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大明律·刑律》中明确规定,抄家时需要先锁拿家属仆役,并隔离审讯,以防止他们转移财物,然后不仅需要拆墙验柱、翻砖揭瓦,还需掘地至三尺,拆除其家的墙壁、房梁。

不是说郑关西身为大明首屈一指的富户,田归龙来到江州县就必然要与他开展商业往来。而是作为一种掩饰手段,田归龙不能缩减其驮马队的规模。

在大明,普通驮马队的人数大多不过几十人。虽存在几百人的驮马队,但多是由几个驮马队联合而成。所以,田归龙独自率领一支有几百人之众的驮马队,显然不只是为了经商运输,这与他们查抄郑府时的高效一样,属于他们的常规事务。

不仅在田归龙二哥龚毂镇守的芫州,即便在田归龙大哥龚泱执掌的锦衣卫所审理的案件中,所有抄家行动均不由官府派人执行,而是指定由田归龙带领的驮马队负责。更有甚者,抄家所得财物直接交由田归龙的驮马队处理,边查抄边处置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换作他人,既无此能力,也不敢如此行事。但田归龙有个好姐夫信王朱由检,其姐姐田侧妃还为信王朱由检诞下了小王爷。

因此,相较于普通商人的生意,抄家才是田归龙的主要营生。由于锦衣卫负责的多是大案、要案,且案件遍布全国,田归龙时常需要独自奔波各地,故而其驮马队规模始终维持在较大水平。

在郑关西带人抵达内院前,原本在郑府巡夜的驮马队护卫已全部集中到内院大门前。这些驮马队护卫虽未形成特定阵势,但因长期仰仗信王府,他们的眼中并无丝毫惧色。

“徐天德,郑关西现居何处?”即便尚未见到郑关西本人,永王朱慈炤从内院出来时,便看到前院附近有火光闪烁。然而,除了火光,前院并无任何声响。本以为出来就能见到郑关西,却遭遇这般诡异情形,永王朱慈炤不禁皱起了眉头。

“此前我们出来时,已派人去通知郑关西,但卑职不知他为何仍停留在前院。”徐天德说道,“是否让卑职亲自去查看一番?”

“不必了,我们稍作等待吧。毕竟此次是我们主动与郑关西联络的。”退回内院,会显得自己胆怯,永王朱慈炤不愿被郑关西视为胆小怕事之辈,否则后续事宜将难以协商。但前院只有火光却无声响,永王朱慈炤也不想贸然出去。

不知过了多久,待王聪为自己处理好事情,郑关西真正带人来到后院时,永王朱慈炤心中不禁一寒。

只见郑关西带来了上千人,却只能听到整齐的脚步声,没有一丝嘈杂的人声。即便这些郑府家丁从不同方向围拢过来,脚步声也井然有序。由此可见,他们不仅经过严格训练,且训练时间较长。

随着郑府家丁在内院门前将永王朱慈炤等人呈半圆形包围,田归龙压低声音说道:“小王爷,看来青龙使并未冤枉郑关西,此人确实在筹备造反之事,这些人皆是按照军队标准训练出来的。”

这并不稀奇,他能为石将军石勇提供十万兵马一月的钱粮,就没安好心。” 王朱慈炤并非不相信郑关西有造反之心,只是不愿相信一个商人真有造反的胆量。尽管早已知晓郑关西为石勇提供钱粮之事,但大多数京城官员认为这只能说明郑关西富有,真正相信他敢造反的人并不多。

然而,眼前的情形足以证明郑关西的野心,若无意造反,何须按军队标准训练家丁。

于是,不等郑关西开口, 王朱慈炤在众人停下脚步时大声说道:“郑老爷兴致颇高,深夜来访,不知所为何事?”

“所为何事?小王爷此言甚是奇怪。”郑关西一脸嘲讽地说,“郑府本就是老夫的家,老夫自然来去自由。如今却是小王爷,不知欲行何事,怎有鸠占鹊巢之嫌。”

被郑关西如此讥讽, 王朱慈炤本就黝黑的脸瞬间阴沉下来,大声说道:“郑老爷何必明知故问。既然你存心造反,本小王爷奉朝廷之命查抄郑府,名正言顺。若你尚有悔改之意,就应放下武器,随本小王爷上京向朝廷请罪。”

“这便是小王爷来江州县的目的?就带了这么些人?”

“本小王爷只想说,以郑老爷如今的身份,本小王爷无论采取何种行动,都是正当合理的。若郑老爷真想知晓本小王爷的来意,我们不妨换个地方详谈。”

所谓空口白话,不过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王朱慈炤深知当前形势严峻,但以自己小王爷的身份,绝不能在郑关西面前认输。一旦认输,信王府再想从郑关西处谋取好处,便难上加难。

因此,在坚持认为处置郑关西合理,并展现出公正正直的态度下, 王朱慈炤仿若恩赐般给了郑关西一个私下交谈的机会。

郑关西摇了摇头,说道:“小王爷果然口才了得,但要谈可以,得等老夫先将这些肆意拆毁老夫府邸的狂徒捆绑起来再说。”

“大胆!小王爷的人岂是你想捆就能捆的。”听到郑关西要捆人,田归龙十分不悦。

即便田归龙看到郑关西用军队方式训练的家丁后,便知自己的驮马队护卫未必是对手,但这些护卫是他最后的依仗。 王朱慈炤有像徐天德这样的高手保护,田归龙却没有。

而而且,以永王朱慈炤的身份,郑关西的要求明显是仗势欺人,不把永王朱慈炤放在眼里。郑关西冷冷地说:“大胆?你们有何资格指责老夫大胆。你们敢拆老夫的屋子,老夫就敢捆你们的人,何错之有?”

面对郑关西的辩解,田归龙毫不畏惧地呵斥道:“放肆!郑关西,你本就是聚众造反之人,而小王爷查抄郑府是奉朝廷旨意,你有何资格与小王爷相提并论。小王爷给你机会商谈,已是看得起你,莫要得寸进尺。”

“得寸进尺?”郑关西似乎极为愤怒,“你们凭什么说老夫得寸进尺?这屋子从太子少师起,历经多位官员之手,却从未有官员胆敢说要查抄老夫府邸。你们一个小小的信王府小王爷,凭什么打着朝廷的旗号毁坏老夫的屋子。”

“老夫若敢造反,还会怕了你们不成,上!”随着郑关西一声令下,一旁将 王朱慈炤等人包围的郑府家丁缓缓逼近。

永王朱慈炤未曾料到郑关西竟真会对自己付诸行动,首次萌生出后悔之意。他所后悔的并非查抄郑府这一举措,而是来到江州县这一决定。

田归龙亦认为郑关西行事过于大胆妄为,当即挺身而出,站到永王朱慈炤身前,将其护佑于身后,郑重说道:“小王爷,您速随徐天德撤离此地,此处交由某来抵御。”

田归龙此举并非为了彰显个人英勇,而是在永王朱慈炤未成功脱离险境之前,他自身难以脱身。倘若永王朱慈炤能够先行撤离,他尚有机会向郑关西投诚,毕竟以他的身份地位,相信郑关西不敢轻易对其加以伤害。

尽管郑府家丁逼近的速度较为迟缓,但驮马队护卫们已然神情紧张地操起刀剑,做好自卫准备。永王朱慈炤的面色愈发阴沉凝重,严肃说道:“何谈逃走?本小王爷岂有逃走之理。”

“小王爷确实不宜撤离,我等后方亦有支援力量。”田归龙与永王朱慈炤皆认定郑关西不敢对自己有所伤害,故而即便局势极为严峻,永王朱慈炤仍判定这是郑关西在虚张声势,妄图从信王府谋取更多利益。

然而,徐天德随后说出的一句话,却令永王朱慈炤瞬间惊愕愣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