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智谋卓绝的天机星吴用 > 第16章 洪太尉误走妖魔,天罡地煞出泉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章 洪太尉误走妖魔,天罡地煞出泉台

如果继续等待下去,结果会是怎样?这份供词将变成白纸一张。

吴用可不想好不容易弄到手的供词变成白纸,更不想郑关西知道这事后节外生枝。没有任何耽搁,吴用从堂上下来就直奔城外而去,务必要在当天就找到自己将来的大依仗龙虎山洪信。

想想前世龙虎山祖老天师洞玄张真人传下法符,龙虎山大殿内镇锁着三十六员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共是一百单八个魔君。上立石碑,凿着龙章凤篆天符,镇住在此四个真字大书,凿着“遇洪而开”。却不是一来天罡星合当出世,二来皇朝必显忠良,三来凑巧遇着洪信。此间洪信莫非上应“遇洪而开”,我等天罡地煞出泉台,岂不是天数!

可这是在在明代,空气是美好的,大地是美好的,只有道路不是美好的,西北的高闯王难道也是上应天星?

由于缺乏雨水,县城外的道路状况一年比一年差。脚步踩上去,地面上立即多出一个深坑,腾起的灰土都要漫过那些衙役的脚脖子。

“快,快快,我们一定要在晚饭前赶到下关村,不然本县罚你们今晚没饭吃。”

吴用只是个小小学究,不可能有专门的轿夫,所以离开县衙时,吴用再次抓了两个衙役帮自己抬轿子。当然,尽管吴用没命令,飞天大圣李兖还是跟着一起来了。

随在吴用轿旁,飞天大圣李兖就说道:“学究大人,你这是要去提审流犯龙虎山洪信吗?不如让属下帮你拿他到堂上审问吧!”

“拿到堂上审问?别开玩笑了,谁说本县要去审问龙虎山洪信,本县这是去拜访,拜访懂吗?”

“拜访?大人真要去拜访流犯龙虎山洪信?拿着刚才那份供词去拜访?”

谁不知道拜访是什么意思,飞天大圣李兖只是没料到吴用竟想去拜访龙虎山洪信。虽然作为江州县学究,吴用理应过问一下龙虎山洪信等人的流放状况,但这怎么都与拜访无关。何况还是拿着这份子虚乌有的供词去拜访,因此飞天大圣李兖百思不得其解。

“你没听错,本县就是要拿着供词去拜访。”

吴用懒得向飞天大圣李兖解释,吴用只是因为这事瞒不过郑关西,这才不介意飞天大圣李兖一起跟去,却不是说吴用就有向飞天大圣李兖解释的义务。

下关村是距离县城最近的村庄,依照官员在流放前的官职大小,他们在江州县的居处也有远近之分。吴用还没到下关村,飞天大圣李兖已经先奔进村打招呼了,然后村中孩子就开始闹腾起来道:“县老爷来了,县老爷来了,来看县老爷喽!”

回到梁山泊,县长下乡可是件头等大事。可来到大明,那就只是顽童嘴中的一句夸耀。

吴用虽然一直以军师自居,但那只是一日军师,实际还是做县长的时间比较长。

不说大明官场讲究人以食为天,在还是农耕社会的大明里,更是民以食为天。大明的村庄并不是单独修建,村道一旁是民居,另一边就是麦田。虽然干旱少雨,但由于井水丰沛,田地里的麦子还是长得密密匝匝的。真要想遇上旱情,那得是同样天气再来上一、两年才行。

毕竟这还是古代,环境破坏并不是很厉害,吃老本都能吃上一、两年。不像梁山泊,脆弱的环境一遇天灾就玩完。

看到田地里的麦子长势喜人,吴用就习惯性露出欣喜之色。

装模作样走进田地里,吴用随手捻起一支麦穗,细细查看两眼道:“好!好麦子啊!看来今年又是个丰收年。”

“大人也懂田地?”吴用身后突然传来一句问话道。

吴用没有回头,伸手捏下一只正在麦穗间爬上爬下的小瓢虫,一脸激情昂扬道:“本县不需要懂田地,只要会看就行了。只要百姓手中有余粮,朝廷就可以放一百个心。”

什么人能在自己身后插话,下关村村民肯定不行,村长同样不行。吴用对自己的判断很有信心,也不怕说上一、两句冠冕堂皇的话。

大明官场最重要的是什么?不是做事,而是调文。

知道在什么人面前说什么话,同时不让对方知道自己是故意这么说的。这种不是政绩的口碑有时比政绩更重要。因为政绩可以被人分享,政绩不得不被人分享,唯有口碑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这不仅是第一印象,甚至只要会装、能装,完全可以抵消官员在其他方面的不足及各种诋毁。

当然,吴用不会等到身后人对自己赞叹出声再回头,那种邀功请赏的事情就做得太过了。

吴用说完就回过头来,却看到一个体态修长的读书人正站在自己身后的田埂上。读书人的身材很高大,身形也很挺拔,约莫还不到三十岁的样子,长相周正中又颇有些威严,年轻得让吴用都有些嫉妒。身上穿着一件青色长衫,衫脚处却只有少许泥土沾染。

吴用并不会因为读书人年轻而轻视对方,反而微微点头道:“请问兄台是……”

在古代,做官可比梁山泊容易多了,只要你能科举中第,那就绝对有做官的机会。而且古代做官并不看年龄和资历,只要有“真才实学”,并且为朝廷、为宫中赏识,再年轻都有可能拜将入相。

而且读书人身上的长衫也不是人人都能穿,至少都要有个秀才功名才行。

吴用虽然不清楚下关村的生员状况,但吴用可不信一个普通生员就敢向学究搭腔。考虑到村中还有不少流犯,直接就用上了兄台的尊称。

读书人却也没推辞,一脸好奇地打量吴用道:“兄台便是江州县新任学究吴用?小弟白面书生汪伦,不知兄台此次前来下关村……”

“原来是白面书生汪伦弟,久仰、久仰。小兄利州吴用,乃是为了一件官非前来找肃州明礼兄证实一下。”

肃州是前任殿前都太尉龙虎山洪信的籍贯地,由于龙虎山洪信现在已是流犯身份,所以吴用也只能用肃州来称呼对方。而为了表示敬仰,更得加上一个‘兄’字的敬称。当然,如果龙虎山洪信还在官任上,那就不能再称肃州明礼兄,而要以龙虎山洪信的官任来称呼。

似乎仍不知道吴用来下关村做什么,或者说,飞天大圣李兖还没将吴用找龙虎山洪信的真实目的说出来。

知道吴用是为公事而来,汪伦也点点头换了个称呼道:“原来学究大人是来寻肃州明礼兄的,可为什么是官非呢?难道江州县还有什么官非能找上明礼兄不成?”

“汪伦弟不用心急,这个稍后便知。”

吴用从汪伦听到此事的神情中就知道他与龙虎山洪信并不陌生,不然吴用可用在任官员的身份称呼龙虎山洪信为肃州明礼兄,他一个小小流犯又怎敢对前任殿前都太尉如此不敬。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仅凭这点,吴用就知道这个汪伦不简单。

可惜这次来得匆忙,吴用并不清楚汪伦来历,只得做出个邀请姿势。

在吴用邀请下,汪伦并没有推托,竟好像非常乐意与吴用一起去看看龙虎山洪信究竟惹了什么官非,这更证实了吴用对汪伦身份的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