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九霄剑主凌尘问道 > 第38章 书剑同归,烟火成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8章 书剑同归,烟火成诗

书生们在天衍山住了半年,回去时没带剑,只带走了一叠星砂绘制的剑谱拓本和几片凝灵草叶。他们说要在城里开家“剑心书斋”,不讲杀伐,只说守护,把剑修堂的故事写进话本里,让贩夫走卒都能看懂。

“这比练剑更有力量。”槐生送他们下山时,将那柄传承的木剑递过去,“带去吧,放在书斋最显眼的地方,告诉大家,剑和书一样,都能让人心里亮堂。”

书生们捧着木剑,眼眶通红,对着剑庐深深一揖,转身融入了山下的烟火里。

没过多久,“剑心书斋”果然开了起来。门口挂着青蓝色的剑穗,里面摆着星砂剑谱和剑修堂的故事话本,甚至有孩童的木剑摆在角落,供人随意拿起比划。来往的人络绎不绝,有识字的书生抄录剑谱,有不识字的百姓听掌柜讲凌尘与苏媚的故事,连街头的小贩都知道了“守心”二字的意思。

消息传回天衍山时,少女正在教孩子们用星砂染布。染出的青蓝色布料被裁成帕子,上面绣着简化的剑穗图案,要送去书斋当赠品。

“书斋的掌柜说,有个老秀才看了话本,把家里的佩剑改成了耕牛的犁,说‘这才是剑该有的样子’。”少女笑着说,手里的针线在布上穿梭,像在绣一幅流动的剑招。

槐生坐在竹椅上,看着墙上的剑谱——如今已添到十几式,每一式都带着不同的人间印记。他想起凌念说的“剑声入俗”,原来所谓“入俗”,不是让剑沾染市井气,是让市井气里长出剑的骨。

这日,老槐树下来了位不速之客——一个背着药篓的郎中,手里拿着本翻烂的《九霄剑诀》,说是从西域的商队手里换的。“我不懂剑,”郎中憨厚地笑,“但这书里的‘守心’二字,跟我爹教我的‘医心’一个理,都是让人活得踏实。”

他从药篓里拿出几株罕见的“安神草”,说是北疆的雪地里采的,能让练剑的孩子夜里睡得安稳。“我想把这草种在剑心碑旁,”郎中望着碑石,“让它跟凝灵草作伴,一个护剑,一个护人。”

槐生帮他把草种下,草叶上的露珠滴在碑石上,晕开一小片湿痕,像碑石在轻轻点头。

夜里,书斋派人送来新印的话本,最后一页画着幅插画:天衍山的剑庐前,老槐树下,一群人围着木剑欢笑,有剑修、有渔民、有书生、有郎中,天上的双星洒下光芒,将所有人的影子连成一片。

少女指着插画里的一个身影:“这不是海婆婆吗?还有凌婆婆,石爷爷……他们都在呢。”

槐生看着插画,突然笑了。他想起第一次握木剑时,凌念说“剑是有记忆的”,如今看来,剑记着的不是招式,是每一个握剑人的温度,是每一段藏在烟火里的故事。

几日后,南疆的传信鸟带来消息:雨林剑修堂的孩子们用荧光草编了个巨大的剑穗,挂在村口的榕树上,夜里亮如白昼,说是“给山神的剑,护着全村人”。

槐生让少女回信,只写了八个字:“心若有剑,处处是庐。”

传信鸟飞走时,老槐树的叶子落了几片,落在星砂绘制的剑谱上,像给剑招添了几笔温柔的注解。

槐生抬头望向星空,那颗最亮的星旁,星群已连成一片,光芒透过槐树叶,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无数柄小剑在轻轻颤动。

他知道,故事永远不会结束。

就像书斋的话本会一直印下去,药篓里的草药会一直采下去,孩子们的帕子会一直绣下去,那些关于守心与守护的信念,会在烟火里慢慢熬成诗,被一代又一代人,轻声念给岁月听。

而天衍山的风,会带着这首诗,带着槐叶的沙沙,带着星砂的微光,永远吹下去,吹向比故事更长、比人间更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