立刻喜上眉梢,放下筷子连声道,“好!太好了!简宁在后勤上这么多年,勤勤恳恳的,早就该提了!”她看向儿媳的眼神充满了欣慰和骄傲。

一直安静吃饭的李建国也抬起头,脸上露出难得的、憨厚的笑容,对简宁点点头:“好,好事!该庆祝!”说着,他把自己面前那盘炒鸡蛋往简宁和孩子们那边推了推,“多吃点,多吃点。”

两个孩子更是好奇地问:“妈妈升官啦?”

李成钢和简宁相视一笑:“算是妈妈工作更努力,得到认可了。”

夜里,窗外寒风依旧,屋里却显得格外温暖。简宁似乎放下了心里那点小疙瘩,轻声对李成钢说:“以后工作上更得用心了,不能让人说闲话。”

“嗯,咱们都一样。”李成钢在黑暗中回应道。

他知道,领导和组织的“关怀”就像双刃剑,得到了,就意味着更高的期望和更严的审视。他和简宁,都必须在各自的岗位上更加如履薄冰,才能对得起这份“照顾”,也才能让自己心安。隐约能听到隔壁屋里,母亲王秀兰还在小声跟父亲李建国念叨着:“…这下好了,简宁也提了级,俩孩子都上进,咱这心里啊,更踏实了…” 父亲含混地应了一声,带着浓浓的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