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血蜡封缄 > 第429章 藤贯四方终圆满 甜暖长流续新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29章 藤贯四方终圆满 甜暖长流续新篇

春风染绿融境坪时,第六十二个青花罐里的籽种已在育苗圃中抽芽。嫩绿的芽尖顶着晨露,像无数个小小的希望,在阳光下舒展——这是阿棠带着镇上二十多个孩子种下的,旁边的田埂上,还站着几个穿着长衫的陌生人,他们是从县城来的货商,手里捧着张掌柜送来的“忆愿果甜缘录”,眼神里满是惊叹。

“没想到一方甜意,竟能连起这么多村落。”为首的货商抚着养护本上的藤纹,指尖划过“融境坪”“西坡村”的字样,“我们县城的‘百味斋’,想把这多村甜食引入铺面,再把籽种带回去,让城郊的田也长出忆愿果。”

小禾笑着把新的养护本分给他:“这藤本就该往远了绕,甜也该让更多人尝。”说话间,阿忆领着西坡村、南河村的村民扛来竹筐,里面装着今年新晒的果干,阿柚娘则捧着刚熬好的果酪,粗陶碗里的乳白凝脂透着果香,引得县城货商连连称好。

张掌柜的“忆愿果甜坊”早已在镇上名声大噪。铺面的招牌是幅藤架图,与青花罐上的纹路一模一样,柜台后摆着一排玻璃罐,分别贴着“融境果脯”“西坡果干糕”“南河果茶”的标签,罐身印着各村孩子画的笑脸。每当有人来买甜食,伙计就会递上一本迷你版“甜缘录”,讲孙爷爷种第一颗籽的故事,讲多村共制甜食的暖。

“甜坊开张半年,已经有三个邻镇来学做果酪了。”张掌柜给众人倒上双果茶,琥珀色的茶汤在杯中晃出光晕,“我打算明年开春,带着阿棠去县城开分店,让更多人知道这藤的故事。”

夏日的蝉鸣里,融境坪的藤架愈发繁茂。阿暖把海螺壳从藤架顶端取下,里面又添了县城的槐叶、邻镇的枣叶,她让县城货商的孩子贴耳听,那混合着各地草木气息的声响,让孩子笑得眼睛弯成月牙:“这声音像春风吹过好多片林子,暖乎乎的。”

小桂把新的记录装订进“甜缘录”,如今的本子早已不是一摞,而是装了满满两个木箱,从最初融境坪的单页记录,到如今涵盖县城、邻镇的厚厚典籍,每一页都写着“共种”“共制”“共享”的字样。她翻到最新一页,上面是县城货商的字迹:“愿藤贯四方,甜暖长流。”

秋分再至时,融境坪的“多村甜会”已成了方圆百里的盛会。长桌从藤架下一直铺到村口,竹筛上的甜食多了县城的枣泥糕、邻镇的蜜饯果,各色甜香交织在一起,比往年更浓郁。孩子们穿着新衣,围着青花罐奔跑——今年的罐柜又添了三层,第七十个青花罐上,藤纹已经绕出了“县城城郊”“北镇”的字样,布套上的笑脸密密麻麻,像缀在藤间的红果。

正午的暖阳洒在长桌上,众人举杯共饮。县城货商举起茶杯:“敬这蔓延的藤,敬这共享的甜!”阿忆笑着回应:“敬每一颗带着暖意的籽,敬每一段联结的心!”欢呼声里,阿暖把混了各地泥土的籽种分给在场的每个人,掌心的籽种温热,像握着一段沉甸甸的暖缘。

傍晚时分,夕阳为藤架镀上金边。返程的人捧着玻璃罐和籽种,脚步轻快。县城货商回头喊道:“明年清明,我带县城的孩子来育苗!”邻镇的伙计挥着“甜缘录”应:“我们秋天带新做的蜜饯来!”阿柚趴在阿忆耳边笑:“你看,这藤绕得越来越远,比我们想的还要长。”

夜色渐浓,融境坪的灯次第亮起。阿忆、阿暖、小禾、小桂围坐在老石凳旁,望着罐柜里整齐排列的青花罐——七十一个罐子连成蜿蜒的长廊,像时光织就的纽带,每个罐子里都藏着籽种,藏着不同地方的心愿,藏着跨越山海的暖。

小禾拿起最原始的那本脆纸养护本,与厚厚的“甜缘录”叠在一起,纸页间的果香与墨香交织。“孙爷爷当年种下第一颗籽时,或许没想过,这暖能蔓延这么远。”她轻声说。

阿忆望着窗外的藤架,月光下,藤枝仍在悄悄生长,向着远方的夜色延伸。“这不是结束,”他笑着补充,“是藤的新开始,是甜的再蔓延。只要有人记得种籽的暖,这藤就会一直绕下去,甜也会一直传下去。”

风穿过藤架,吹动挂在顶端的海螺壳,响声里裹着各地草木的气息,飘向更远的地方。融境坪的灯火下,“忆愿果甜缘录”的最后一页,落下了一行清秀的字迹:藤无边界,甜暖永恒;一脉相承,岁岁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