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国吏部尚书位居六部之首,主要负责全国官员的任免、考核以及升迁等事务,其官阶处于正二品至正三品之间,地位与职能显着高于其他五部尚书。
吴用调任昌平州之后,吏部尚书赵南星收叶三娘为义女。然而,由于吴用来京城的时间较短,两家人实际的交往并不频繁。
除昌平州搬迁时,赵南星携赵钩弋登门拜访过一次,以及新年时叶三娘前来探望过一回之外,鉴于二人每日皆能在朝堂相见,赵南星平日也不会过多考量与吴用的交往事宜。
不过,今日退朝之后,赵南星满脸尽是疑虑。
见身着素服、挎着小篮的赵钩弋从花厅外经过,赵南星即刻招呼道:“弋儿,你过来一下。”
“爹爹唤女儿何事?要不女儿换身衣裳再来陪爹爹。”
赵南星却摆手道:“换衣之事不必急切,你先过来听爹爹说说话。”
“爹爹有何事要讲?”
赵钩弋不解赵南星为何如此坚持,便缓步走进花厅坐下。
待赵钩弋坐下后,赵南星似思索许久才说道:“女儿,日后有空多与昌平州学究府加强往来。”
“与昌平州加强往来?爹爹不是让女儿避嫌吗?”
赵府与叶三娘认亲,确切地说是赵钩弋决定与叶三娘认亲,是在吴用成为皇子少师之前,甚至是在民间太子石守信进宫之前。故而,随着吴用后来仕途顺遂、地位提升,赵府此次认亲被视为京城近年来极具价值的认亲之举。
但为表明赵府并非贪图富贵才与昌平州学究认亲,赵南星曾让赵钩弋不可如最初那般频繁往来昌平州,以在朝廷中避嫌。
所以,听到赵南星突然让自己多与昌平州加强往来,赵钩弋颇为不解。
尽管不解,但提及此事时,赵钩弋却面露欣喜。毕竟如今的昌平州与当初吴用所住的密云县衙已不可同日而语,颇具往来价值。
赵南星并未留意赵钩弋的神情,依旧若有所思地说道:“如今朝中变故颇多,大多与昌平州相关,而爹爹在朝堂上不便与学究大人多作交流,所以……”
“老爷,学究大人前来拜访。”
赵南星言犹未尽之际,平日里于赵府行事随性的参将八臂哪吒项充便匆忙入内禀报。听闻禀报后,赵南星的话语骤然停止,满脸惊愕地问道:“学究大人前来拜访?可是皇子太师学究大人?”
“回禀老爷,正是皇子太师学究大人。已将学究大人迎进正厅,老爷是亲自出迎,还是在何处与学究大人相见?”
“本官即刻前往迎接。弋儿,你去更换衣裳,出来与爹爹一同会客。”
“爹爹让女儿会客?此举是否妥当?”
赵钩弋并非未曾陪同赵南星与吴用相见,只是不解赵南星今日为何如此急切。再者,若吴用今日要拜访赵府,赵南星怎会毫无知晓?毕竟二人同在朝堂为官,上下朝时间一致。
赵南星说道:“女儿有所不知,学究大人今日并未上朝,然而朝堂上却出了一件与学究大人相关的大事。学究大人不上朝却来到赵府,此事……”
“女儿知晓了,这就去换衣裳。”
不上朝却在散朝后来到赵府?赵钩弋一听便知吴用今日来府中目的定然不同寻常。至于赵南星为何让她一同会见吴用,她不想多加思索。身为女子,在家从父,此乃基本的三从四德。
待赵钩弋去更换衣裳时,赵南星前往前面的正厅。见到吴用,赵南星立刻拱手道:“吴少师,失礼,失礼,今日吴少师到访,本官未能出门远迎,实在失礼。”
“赵大人,您太过谦了,若论实际,本官还应称赵大人一声岳父大人。”
“不敢,不敢,吴少师太客气了,三娘之事按说还是本官占了便宜。且不说这些,吴少师今日为何未曾上朝?”听到吴用提及岳父大人,赵南星脸上略显窘迫,内心却畅快至极。因无需吴用真正以义父、岳父之礼敬重自己,赵南星深感收叶三娘为义女十分值得。
听到赵南星询问,吴用想起此次来意,微微咧嘴道:“此事……与本官今日来意有关。要不我们换个地方再谈?”
“甚好,请……”
与今日来意有关?赵南星一听便知自己所料无误,赶忙将吴用往府中让去。一路上,二人皆未急于开口。吴用在思索如何向赵南星提出买官之事,赵南星则在思考吴用今日不上朝是否与朝中变故有关,毕竟提及怀惠王朱由模,如今朝中能与之扯上关系的唯有吴用一人。
二人来到花厅,赵钩弋已换好衣服在此等候。她身着一袭白色高胸绯衣,并非全然素色无纹,浅浅荷花更衬托出其优雅气质。见到吴用,赵钩弋微微福身道:“奴家见过姐夫。”
“贤妹免礼,贤妹如今精神已大有起色。”
与在赵南星面前表现出的“拘谨”状态相异,随着赵钩弋一声“姐夫”的称呼,吴用自然地以“妹妹”相称赵钩弋。毕竟自叶三娘与赵南星认亲之后,赵钩弋可视为吴用的妻妹。并且,吴用身为新遭丧亲之人,亦不会对赵钩弋有所轻慢。
听闻吴用的关切之语,赵钩弋脸上闪现出一抹喜色,旋即起身面向吴用说道:“姐夫,不知姐夫今日莅临妹妹府邸,可是姐姐那边有喜事降临?”
“此事与令姐并无关联,只是本官欲向赵大人请教有关买官卖官之事。”
“买官卖官?原来姐夫是为此事而来,那可真是……”
赵钩弋起初提及叶三娘的喜事,本属客套之辞,并未指望吴用能给出确切回应。故而,当吴用提及买官卖官之事时,她如同回应问候语一般顺口接话。
然而,话至中途,赵钩弋幡然醒悟。
意识到此言不可如此承接,顿时怔在原地。
赵南星虽对吴用之言深感惊愕,内心甚至略感紧张,但仍向吴用做出示意,面无表情地说道:“吴少师,请就座。莫非吴少师听闻了对本官不利的言论?”
“赵大人有所误会,并非本官听闻了不利于吏部的言论,而是本官确实有意操办一两桩买官卖官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