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执行长的教育学 > 第119章 琴瑟和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几日后,古琴文化交流周在文化局古色古香的展厅里如期举行。我膝盖的伤已经结痂,虽然走动时还有些许不适,赵老师一直小心地扶着我,让我几乎感觉不到疼痛。

展厅里陈列着历代古琴珍品,其中就有赵老师研究的那几份明代手抄谱。他今天穿着深灰色西装,与平日出席正式场合的打扮别无二致,但眼神始终停留在我身上,时刻注意着我的状态。

累了就告诉我。趁着赵老师去取资料的间隙,他给我发了信息。

我摇摇头,目光却被展厅一角的人群吸引。那里摆放着一架唐代古琴,琴身漆色斑驳,却依然保持着优雅的线条。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正在琴前调试音准,周围围满了期待聆听的观众。

无尘顺着我的目光看去,唇角微扬,我看了一眼消息【老婆,想听吗?】

我走到人群外围,恰到好处地找到一个既能看清演奏又不会太拥挤的位置。老者开始抚琴,苍劲的手指在琴弦上滑动,流淌出千年古韵。琴声时而清越如山涧流水,时而低沉如夜半松涛。

琴声渐息,掌声雷动。老者起身向观众致意,目光扫过人群,忽然定格在我们这个方向。他穿过人群,径直向无尘走来,还好我跟他保持一定的距离。

长孙先生。老者恭敬地行礼,没想到您会来。

无尘微微颔首:陈大师的琴艺,始终令人难忘。

交流环节开始后,无尘被几位文化界人士请去谈话。陈大师细致地讲解每张古琴的来历和特色。

这张宋琴是长孙先生三年前从海外拍卖会购回的。陈大师指着一架形制古朴的七弦琴,他说,中国的文化瑰宝不该流落异乡。

我凝视着那张古琴,琴身光泽温润,丝弦紧绷,显然一直得到精心养护。旁边展牌上清楚地标注着私人收藏,却未曾想到收藏者就是无尘。

他一直如此。陈大师轻声道,看似冷静自持,实则情深义重。只是不善于表达。

我望着不远处正与人交谈的无尘,他站姿挺拔,神情专注,偶尔微微颔首。似是察觉到我的目光,他转头看来,隔着人群,眼神瞬间柔软。

活动结束后,无尘带我去了长孙家的一处别院。那里有他专属的琴室,墙上挂着数张古琴,案几上熏香袅袅。

他选了一张形制简洁的仲尼式古琴,在琴案前坐下。调试音准时,他的神情格外专注,手指抚过琴弦的动作熟练而优雅。

想听什么?他抬头问我。

你最喜欢的曲子。

他沉吟片刻,指尖轻拨。琴音流淌而出,是一曲《梅花三弄》。起初还有些生涩,但随着曲调展开,他的动作越来越流畅。阳光从窗外洒入,在他低垂的睫毛上投下细碎的影子。

我从未见过这样的无尘——褪去了平日的沉稳持重,眉宇间带着几分年少时的专注与热忱。这一刻,他不是那个在外交场合游刃有余的长孙无尘,也不是那个在商界叱咤风云的长孙家长子,只是一个为心爱之人抚琴的普通男子。

曲毕,余音绕梁。他抬头看向我,眼中带着难得一见的忐忑:生疏了。

我走到他身边,轻抚琴弦:很美。

他拉我坐在他身旁,手把手地教我基本指法。他的掌心温暖,呼吸轻轻拂过我的耳畔。笨拙的琴音在琴室里回荡,我们相视而笑。

以后我教你。他承诺道,等你的伤好了。

窗外,暮色渐沉。琴室的灯自动亮起,温柔地笼罩着我们。在这个安静的时刻,我忽然明白,爱情不只有惊心动魄的守护,也有这样平淡温馨的相守。

无尘的手机响起,他看了眼屏幕,轻轻按掉。

该回去了。他说,却没有任何动作。

我点头,靠在他肩上。琴香淡淡,时光静好。我知道,无论外界有多少风雨,总有这样一个地方,这样一个人 ,愿意为我停下脚步,奏一曲只为我一人的琴音。

而这,或许就是爱情最真实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