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弄堂里的积雪融了大半,路面湿漉漉的,青砖缝里渗着冰水,踩上去咯吱响,带着刺骨的凉。张阿婆蹲在托儿所门口,手里攥着竹扫帚,一点点扫着残留的雪屑,扫帚柄磨得发亮,是用了好几年的老物件。她哈着白气,鼻尖冻得通红,棉袄的袖口沾了些雪水,结了层薄冰,却没停下动作:“得扫干净,不然孩子们出来玩滑倒,摔着就糟了。”

托儿所的门窗都关着,屋里生着煤炉,淡淡的煤烟从烟囱里飘出来,裹着红薯的甜香。孩子们围坐在炉边,手里攥着热乎乎的烤红薯,小口小口地啃着,红薯皮剥下来放在炉边,烤得焦脆。安安坐在小板凳上,手里的红薯咬了两口就放在旁边,小脸有点红,时不时咳嗽两声,眉头皱着,没了往日的活泼。

林淑娴坐在安安身边,伸手摸了摸他的额头,不算烫,却比平时热些:“安安,是不是不舒服?再吃两口红薯暖暖身子。”她把红薯递到安安手里,安安摇摇头,往她怀里缩了缩,小声说:“娘,嗓子痒,想喝水。”林淑娴赶紧起身,从搪瓷缸里倒了杯温水,吹凉了递给安安,看着他小口喝着,眼里满是担忧。

李振邦穿着厚棉袄,正蹲在炉边添煤球,煤球放进炉里,发出“滋啦”的声响,火光瞬间亮了些,映得他脸上暖暖的。“可能是昨晚雪地里玩冻着了,不算严重,多喝温水,烤烤火就好了。”他摸了摸安安的后背,“今天我上班晚点走,等你好点再去。”

“不用,你快去上班吧,我看着安安就行,实在不行,我带他去卫生院看看。”林淑娴推着李振邦起身,“局里肯定忙,别耽误事。”李振邦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几块水果糖,放在安安手里:“乖乖听话,等爸爸下班给你买烤馒头。”安安攥着糖,点点头,小声说:“爸爸,早回。”

李振邦走出托儿所,弄堂里的风依旧冷,吹得脸生疼。刘根正拿着铁锹,清理路边的积雪,铁锹铲在冰面上,发出“咔嚓”的声响,他后背的蓝布衫沾了些雪水,却满头大汗,看到李振邦,笑着打招呼:“李副局长,上班去啊?”

“嗯,你这是清理积雪呢?”李振邦走过去,帮着铲了两下,“路面滑,清理干净,老人孩子走路安全。”

“是啊,雪化了结冰更滑,我早点清理完,大家出门方便。”刘根擦了擦汗,“对了,李副局长,技术培训班上周考试,我过了,工厂说下周让我去实习,先从基础的修农具开始,工资虽然不高,但能学东西。”

“太好了,恭喜你,好好干,踏实学技术,以后肯定有出息。”李振邦笑着说,心里为刘根高兴,这孩子从之前偷活塞,到现在踏实学技术,变化很大。

“多亏了您,要是没有您帮我联系培训班,我还不知道干啥呢,我一定好好干,不辜负您。”刘根用力点点头,眼里满是坚定。

李振邦跟刘根道别,骑着自行车往局里走,路面湿滑,他骑得很慢,车轮碾过融化的雪水,溅起几滴泥水。路上遇到几个邻里,都在清理自家门口的积雪,互相打招呼,说着家常,虽然冷,却透着热闹。

到了局里,刚坐下喝了杯热水,老吴就跑了进来:“振邦,有群众报案,王婶家丢了件过冬的棉衣,是给她小儿子买的新棉衣,准备过年穿的,她急得不行,已经在门口等着了。”

“棉衣丢了?冬天棉衣是刚需,赶紧让她进来。”李振邦站起身,王婶很快走进来,穿着件旧棉袄,眼睛红红的,像是哭过,手里攥着衣角,很着急:“李副局长,您可得帮俺找找,那棉衣是俺用两张工业券加十五块钱买的,好不容易才买到的,俺小儿子今年冬天一直穿旧棉衣,破了好几个洞,俺想着过年给他穿新的,昨天晚上还放在床上,今天早上就没了。”

“王婶,你别急,慢慢说,棉衣是什么样子的?昨晚门窗都关好没?”李振邦给王婶倒了杯热水,让她坐下慢慢说。

王婶喝了口热水,缓了缓:“棉衣是蓝色的,带个小帽子,帽子上有两个白色的毛球,袖口和领口都缝了灰色的布条,俺特意缝的,耐脏。昨晚门窗都关好的,门是锁着的,窗户也拴好了,不知道咋就丢了。”

“家里还有别人吗?昨晚有没有听到动静?”李振邦问。

“就俺和两个孩子,俺男人去外地打工了,昨晚俺睡得沉,没听到动静,早上孩子起来要穿新棉衣,才发现没了,俺找遍了屋里,都没找到,肯定是被偷了。”王婶说着,眼泪又掉了下来,“这棉衣不好买,工业券也难弄,俺不知道咋跟孩子交代。”

“你别着急,棉衣肯定能找到,冬天没人会随便偷棉衣,大概率是误拿,或者孩子藏起来了。”李振邦安慰道,“你家住在弄堂中间,旁边都是邻里,我去走访一下,问问有没有人看到可疑人员,或者有没有人误拿了棉衣。”

李振邦跟老吴交代了几句,就骑着自行车往弄堂走,先到王婶家查看,王婶家的屋子不大,床上的被子叠得整齐,床边的椅子上是空的,正是放棉衣的地方,门窗完好,没有被撬的痕迹,跟之前丢煤球、丢玉米的情况一样,大概率是熟人作案,或者误拿。

李振邦走访了王婶家附近的邻里,张阿婆正在家里缝衣服,听到王婶丢了棉衣,惊讶地说:“咋会丢棉衣呢?昨晚俺睡得晚,没听到动静,不过俺小孙子昨晚一直在外面玩雪,回来的时候身上沾了不少雪,还说看到王婶家门口有件蓝色的衣服,以为是没人要的,就捡回来了,放在柴房里,俺还没来得及看,不知道是不是王婶的。”

“捡回来的?在哪?快带我去看看。”李振邦心里一动,大概率是张阿婆的小孙子误拿了。

张阿婆领着李振邦到柴房,柴房里堆着些柴火,角落里放着件蓝色的棉衣,帽子上有两个白色的毛球,袖口缝着灰色布条,正是王婶丢的棉衣,只是上面沾了些雪水和灰尘。“你看,就是这件,俺小孙子不懂事,以为是没人要的,就捡回来了,俺这就给他叫回来,让他给王婶道歉。”

张阿婆把小孙子叫回来,小孙子六岁左右,低着头,有点害怕:“奶奶,俺错了,俺看到衣服在门口,以为没人要,就捡回来了,俺不是故意的。”

“没事,孩子不懂事,知道错了就行。”李振邦摸了摸小孙子的头,拿着棉衣往王婶家走,王婶看到棉衣,激动得哭了起来:“找到了,终于找到了,谢谢李副局长,谢谢张阿婆,俺都不知道咋感谢你们了。”

“不用谢,都是邻里,孩子不懂事误拿了,没事就好。”李振邦笑着说,“以后把贵重的东西放好,别放在显眼的地方,避免再出这样的事。”

王婶点点头,一个劲地说谢谢,拿着棉衣回了家,心里踏实了不少。李振邦处理完棉衣的事,刚要回局里,就接到王社长的电话,说合作社的煤球出了点问题,部分社员反映煤球潮湿,不好烧,烟还大,让他过去看看。

李振邦骑着自行车往合作社走,到了合作社,看到不少社员围在煤球堆旁边,皱着眉议论着,张强蹲在煤球堆旁边,手里拿着块煤球,仔细看着:“李副局长,你来了,你看这煤球,表面干了,里面还是湿的,烧的时候烟大,还不容易着,应该是之前下雪,雪水渗进去了,储存的时候没盖好。”

“之前不是让刘根盖了塑料布吗?怎么还渗进去了?”李振邦问。

“塑料布破了个洞,没发现,雪水从洞里渗进去,下面的煤球都潮了。”刘根有点愧疚,“是我没检查好,对不起大家。”

“没事,谁也没想到塑料布会破,现在想办法处理就行。”李振邦安慰道,“张强,你有啥办法吗?能让煤球快点干。”

“有,把潮湿的煤球摊开,放在太阳底下晒,要是没太阳,就放在通风的地方,用柴火烤一烤,很快就能干,就是需要人手。”张强说。

“我来帮忙。”一个声音传来,众人回头,看到王满仓走了过来,手里拿着铁锹,“李副局长,王社长,我没事,来帮着翻晒煤球,之前我偷了合作社的玉米,一直想弥补,这点活不算啥。”

“好,谢谢你满仓。”王社长笑着说,心里为李满仓的转变高兴。

“还有俺。”李大爷也拄着拐杖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个小耙子,“俺也来帮忙,翻晒煤球不累,俺能行。”

“大爷,您年纪大了,别累着,歇着就行。”李振邦想拦住他。

“没事,俺身体好着呢,帮着干点活,心里踏实,你们帮了俺这么多,俺也想帮大家做点事。”李大爷坚持着,众人没办法,只好让他帮忙。

社员们也都主动留下来帮忙,有的用铁锹把潮湿的煤球摊开,有的用耙子把煤球扒匀,有的找柴火来生火烤煤球,场面很热闹。李振邦也加入进来,帮着摊煤球,张强则负责生火,柴火点燃,冒出淡淡的烟,煤球慢慢被烤干,烟也小了。

张阿婆和林淑娴也来了,手里提着大搪瓷缸,里面装着红糖姜茶,给大家递茶:“天太冷,喝点姜茶暖暖身子,别冻着。”大家接过姜茶,喝了一口,心里暖暖的,身上也热了起来。

安安也跟着林淑娴来了,脸色好多了,不怎么咳嗽了,手里拿着个小耙子,学着大人的样子,扒着煤球,虽然扒得不匀,却很认真,时不时抬头冲李振邦笑,眼里满是开心。

经过一上午的忙活,潮湿的煤球都被晒干烤干了,社员们都很高兴,纷纷说:“还是人多力量大,很快就解决了,谢谢李副局长,谢谢大家。”

“不用谢,都是邻里,互相帮衬是应该的。”李振邦笑着说,看着大家脸上的笑容,心里很踏实。

中午的时候,张阿婆在合作社的炉子里烤了红薯和玉米饼,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红薯,聊着天,虽然简单,却很热闹。王满仓吃着红薯,笑着说:“现在踏实干活,心里就是舒服,之前偷玉米,心里一直不安,现在帮着合作社做事,觉得踏实多了。”

“是啊,踏实做人,好好干活,日子才能越来越好。”李振邦说,“你现在在地里干活,好好干,以后合作社有合适的岗位,优先考虑你。”

王满仓感动得点点头:“谢谢李副局长,我一定好好干,不辜负您的信任。”

下午,李振邦回到局里,处理了一些日常工作,刚要下班,就接到林淑娴的电话,说安安咳嗽加重了,有点发烧,让他早点回来,带安安去卫生院。李振邦赶紧收拾东西,骑着自行车往家走,骑得很快,心里很着急。

回到家,看到安安躺在床上,小脸通红,闭着眼睛,时不时咳嗽两声,林淑娴坐在床边,很担心:“刚量了体温,有点发烧,我不敢耽误,等着你回来一起去卫生院。”

“走,现在就去。”李振邦抱起安安,裹紧棉袄,往卫生院走,安安靠在李振邦怀里,小声说:“爸爸,冷。”李振邦把安安抱得更紧了,用自己的棉袄裹着他,快步往卫生院走。

卫生院里人很多,都在排队看病,大多是孩子感冒发烧,冬天孩子容易生病。李振邦抱着安安排队,林淑娴站在旁边,时不时摸一摸安安的额头,很焦虑。排队的时候,遇到了张阿婆,张阿婆是来给托儿所的孩子拿感冒药的,看到安安生病,很担心:“安安咋发烧了?是不是冻着了?别着急,慢慢排队,俺这里有红糖姜茶,给安安喝点,暖暖身子。”

张阿婆从包里拿出搪瓷缸,倒了杯红糖姜茶,林淑娴喂安安喝了两口,安安的脸色稍微好了点。轮到安安看病,医生检查了一下,说只是普通感冒,有点发炎,开了点感冒药,叮嘱多喝温水,好好休息,很快就能好。

李振邦拿着药,带着安安回家,路上,安安靠在李振邦怀里,睡着了,小脸依旧有点红,却比之前安稳多了。回到家,林淑娴给安安喂了药,让他躺在床上休息,李振邦则坐在床边,看着安安,心里踏实了不少。

晚上,张阿婆送来一碗小米粥,给安安熬的,软烂好消化:“给安安喝点粥,补充点营养,好得快。”林淑娴接过粥,很感谢:“谢谢阿婆,总是麻烦你。”

“麻烦啥,邻里之间互相帮衬是应该的,安安好好休息,很快就能好。”张阿婆笑着说,坐了一会儿,就回去了。

刘嫂也来了,送来点咸菜,给李振邦和林淑娴下饭:“俺知道你们忙着照顾安安,没时间做饭,这点咸菜你们拿着,配粥吃。”

“谢谢刘嫂,太麻烦你了。”林淑娴接过咸菜,心里暖暖的,邻里之间的互助,总是能让人感到温暖。

接下来的几天,李振邦和林淑娴轮流照顾安安,安安的病情慢慢好转,不发烧了,咳嗽也轻了,能下床玩耍了。邻里们都很关心安安,时不时来看望,送点吃的,有的送红薯,有的送馒头,有的送水果,虽然都是小事,却透着浓浓的暖意。

安安好转后,李振邦心里踏实了,继续上班,处理日常工作,闲暇的时候,会帮着合作社处理煤球的后续问题,确保社员们都能用上好煤球。刘根在工厂实习,很认真,师傅们都很喜欢他,说他学得快,踏实肯干,刘根每天下班都会来合作社帮忙,或者帮邻里修炉子,很勤快。

扫盲班这边,也有了新进展,李秀莲想给陈丫报名上幼儿园,幼儿园需要家长有识字证明,李秀莲虽然学了不少字,但还是有点不自信,担心考不过识字证明。林淑娴知道后,每天晚上都会单独辅导李秀莲,教她认常用字,写简单的句子,陈老实也陪着媳妇一起学,两口子很认真。

“淑娴妹子,俺真能考过吗?俺怕考不过,耽误丫丫上学。”李秀莲有点焦虑,手里拿着笔,写字的时候有点发抖。

“能考过,你已经认识很多字了,写自己的名字、丫丫的名字都很熟练,常用字也认得多,肯定能过。”林淑娴鼓励道,“别紧张,考试很简单,就是认几个字,写几句话,你肯定行。”

在林淑娴的辅导下,李秀莲越来越自信,考试那天,她顺利通过了,拿到了识字证明,激动得哭了起来:“谢谢淑娴妹子,俺考过了,丫丫能上学了。”

“恭喜你,这都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林淑娴笑着说,为李秀莲高兴。

陈老实也很高兴,带着陈丫去幼儿园报名,报上名的那天,陈丫穿着新衣服,很高兴,拉着陈老实的手,说:“爸爸,俺能上学了,跟安安一起玩。”

弄堂里的孩子们,安安、陈丫、小石头、陈强,很快就能一起上幼儿园了,孩子们都很高兴,经常在一起玩耍,冬天的弄堂里,总能听到孩子们的笑声。

深冬来临,天气越来越冷,弄堂里的梧桐树枝桠上结了薄冰,阳光照在上面,亮晶晶的。合作社又分了过冬的白菜和萝卜,都是合作社自己种的,新鲜得很,社员们都很高兴,排队领取,李振邦和王社长、张强一起,帮着给社员们分菜,刘根、王满仓、李大爷也来帮忙,大家分工明确,很快就分完了。

张阿婆给托儿所的孩子们炖了白菜豆腐汤,热乎乎的,孩子们都很喜欢喝,喝着汤,小脸红红的,很暖和。林淑娴给安安织完了毛衣,浅灰色的,很厚实,安安穿上,正好合身,高兴地在弄堂里跑,嘴里喊着:“娘,暖和,不冷了。”

李振邦下班回家,看到安安穿着新毛衣在玩耍,林淑娴坐在门口缝衣服,炉子里的煤球烧得很旺,煤烟袅袅,飘在弄堂里,带着淡淡的烟火气。张阿婆坐在旁边,跟林淑娴聊着天,手里剥着红薯,准备烤红薯吃。

“振邦,回来了,快烤烤火,暖和暖和。”林淑娴笑着说,给李振邦递了杯热水。

李振邦接过热水,喝了一口,心里暖暖的,看着眼前的一切,孩子们的笑声,邻里的聊天声,炉子里的煤烟,心里满是幸福。他知道,弄堂里的日子,虽然平凡,却充满了温暖和感动,邻里之间的互助,就像炉子里的煤球,温暖着每一个冬天。

晚上,李振邦坐在院子里,林淑娴坐在他身边,手里拿着针线,缝着安安的旧衣服,炉子里的煤球烧得很旺,发出“噼啪”的声响,温暖的火光映在两人脸上。安安趴在李振邦怀里,手里攥着烤红薯,小口小口地吃着,脸上沾了些红薯泥,像只小花猫。

“冬天虽然冷,但看着大家都能暖和过冬,孩子们都开开心心的,心里就踏实。”林淑娴靠在李振邦怀里,轻声说。

“是啊,日子虽然平凡,但只要大家互相帮衬,好好过日子,就很幸福。”李振邦握着林淑娴的手,“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我们一起面对,就都能解决。”

夜色渐深,月光透过树枝的缝隙,洒在弄堂里,带着淡淡的凉意,却因为炉子里的煤烟,多了几分温暖。弄堂里静悄悄的,偶尔传来孩子们的梦呓,还有煤球燃烧的噼啪声,温暖而美好。

李振邦看着怀里熟睡的安安,看着身边的林淑娴,心里暗暗发誓:他会永远坚守在这里,守护着这片充满烟火气的弄堂,守护着这里的每一个人,用自己的努力,让他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让这份雪后的暖炉暖意,永远延续下去。

几天后,合作社组织了一次邻里聚会,大家围坐在合作社的院子里,炉子里烧着煤球,烤着红薯和玉米,张阿婆做了很多玉米饼和咸菜,刘嫂做了萝卜汤,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喝着,聊着天,很热闹。孩子们在院子里玩耍,追逐打闹,笑声清脆响亮,盖过了风声。

刘根说:“等我在工厂转正了,就给家里寄钱,让爹娘也过上好日子。”

王满仓说:“我好好在合作社干活,以后攒点钱,给媳妇买件新棉衣。”

李大爷说:“有大家照顾,我这个冬天过得很暖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