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就在魏续率领狼骑在蔺县边境驱逐牛辅派出的试探部队,引得董卓侧目之际,并州军南下的主力,已在丁原的催促下,越过了黄河,进入了司隶校尉部的地界,最终抵达了洛阳西北方向不远处的孟津一带扎下营寨。

高顺率领的那一千五百名“示弱”之师,被丁原理所当然地安置在了联营的外围区域,负责警戒和后勤辅助等次要任务。这正合高顺之意,他谨记吕布的嘱托,低调行事,约束部下,每日只是兢兢业业地完成分内工作,绝不参与其他将领的饮宴交际,更不对洛阳局势妄加评论,仿佛一个沉默的影子。

然而,身处漩涡边缘,即便再如何低调,那从帝国心脏传来的剧烈动荡和浓郁的血腥味,依旧无孔不入地渗透而来。高顺以其军人特有的冷静和敏锐,默默地观察着、倾听着、分析着。

他看到的,是京畿之地前所未有的混乱景象。大将军何进的部队与宦官控制的禁军虽未大规模火并,但小规模冲突和对峙时有发生,街市之上气氛紧张到了极点。各色官员、士人、豪强的车马往来穿梭,脸上无不带着惊惶或算计的神色。流言比驿马跑得还快,今日说何进要尽诛宦官,明日传张让欲挟持太后天子,真真假假,人心惶惶。

他听到的,是丁原军中那些急于攀附权贵的将领们,整日议论着入京后如何瓜分好处,如何巴结何进,如何排挤他人,对即将可能爆发的惨烈冲突和社稷安危,却鲜有人真正关心。丁原本人,更是频繁出入何进幕府,与其他应召而来的地方将领如董旻(董卓之弟)等往来密切,意气风发,仿佛已然胜券在握。

但高顺看到的更深一层。他发现大将军何进本人,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竟显得优柔寡断,迟迟未能下定决心对宦官集团采取最果断的清除行动,总是在最后关头被其妹何太后或其他因素所阻挠,错失良机。而这种犹豫,正在急剧消耗着本就不甚稳固的权威和时机。

而宦官集团,尤其是以张让、赵忠为首的“十常侍”,在面临生死存亡的巨大压力下,展现出了惊人的奸狡和韧性。他们一边在何进面前表现得顺从惶恐,一边又利用宫廷内的复杂关系和太后的信任,暗中布局,四处挑拨离间,甚至可能酝酿着极其危险的反扑计划。

高顺的心,一点点沉了下去。他虽不擅纵横捭阖,但基本的军事判断和形势分析能力极为出色。他清晰地感觉到,洛阳这座繁华帝都,如今就像一座堆满了干柴的火药库,只差一颗火星,便会轰然爆炸,将所有人都炸得粉身碎骨!而引信,就握在优柔寡断的何进和奸狡绝望的宦官手中!

丁原一头扎进这样的险地,还自以为抓住了晋身之阶,在高顺看来,简直是愚蠢至极!不仅自身危险,更可能将带来的这些并州子弟全部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京师乃是非之地,绝不可久留,更不可深入!”这个念头在高顺脑中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紧迫。他必须立刻将这里的真实情况和自己的判断,告知主公吕布!

然而,身处丁原大营,四周耳目众多,如何将消息安全送出,成了难题。直接派人大规模送信,必然引起怀疑。高顺思虑再三,想到了一个办法。

他麾下有一名斥候出身的军侯,名叫赵五,其人极其机敏,擅长潜行匿踪,且对高顺忠心不二。高顺将其秘密唤入帐中。

“赵五,现有一桩紧要事,关乎我军生死存亡,需你冒死走一趟。”高顺面色凝重,压低声音道。

“将军请吩咐!五万死不辞!”赵五毫不犹豫。

高顺取出一封他早已写好的、用油布密密封好的绢书,递给赵五:“你即刻挑选两匹最好的快马,伪装成前往后方催粮的信使,离开大营。出营后,立刻转向西北方向,不惜一切代价,以最快速度,找到吕将军的主力,将此信亲手交到主公手中!记住,此信重于你我性命!沿途若遇盘查,能避则避,不能避则毁信,绝不可落入他人之手!”

“喏!”赵五将密信贴身藏好,重重磕了个头,转身便悄然离去。

是夜,赵五带着一名同样精干的助手,借着夜色掩护,以催粮为名,顺利骗过营门守军,出营后立刻打马扬鞭,不再沿官道去往后勤路线,而是折向西北,向着吕布大军可能行进的方向,玩命般疾驰而去。他们专拣小路,昼夜兼程,人歇马不歇,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将高将军的警告,尽快送到吕将军手中!

此时,吕布率领的四千主力,刚刚清理完一伙盘踞在河东郡某处山隘、阻塞交通的溃兵匪患,正驻扎休整。对于洛阳方向的确切消息,他主要通过糜氏商队等渠道获取,虽知局势紧张,但细节未必清晰。

就在这天凌晨,天刚蒙蒙亮,营地警戒的狼骑哨兵,发现了两个形容憔悴、几乎是从马背上滚下来的骑士,口中兀自嘶哑地喊着:“急报!高顺将军密信!要见主公!”

士兵们不敢怠慢,立刻将几乎虚脱的赵五二人扶起,送往中军大帐。

吕布刚刚起身,闻报立刻召见。看到赵五那副拼尽全力的模样,他心中便是一沉。接过那封被汗水浸得有些发潮的密信,迅速展开。

信上是高顺那笔力刚劲、却略显急促的字迹:

“主公钧鉴:顺顿首。顺随丁军已达孟津,目之所及,触目惊心。大将军何进,外宽内忌,优柔寡断,诛宦之事迁延不决,屡失良机;十常侍张让等,困兽犹斗,奸狡异常,暗中布局,恐行狗急跳墙之举。京师局势,已如沸鼎,一触即发!丁使君深陷其中,犹不自知,恐为他人棋矢,祸在旦夕。此地乃绝险是非之域,万非久留之所。望主公明察万里,早做决断,万万不可率主力轻入洛阳,切勿深入!并州根基为重,北疆安危系于主公一身!顺当谨守本职,竭力保全所部,静候主公钧旨。万分火急,顺再拜!”

信件不长,但字字千钧,将洛阳那危险、混乱、一触即发的局势描绘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对何进和宦官双方性格、行为的判断,精准而冷酷,充满了高顺式的冷静与犀利。最后那句“万万不可率主力轻入洛阳,切勿深入!”更是如同呐喊,充满了焦急与警示。

吕布缓缓放下绢书,面色沉静如水,但眼中却已是波涛汹涌。高顺的观察,与他基于历史知识的判断完全吻合,甚至更加细致地印证了那场即将到来的巨变是何等的凶险和不可避免!

“丁原恐为棋子,祸在旦夕……”吕布喃喃自语,手指下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刀柄。高顺的警告来得太及时了!若非此信,他按原计划再靠近洛阳,很可能就会被卷入那场即将发生的、血腥无比的宫廷政变之中,后果不堪设想。

“好一个高敬达!真乃国之干城!”吕布忍不住赞叹出声。高顺不仅忠勇,更有如此卓越的战略眼光和临危不乱的品质,能在那样复杂危险的环境中,做出如此清晰准确的判断,并及时送出预警,实在是难能可贵!

他立刻对帐外亲兵下令:“厚赏来使,让他们好生休息!传令各军:原地休整,加强戒备,没有我的命令,绝不可再向南前行一步!另外,立刻请陈先生过来议事!”

吕布走到帐外,望向东南洛阳的方向,目光变得无比深邃。高顺的密信,如同一道闪电,劈开了他前方的迷雾。

洛阳,他是绝不会再轻易靠近了。

现在,他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这场即将到来的惊天巨变中,最大限度地保全并州的力量,并为下一步的行动,抢占最有利的位置。

高顺的这封谏言,无疑为吕布集团的决策,提供了最关键的第一手情报,也让吕布更加坚定了保存实力、观望时局的决心。历史的车轮隆隆向前,但手握信息优势和独立力量的吕布,已经做好了避开最危险漩涡的准备。