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直播考古:我的残玉能通古今 > 第166章 请愿风暴,专家复核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6章 请愿风暴,专家复核

罗令从水里爬上来,衣服滴着水,贴在身上发沉。他没顾上擦,只把防水袋从脖子上解下来,指尖隔着塑料摸了摸那半块残玉。玉还温着,像是刚从脉里抽出来的热气没散。

赵晓曼站在井口边,手电光斜照进他湿透的领口。她没说话,只是把玉镯褪下来,轻轻贴在他手腕上。两块玉一碰,井底的水纹猛地一震,一圈涟漪从中心荡开,底下那行“罗氏嫡脉,守此活泉”的字影又浮了一瞬,随即被水流搅碎。

她打开手机,镜头对准水面,声音压得很低:“你们看见了吗?这不是编的,是我们祖辈用命守的东西。”视频录到最后,黑子从后山跑过来,蹲在井口,冲着密道深处低吼了一声,尾巴绷得笔直。

直播结束三小时后,第一条转发破十万。

王二狗半夜爬起来刷手机,看见评论区全是“请愿”“支持”“寄信”。他挠了挠头,忽然拍腿站起来,翻出一筐去年收的山核桃。第二天一早,他把核桃壳一个个掏空,装进一撮青山村的土,写上“请愿种子”,贴了快递单就往镇上跑。直播间里他咧着牙笑:“俺不识字,但晓得啥叫根。你们要证据?土里长出来的,就是证据。”

第三天清晨,村委会门口来了辆快递车,卸下十七个大箱。李国栋拄着拐过来,打开最上面一个,里面全是信。有的用作业本当纸,字歪歪扭扭;有的是打印稿,附着身份证复印件;还有一封是用红布包着的,展开是整张族谱,罗家八代守墓人的名字列得清清楚楚,末尾按着三十多个鲜红的手印。旁边一行小字:“青山村的地,流着罗家的血,轮不到外人说挖就挖。”

信堆在院子里,像一座小山。

赵晓曼一张张翻,手指沾了灰也不停。罗令站在她身后,看着那些字迹,没说话。他知道,这些信不是写给谁看的,是写给自己的。是有人在说:我信你。

第五天,省里通知下来,复查专家组七人,三天后进村。

消息传开那晚,村里没人睡觉。王二狗带着巡逻队守在井区,火堆烧了一夜。李国栋翻出祠堂里的老竹牌,把三百个村民的名字按户头排好,谁去接人,谁守井,谁带路,写得明明白白。天刚亮,他就站在村口石碑前,拐杖敲了三下地:“路是他们走的,根是我们守的。别乱,别吵,站直了。”

专家组的车是第七天上午十一点到的。一辆黑色商务,一辆工程检测车,后面还跟着两辆媒体采访车。车刚拐进村道,所有人愣住了。

三百村民站在古道两旁,每人手里一支火把。不是点燃的,是举着的。火把是新扎的,松枝裹着红布,像一支支未燃的旗。他们不说话,也不动,就这么站着,从村口一直排到井区,形成一条沉默的人墙。

罗令没去村口。他等在井区边缘,手里拿着一叠纸。赵晓曼站在他旁边,手里是另一份复印件。王二狗和李小虎守在检测点入口,身后是密封的样本箱,编号清晰,封条完整。

专家组领头的是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姓陈,省考古院的。他下车后看了眼人墙,又看了眼井区方向,脚步没停,直接朝罗令走来。

“罗老师,”他开口,“我们是来核实情况的,希望配合。”

罗令没伸手,也没让开。他把那叠纸递给赵晓曼。

她接过,声音不急不缓:“我们先读一份报告。”她翻开第一页,“青山村殉葬坑表层土壤,经第三方实验室检测,铅含量超标三百一十二倍,与古代血祭残留物特征高度吻合。采样时间,前夜二十三点十七分,坐标北纬28.17,东经116.33,深度十五厘米,位于北斗第七骸骨正下方。”

陈专家眉头一皱:“检测机构?”

“华中地质物证中心,cmA认证编号0。”赵晓曼翻到下一页,递出一张防伪码截图,“全程直播取样,有影像备案。”

陈专家没接,转头看向随行记者:“程序上,你们应该先报备,而不是擅自采样。”

罗令终于开口:“报备过三次,文件被压在赵崇俨办公室抽屉里,编号2023-04-18,你们可以调记录。”

陈专家脸色变了变。

王二狗这时从检测点走出来,手里举着平板:“来,看视频。”他点开一段录像,画面里赵晓曼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正在取样。李小虎举着手电,照着GpS仪读数。镜头最后扫过井底水面,残玉沉在防水袋里,泛着微光。

“它指的路,”王二狗指着屏幕,“我们只是走了一遍。”

现场安静了几秒。

陈专家身后一个年轻研究员低声说:“就算有铅,也不能证明是血祭。可能是冶炼残留。”

罗令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密封袋,里面是半片青铜残片,边缘有暗红色结晶。“这是从第六具骸骨指骨旁取出的,化验显示含铁卟啉结构,是凝固血迹特有的生物标记。和铅同时出现,概率不是巧合。”

那人没再说话。

陈专家盯着那袋子看了许久,终于问:“你们想让我们看到什么?”

罗令看着他:“不是我想让你们看到什么。是你们能不能看到。铅会超标,血会留下,人会死,也会守。八百年了,罗家人没离开过这块地。你们可以复查十次,百次,结果不会变。”

陈专家没答,回头看了眼媒体镜头,低声对助手说:“先取样比对。”

助手点头,正要带人上前,李国栋忽然从人墙尽头走过来。他没看专家,而是站在石碑前,把拐杖往地上一顿:“我爹守过,我守过,现在轮到我孙子。你们要查,查去。但记住——”他抬眼扫过所有人,“这村里的土,不是你们报告里的一行数据。是活的。”

火把依旧未燃,但三百人站得笔直。

赵晓曼把报告收好,递给罗令。他接过,手指在纸角轻轻摩挲了一下,然后转身走向井区入口。王二狗立刻跟上,打开样本箱,取出新的防护服。

陈专家站在原地,看了眼手表,十一点四十三分。他抬手,示意团队准备采样。

罗令蹲在井口,打开密封袋,把残玉拿出来,贴在胸口。玉已经不热了,但压在皮肤上,还是能感觉到一丝震动,像是地底的脉搏,一下,一下,敲在肋骨上。

他没再看专家组,而是低头检查声波仪的电量。赵晓曼走过来,把玉镯收进衣袋,轻声说:“他们带了同位素分析仪。”

“带了也没用。”罗令拧紧仪器螺丝,“他们查的是土,我们守的是命。”

远处,三百支火把依旧举着,像三百根未燃的誓烟。

检测车的后备箱打开,取出一台银灰色仪器,外壳印着“GeoScan-9”。助手调试时,不小心碰掉一颗螺丝,滚进石缝里。他蹲下身,伸手去掏,指尖刚触到金属,井底突然传来一声轻响。

像是石头落水。

罗令猛地抬头,手已经按在残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