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苏奕晴屈膝道:“陛下过奖,臣妇只是随口一提,具体细则还需户部与地方官府商议。”

天子笑着摆手:“你这‘随口一提’,可比户部那些老臣憋了半个月的法子管用多了。”

忽地他话锋一转,“只不过……征税这法子考虑长远,见效却慢。眼下即将是太后的千秋节,朕这内库怕也只能替太后办个不太寒酸的寿宴……”

苏奕晴明白了。

她又福了一福,眼底已闪过一丝笃定,抬眸时语气从容又带几分巧思:“陛下不必忧心,太后千秋本是天下同庆的盛事,若能让京中乃至各地的富贵人家‘自愿尽孝心’,既不扰百姓,又能让内库快速充盈——臣妇倒有个‘借寿创收’的法子。”

天子挑眉:“哦?你说说看。”

“其一,可做‘太后千秋限定贺礼’。”苏奕晴指尖轻叩裙摆,语速不快却条理分明,“听闻太后素来慈和,常书‘福寿’二字赏赐宫人。不如请太后赐下三幅亲笔字,一幅供奉太庙,另外两幅拓印成卷轴,再让尚衣局绣制百幅‘福寿绵长’刺绣挂屏,让尚食局做些印着祥云寿纹的精致点心匣子。这些物件都打上‘宫制千秋限定’的印鉴,明码标价却不限购——寻常百姓买个点心匣子表心意,富商权贵买卷轴挂屏彰显孝心,这两样东西都可在佛前供奉半日再取用以为大周祈福。咱们只需要让内务府联合京中靠谱的商户代售,每卖出一件,内库抽三成利,商户得两成,剩下五成覆盖制作成本,稳赚不赔。”

天子指尖的叩击声顿了顿,眼里已露了兴味:“这法子倒新鲜,可若没人买怎么办?”

“陛下放心,臣妇还有后招。”苏奕晴笑了笑,又道,“其二,设‘销售排行榜’。让代售商户每日统计销售金额,每五日汇总一次,把前二十名的商户名号抄录下来,贴在京中最热闹的朱雀大街牌坊上。寿宴当日,陛下再当着百官的面,给前三名赏赐太后亲赐‘福寿安康’牌匾——商户最看重脸面,为了上榜,定然愿意广开销路,甚至可销往外地,这客源就不愁了。”

“其三,做‘祈福体验’。”她话锋一转,又添了层保障,“太后信佛,可让大报恩寺的高僧为千秋节开光一批祈福符,分玉质、银质、木质三种——玉符定价百两,银符十两,木符一两。百姓买木符求平安,富人买玉符表孝心,所得银钱除了给寺庙少量香火钱,其余全归内库。而且咱们只做预售,让商户先缴定金再备货,绝无积压损耗的风险。”

这番话落,御书房里静了片刻,天子猛地一拍御案,笑声爽朗:“好!好一个‘借寿创收’!既讨了太后欢心,又让那些想表孝心的人有处发力,还不用朕掏一文钱,比强征赋税痛快多了!”

他当即传旨,让内务府联合户部、尚衣局按苏奕晴的法子办,又特意让身边的大太监德福协助协调。

苏奕晴应是告辞。

刚出御书房,就有皇后宫里的掌事嬷嬷迎上来,笑容温婉:“县主留步,皇后娘娘听闻县主今日进宫,特意让老奴来请,说想与县主说说话。”

苏奕晴心里了然,面上却笑着应下,跟着嬷嬷往长乐宫去。

皇后这么快就知道她要操办太后千秋宴之事,想来皇帝早与皇后通过气。

哎。

自己这个隐形富豪,一旦暴露了,在这些权贵面前,就是待宰的肥羊啊。

不过……

她眼下要抱大腿。

不管是凌王,还是皇上皇后,她都要抱稳了。

……

长乐宫的暖阁里燃着银丝炭,烟气裹着清雅的兰花香,却压不住空气中隐隐的试探。

苏奕晴刚行完礼,皇后便笑着抬手虚扶,凤钗上的东珠随着动作轻轻晃动:“县主不必多礼,快坐。方才陛下让人传话说了你为太后千秋宴想的法子,既体面又能添进项,真是帮了大忙了。”

苏奕晴谢过座,指尖轻轻搭在膝上的锦帕上,笑着回话:“娘娘谬赞,都是陛下信任、娘娘体恤,臣妇才有机会尽些绵薄之力。”

皇后端起茶盏抿了一口,目光落在苏奕晴身上,语气渐渐热络却藏着分寸:“说起来,本宫也常听宫里人提,京中最火的玉珍楼,竟是县主名下的产业?”

她放下茶盏,指尖摩挲着描金的杯沿,笑容温婉如春风,“听说那玉珍楼的胭脂水粉、珠宝首饰,都是独一份的样式,京中世家小姐挤破头都要抢,连本宫宫里的掌事宫女,都悄悄托人去订过新出的蔷薇口脂呢。”

苏奕晴心中一动,面上却依旧谦逊:“娘娘抬爱了,不过是臣妇运气好,找着些新奇料子,讨大家喜欢罢了。”

“运气之外,更多是县主的本事。”皇后轻轻点头,话锋微转,语气添了几分喟叹,“只是京中商户多,眼红的人也多。玉珍楼这般红火,往后难免有人上门找茬。若有宫里关照,往后行事也少些麻烦,县主说是不是?”

苏奕晴瞬间明了,皇后这是绕着弯子提条件,当下便有了主意。

没等皇后再开口,她便主动前倾身子,语气诚恳又带着几分通透:“娘娘所言极是,臣妇正愁往后如何护住玉珍楼。只是直接分利,倒显得与娘娘生分了 —— 臣妇想着,往后每月挑玉珍楼新制的珠翠首饰,折算下来约五千两,亲自送到宫里来,给娘娘添些用度,娘娘意下如何?”

皇后握着茶盏的手微微一顿,眼底闪过一丝意外。

她本是想着玉珍楼若能直接给利,没想到苏奕晴竟提出这样的建议。

若是她每月能得五千两左右的首饰,那宫中一年便可省下六万两,也算是对方很有孝心了。

苏奕晴又续道:“另外,玉珍楼的款式虽受姑娘们喜欢,却少些体面名头。若娘娘不嫌弃,允许铺子对外提一句‘部分款式得皇后娘娘赏鉴首肯’,臣妇保证,每月送娘娘的首饰,必是京中独一份的样式,无论是纹样还是用料,绝不让旁人撞款。这样既不叨扰娘娘,也能让玉珍楼少些是非,倒比单纯分利更显心意,娘娘您看如何?”

这番话既给了实际好处,又给了皇后 “独家体面”,既不显得谄媚,又悄悄将 “借势” 的诉求说得妥帖,恰好戳中皇后既想得实惠、又想保身份体面的心思。

皇后眼底的意外渐渐化为浅淡的笑意,指尖摩挲杯沿的动作也缓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